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ET和POST请求的区别
-
传递参数不同:
POST
传递的参数在request body
中GET
传递的参数在url
后拼接
-
GET
请求一般用于查询,POST
一般用于提交某种信息进行某些修改操作 -
POST
相对GET
请求安全 -
GET
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缓存,POST
不会,要手动设置 -
GET
请求长度有限制,POST
没有
2. POST和PUT请求的区别
PUT
请求为更新数据POST
为创建数据
3. HTTP 1.1 和 HTTP 2.0 的区别
-
二进制协议:
HTTP1.1
的解析是基于文本HTTP2
使用二进制,将请求和响应分割为更小的帧,从而实现多路复用
-
多路复用:在一个连接里,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可以同时发送多个请求或回应,而且不用按照顺序一一发送,这样避免了
HTTP
队头阻塞,但是TCP
的队头阻塞依旧存在- HTTP队头阻塞:在同一域名下浏览器的连接数有限制,并且请求要在连接内按顺序处理,这样就会导致某个请求的延迟或阻塞会影响后续请求的处理
- TCP队头阻塞:在一个
TCP
连接中,如果某个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失误或者丢失,那么在这个数据包后发送的所有数据都需要等待,直到该数据被重新传输。这种情况会导致接收方在TCP
缓冲区中,后续的数据包被阻塞在错误数据包之后,无法继续处理,即被堵塞在队头
-
头部信息压缩:
HTTP1.1
每次请求都会带上所有信息,比如Cookie
,这样会很浪费性能HTTP2
引入头部压缩,将头部信息使用gzip压缩后再发送,客户端和服务器同时维护一张头部信息表,所有字段都会存入这张表,生成索引,只发送索引就可以
-
服务器推送:
HTTP2
允许服务器向客户端主动发送资源,只限于静态资源如css
,img
等
4. HTTP和HTTPS协议的区别
HTTPS
需要CA证书,HTTP
不需要HTTP
是明文传输,不安全;而HTTPS
基于SSL
进行加密,相对安全HTTP
端口为80
,HTTPS
端口443
5. HTTP请求中的keep-alive
- 在
HTTP
协议中keep-valie
是一种长连接 - 在
HTTP1.0
中默认是每次请求/应答,客户端和服务器都会建立一次连接,请求完成后立即断开,这种是短连接 - 当使用
keep-alive
后,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连接持续有效,后续的请求就会避免重复建立连接,减少服务器负担降低延迟,这种就是长连接 - 使用方式:通过在
HTTP
请求头中添加Connection: keep-alive
字段,服务端会在响应头中添加Connection: keep-alive
字段通知客户端长连接已经建立 - 在
HTTP1.1
默认开启了长连接,除非在请求或响应头中明确关闭它 - 在
HTTP2
中使用了多路复用,允许在同一个连接上处理多个请求和响应,取代了keep-alive
机制
6.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
建立一个TCP
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总共发送3个包,主要作用是为了确认双方接受和发送能力是否正常。
为什么是三次:为了确认双方的接收和发送能力都正常,服务端在发送完SYN
报文后,客户端需要回复一个ACK
告诉服务的确认有效。
-
初始化:客户端处于
Closed
状态,服务端处于Listen
状态 -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一个TCP报文【向服务器请求连接】
- SYN = 1 建立一个新链接
- seq = x 随机序列号
- 此时客户端处理SYN-SEND状态
-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接收到
SYN
报文后,回复浏览器 【同意连接】- SYN = 1 同意建立一个新链接
- ACK = 1 确认收到序列号
- seq = y 随机序列号
- ack = x + 1 确认收到序列号是 x
- 服务端进入 SYN-REVD阶段
-
第三次握手:浏览器收到报文后回复服务器 【收到回复】
-
ACK = 1 确认收到序列号
-
seq = x + 1 上一次浏览器发送的
seq = x
基础上+ 1
-
ack = y + 1 确认收到的序列号是服务器回复的
y
-
服务器和浏览器同时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
-
此时双方连接已建立,开始传送数据
-
四次挥手
为什么是四次:客户端发送FIN
报文后,表示客户端当前没有数据需要处理,而不代表服务端没有数据需要处理。此时需要服务端回复ACK
确认收到报文后,开始处理内部数据。当内部数据处理完后,再回复FIN
可以关闭连接。
- 刚开始双方都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
- 第一次挥手:向服务器发送报文
FIN = 1
关闭连接seq = u
随机序列号- 浏览器进入
FIN-WAIT-1
半关闭阶段
- 第二次挥手:服务器收到报文后,知道浏览器要断开链接,开始处理内部操作
ACK = 1
确认收到序列号ack = u + 1
确认收到序列号为u
seq = v
随机序列号- 服务器进入
COLSE-WAIT
处理阶段 - 浏览器进入
FIN-WAIT-2
阶段 等待服务器处理
- 第三次挥手:服务器处理完毕 回复浏览器
FIN = 1
关闭连接ACK = 1
确认收到序列号ack = u + 1
确认收到序列号为u
seq = w
随机序列号- 服务器进入
LAST-ACK
阶段 等待浏览器确认收到
- 第四次挥手:浏览器收到服务器报文 回复服务器
ACK = 1
seq = u + 1
acl = w + 1
- 浏览器进入
TIME-WAIT
阶段,此时TCP
未释放掉,等待2MSL
(毫秒),等待服务器收到自己的报文,然后进入COLSE
阶段
7. 在浏览器输入URL并按下回车会发生什么
- URL解析:判断URL是否符合规范
- 浏览器判断缓存:判断请求的资源是否有缓存
- 有就不需要向服务器发送新的请求
- DNS解析:获取目标服务器ip
- 建立TCP连接(三次握手)
- 发送HTTP请求
- 服务器处理,返回数据
- 浏览器解析渲染页面
- TCP连接关闭(四次挥手)
8. 什么是HTTPS协议?如何加密的?
- HTTPS是在HTTP层和TCP层中间加了一个SSL/TLS安全层进行加密,避免HTTP协议存在的信息窃听、信息劫持等风险
- HTTP协议采用明文传输信息,很容易被窃听、篡改、劫持
- SSL/TLS安全层可以对身份进行验证、信息加密解密
- 安全层依赖于三个算法:
- 对称加密:用一个密钥加密数据,加密后也可以对其解密。存在安全风险,容易被劫持
- 非对称加密:一个公钥一个私钥,用公钥加密的内容必须用私钥才能解开,同样,私钥加密的内容只有公钥能解开
- CA证书:向机构申请一份CA证书,里面包含网站信息和公钥,服务端把证书传给浏览器,浏览器验证证书,拿到公钥
- 加密过程:安全层采用混合加密(对称加密 + 非对称加密)
9. TLS/SSL的工作原理
- LS/SSL的功能实现主要依赖三类基本算法:散列函数hash、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
- 客户端使用非对称加密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实现身份的验证并协商对称加密使用的秘钥
10. HTTP状态码
-
1XX: 请求正在处理
-
2XX:正常状态码
- 200:请求处理成功
- 201:请求成功并且服务器创建了新资源
- 202:服务器已经接收请求,但尚未处理
-
3XXX:重定向状态
- 301:请求重定向
- 302:临时重定向
- 303:临时重定向,使用get请求新的url
- 304:浏览器缓存相关
-
4XX:错误状态码
- 400:服务器无法理解请求格式,需要修改请求内容后再次发起请求
- 401:请求未授权
- 403:禁止访问
- 404:服务器上无法找到请求资源
-
5XX:服务器错误
- 500:服务端错误
- 503:服务器暂时无法处理请求
11. DNS完整的查询过程
DNS域名解析过程:
- 查看浏览器缓存是否有对应IP,有则直接返回,没有下一步
- 发送请求到本地DNS服务器,缓存中有则返回,没有就向上级服务器迭代查询
- 本地DNS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根域名服务器会返回一个顶级域名服务器地址
- 本地DNS服务器向顶级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顶级域名服务器查询自己的缓存,如果就返回,没有就返回下一级权威域名服务器地址
- 本地DNS服务器向权威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域名对应的ip
- 本地DNS服务器将返回结果保存,方便下次查询
- 本地DNS服务器将IP返回给浏览器
12. OSI七层模型
- 物理层:负责传输原始的比特流(0和1),通过物理媒介(如光纤、电缆、无线等)将数据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
-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连接上传输数据帧,并处理帧的传输错误,它还负责物理地址(MAC地址)的寻址和数据帧的识别
- 网络层:处理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包括寻找最佳路径和实现路由选择
-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数据的分段、重组和错误恢复,确保数据可靠地传输
-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是两个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会话),并提供会话恢复功能
- 表示层:处理数据的表示和编码,确保数据格式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交换和解释
-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包括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13. TCP/IP五层协议
- 应用层:
HTTP
协议FTP
协议DNS
查询 - 传输层:提供通信
UPD
无连接 最大努力传输服务 不安全TCP
面向连接 数据可靠
- 网络层:路由器 交换机
- 数据链条层: IP数据封装成帧 在两个相邻节点间传送
- 物理层: 确保数据在物理媒介上传输
14. TCP和UDP的区别
TCP和UDP都是传输层协议,都属于TCP/IP协议族
TCP:
- 面向连接
- 一对一,不支持广播和多播
- 面向字节流
- 可靠传输
- 提供拥塞控制
- 提供全双工通信
UDP:
- 面向无连接,不需要建立三次握手
-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方式
- 面向报文
- 不可靠
15. UDP为什么不可靠
- 传输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 不需要确认
- 不跟踪连接
16. TCP和UDP的应用
TCP应用层协议:
-
HTTP: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数据
-
SMTP: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
-
POP3 和 IMAP:用于从电子邮件服务器接收邮件
-
FTP: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
-
SSH:用于远程登录和安全传输数据
-
HTTPS:是安全的HTTP,使用SSL/TLS进行加密,它在TCP上运行,用于安全的网页浏览。
UDP应用协议:
-
DNS:用于将域名映射到IP地址,
DNS
使用UDP
进行快速的查询和响应 -
DHCP:用于为设备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
-
SNMP:用于网络设备的监控和管理
-
TFTP:类似于
FTP
,但更简单,用于快速传输文件 -
VoIP:用于实时语音通话,
VoIP
应用程序使用UDP
来传输音频数据,因为它对延迟比数据丢失更敏感 -
NTP:用于同步计算机的时间,
NTP
使用UDP
来获取时间信息
17. WebSocket的理解
WebSocket
是一种在单个TCP
连接上实现全双工通信的网络协议,与传统的HTTP
协议不同HTTP
是基于请求 – 响应模式,即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响应,然后连接关闭WebSocket
允许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保持持久性的连接,双方可以随时互相发送数据,而不需要每次通信都建立新的连接- 服务器可以向客户端主动推送消息,客户端也可以主动向服务器推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