文章目录
- 1.事务的特性:
- 2.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
- 4.区别几种范式:
- 5.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 6.关系、关系模式和关系数据库的区别:
- 7.关系数据库的特点:
- 8.数据模型包括什么:
- 9.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
- 10.人工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系统和文件系统的区别:
- 11.等值连接和自然连接的区别与联系:
- 12.视图优点:
- 13.哪些视图不能更新:
- 14.SOL语句:
- 15.关系的基本操作:
- 16.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 17.数据库的完整性:
- 18.触发器:
- 19.封锁协议:
- 20.数据库设计过程:
1.事务的特性:
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事务具有ACID的特性:
A:atom原子性,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C:consistent一致性
I:isolate隔离性
D:duration持续性:事务对数据的影响是持续的
2.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
(1)丢失修改:T1和T2对同一数据进行修改,T2结果的提交破坏了T1提交的结果,导致T1的修改丢失
(2)不可重复读:T1读取数据后,T2对数据进行更新,T1无法再现前一次的读取结果
(3) 读“脏”数据:T1修改数据后T2进行读取,但是T1又因为某种原因撤销修改,导致T2的数据域数据库中数据不一致3.什么是封锁,有哪些封锁?
封锁就是在数据操作前对其加锁,只有释放锁后,其他事务才能对其操作
排它锁(X锁):只有有X锁的事务可以进行读写;(不能加任和锁)
共享锁(S锁):所有事务只能读,不能写(可以加S锁)
4.区别几种范式:
第一范式:每个属性不可分割,具有原子性
第二范式: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主属性
第三范式:非主属性对主属性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
BC范式:在第三范式的基础上,消除主属性间的传递函数依赖
5.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数据:是数据库存储的基本对象
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功能:数据定义、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数据库事务的管理和运行、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程序组成;
6.关系、关系模式和关系数据库的区别:
关系:一个关系对应着一个二维表,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关系是动态的
关系模式:二维表中的行定义,即对关系的描述,关系式是静态的,稳定的
关系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利用关系来描述现实世界,一个关系既可以描述-个实体及其属性,也可以描述实体间的联系;
7.关系数据库的特点:
关系数据库就是依照关系模型建立的数据库优点:
(1)关系数据库: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
(2)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结构简单,容易理解
(3)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安全性和独立性好,也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
缺点:由于路径透明,查询效率不如非关系数据库
8.数据模型包括什么:
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数据操作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用户定义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9.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
逻辑独立性:模式改变、应用程序和外模式不改变物理独立性:数据存储结构改变,不会改变模式和应用程序数据独立性:不会因为数据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改变影响应用程序
10.人工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系统和文件系统的区别: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能保存,由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文件阶段:数据库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数据共享性差、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
数据库阶段: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数据共享性好,兄余度底,独立性高
11.等值连接和自然连接的区别与联系:
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要求连接属性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自然连接会去掉重复的属性
12.视图优点:
(1)简化用户操作
(2)可以在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
(3)可以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
13.哪些视图不能更新:
(1)有聚合函数或者表达式的
(2)出现distinct/unique的
(3)出现group by的语句
(4)不包含主键的
14.SOL语句:
数据库查询:select
数据库定义:create、drop、alter
数据库操纵:insert、update、delete
数据库控制:grant、revoke
15.关系的基本操作:
选择、投影、并、差、笛卡尔积
16.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保护数据库防止不合法使用造成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17.数据库的完整性:
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合法语义的数据,防止错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18.触发器:
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是由事件触发的,自动激活并执行
19.封锁协议:
(1)一级封锁协议:避免丢失修改
(2)二级封锁协议:避免丢失修改和读脏数据
(3)三级封锁协议:避免丢失修改、读脏数据和不可重复读
(4)两段锁协议:事务分为两个阶段,获得封锁和释放封锁;
20.数据库设计过程:
(1)需求分析(数据流图)
(2)概要设计(E-R图):解决结构冲突、属性冲突、命名冲突
(3)逻辑设计(数据模型):解决冗余问题,插入、删除、更新问题
(4)物理设计:实现存取方式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21.数据库的几种故障:
(1)事务故障:只影响事务,通过撤销或者重做恢复
(2)系统故障:由于断电、非正常关机引起;通过设置检查点(最近一次日志记录的地址)和运行日志恢复
(3)介质故障:硬件损坏引起的;通过设置存储点,副本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