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洋市场咨询Global Info Research的冷链物流市场调研报告提供冷链物流市场的基本概况,包括定义,分类,应用和产业链结构,同时还讨论发展政策和计划以及制造流程和成本结构,分析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市场趋势,并从生产与消费两个角度来分析冷链物流市场的主要生产地区、主要消费地区以及主要的生产商。
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
冷链物流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冷藏基础设施供应商、中游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和下游使用者三部分。上游包括冷链物流技术、制冷设备制造等;中游可以分为运输环节、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企业;下游使用者主要分布于医药冷链、食品生鲜以及其他行业。
冷链物流需求的增长受益于生鲜电商、生鲜即时配送、餐饮外卖等新消费选择的出现,随着国民大众消费快速升级,食品需求多样化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冷链市场需求逐年扩大,冷链物流行业迎来迅猛发展。
冷库堪称冷链物流的“根据地”,冷库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重中之重。在政策的加持下,相关企业开始自建冷库,由需求方转变成供应方,我国冷库容量持续增长。
2020年中国冷库库容近1.8亿立方米;2022年底,冷库容量进一步增至约2.2亿立方米。随着冷链基础设施政策的引导和企业布局完善,预计2023年国内冷库容量将达到2.4亿立方米,2024年将达到2.6亿立方米。
当前,发达国家冷链运输率已经达到80%-90%的水平,例如美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冷链运输率在97%以上;日本的果蔬水产品等产品的冷链运输率也高达95%、90%以上,肉禽类冷链流通率已达到100%。而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运输率分别仅有15%、57%、69%。
冷链物流是指物品在生产、仓储或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一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产品规定的最佳低温环境下,才能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的对象产品包括一般产品有:农产品、禽禽肉类、水产品、花卉、加工食品、冷冻或速冻食品、冰淇淋和蛋奶制品、快餐原料、酒品饮料等;特殊的产品有:药品(疫苗、血液)、化工品等。
近年来,我国冷链行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2023年全年冷链物流运行数据: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3.5亿吨,同比增长6.1%。冷藏车保有量约43.2万辆,同比增长12.9%,尤其是新能源冷藏车普及和利用力度明显加强。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稳步上升。其中,餐饮行业作为冷链服务的重要需求方之一,其冷链配送量占比逐年提高。这主要得益于餐饮连锁化率的提升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
从需求端来看,我国冷链物流服务呈现高度定制化和个性化,订单具有分散和非标的特点,尤其伴随着末端生鲜零售场景的多元和碎片化,冷链运输的要求日趋严格。时效方面,随着生鲜电商、新零售等新行业的爆发,各类客户对冷链物流的辐射半径和时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与技术要求方面,冷链物流企业属于典型的重资产业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标准化程度方面,由于上游本身缺乏标准化、运输过程存在断链等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备和行业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行业标准化程度较低。自动化程度方面,由于自动化设备落地成本较高,且多数冷链物流服务有链条断裂、流通率低的问题,导致全链路的可视化和自动化难以实现。
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16亿元,2018-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24%。据预测,2023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5616亿元,2024年将达到6416亿元。
虽然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部分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冷链流通率较低和冷库建设规模的不足,导致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需求,因此完善冷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流通率,减少断链和损耗仍然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石,也是冷链物流企业走出高投入期,逐步实现盈利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国生鲜类冷链流通率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对比仍存在差距,果蔬类/肉类/水产品类流通率分别为22%/34%/41%,而发达国家普遍保持在95%-100%。生鲜农产品损耗率方面,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损耗率分别为10%/19% /7%/9%,而发达国家普遍保持在5%,提高冷链运输能力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