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MSTP技术产生背景
2. STP/RSTP的缺陷
编辑
2.1 无法均衡流量负载
2.2 数据使用次优路径
3. MSTP生成树协议
3.1 MSTP相关概念
3.2 MSTP树生成的形成过程
4. MSTP报文
1. MSTP技术产生背景
RSTP在STP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实现了网络拓扑快速收敛。但由于局域网内所有的VLAN共享一棵生成树,因此被阻塞后链路将不承载任何流量,无法在VLAN间实现数据流量的负载均衡,从而造成带宽浪费。为了弥补STP和RSTP的缺陷,IEEE于2002年发布的802.1s标准定义了MSTP。
2. STP/RSTP的缺陷
2.1 无法均衡流量负载
如上图所示,交换机都运行STP或RSTP,PC1、PC2访问服务器Server1,希望vlan 10的数据依次经过SW2和SW1到达Server1,vlan 20的数据依次经过SW3和SW1到达Server1。
SW2是根桥,根据生成树选举规则,连接SW1和SW3的链路上会有一个端口被阻塞,也就是说SW1和SW3之间的链路将不负责转发数据流量。那么vlan 20的数据流量就无法经过SW3和SW1,只能和vlan 10的数据流量一样,依次经过SW3、SW2、SW1到达Server1,SW1和SW3之间的链路没有数据流量,无法分担网络数据流量。
2.2 数据使用次优路径
如上图所示,因为SW1和SW3之间链路没有数据流量转发,vlan 20的数据流量只能依次经过SW3、SW2、SW1到达Server1,无法使用从SW3到SW1之间的更好链路,这就导致选用次优路径。
3. MSTP生成树协议
MSTP,即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又称多生成树协议。
- MSTP兼容STP和RSTP,在破除环路的基础上,可以快速收敛;
- 基于实例计算出多棵生成树,实例间实现负载分担;
- 设置VLAN映射表,将一个或多个VLAN映射到一个多生成树(MSTP)实例(instance)上 。
如上图所示,VLAN 2对应一棵以交换机5700-A为根的生成树,交换机5700-B和交换机3700之间的链路就会被阻塞。VLAN3对应一棵以交换机5700-B为根的生成树,交换机5700-A和交换机3700之间的链路就会被阻塞。不同VLAN的数据流走不同的生成树,就实现了负载分担,同时也消除了次优路径问题。
3.1 MSTP相关概念
MSTP的网络层次:如下图所示,MSTP网络中包含1个或多个MST域(MST Region),每个MST Region中包含一个或多个MSTI(多生成树实例)。组成MSTI的是运行STP/RSTP/MSTP的交换设备,MSTI是所有运行STP/RSTP/MSTP的交换设备经MSTP协议计算后形成的树状网络。
MST Region(多生成树域,简称MST域):MSTP可以把一个二层网络划分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内都可以自主形成生成树,不同区域间的生成树互不干扰。同一个MST域的设备具有下列特点:
- 都启动了MSTP。
- 具有相同的域名。
- 具有相同的VLAN到生成树实例映射配置。
- 具有相同的MSTP修订级别配置。
MSTI(多生成树实例):每一棵生成树都会有一个生成树实例,每个实例里面会有一个VLAN映射表,这张表记录了有哪些VLAN映射到了该实例中(该生成树上),不同的实例之间采用不同的Instance ID来标识,取值范围是0-4094,但默认情况下,所有VLAN都会映射到Instance 0中。一个或多个VLAN映射到一个Instance(实例),再基于Instance计算生成树,映射到同一个Instance的VLAN共享同一棵生成树。
VLAN映射表:
VLAN映射表是MST域的属性,它描述了VLAN和MSTI之间的映射关系。
如下图所示,MST域D0的VLAN映射表是:
- VLAN1映射到MSTI1
- VLAN2和VLAN3映射到MSTI2
- 其余VLAN映射到MSTI0
CST(公共生成树):如果把MST域看成一台交换机,那么域与域之间通过链路连接,存在冗余链路,那么域与域之间就也会存在二层的环路,所以也需要一棵生成树来消除环路,而公共生成树就是这棵用来消除域与域之间环路的生成树。
IST(内部生成树):这是MST域内Instance ID为0的特殊生成树,是一个特殊的生成树实例,注意IST不是指MST域里面的所有生成树。
CIST(公共和内部生成树):这是由所有MST域内的IST加上CST所构成一棵完整的生成树。
SST(单生成树):指MST域内只有一台交换机并且只有一个实例的生成树。
总根:指CIST这棵生成树的根桥,整个MSTP网络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交换机就被选举为总根。
域根:又分为IST域根和MSTI域根,IST域根是距离总根最近的交换机;MSTI域根是指MSTI域的根桥:也就是实例中的最优交换机,但因为每一个MST域内都有多棵生成树,每棵生成树都有一个实例:所以每一个实例就都会有它自己的MSTI域根;
主桥:域内距离总根最近的交换机就是主桥,包括了总根它自己,也就是整一个MSTP网络最优的交换机既是总根,也是主桥。
MSTP还在STP/RSTP的基础上新增了两种端口角色:
- Master端口:Master端口是MST域和总根相连的所有路径中最短路径上的端口,是一个特殊的域边缘端口。本质就是就是某一个MST域距离总根最近的那一个端口,报文必须要经过该端口才可以到达总根。
- 域边缘端口:连接其他区域的交换机的端口就是域边缘端口。
3.2 MSTP树生成的形成过程
- MSTP先将整个二层网络划分成多个MST域,之后域与域之间建立CST,MST域内部建立IST,CST和IST构成了连接整个网络的CIST生成树。
- MSTP生成树形成,首先在二层网络中选举一个优先级最高的交换机成为总根;然后在每一个MST域内计算得到IST,在每一个MST域间计算得到CST;IST和CST结合就构成了整个交换网络的CIST。
- 在MST域内,MSTP是根据VLAN和生成树实例的映射关系,针对不同的VLAN生成不同的生成树实例。之后转发数据时,MST域之间,遵循着CST路径转发,而在MST域内,就根据不同的生成树实例来转发。
4. MSTP报文
字段内容 | 字节 | 说明 |
---|---|---|
Protocol Identifier | 2 | 协议标识符。 |
Protocol Version Identifier | 1 | 协议版本标识符,STP为0,RSTP为2,MSTP为3。 |
BPDU Type | 1 | BPDU类型:
|
CIST Flags | 1 | CIST标志字段。 |
CIST Root Identifier | 8 | CIST的总根交换设备ID。 |
CIST External Path Cost | 4 | CIST外部路径开销指从本交换设备所属的MST域到CIST根交换设备所属的MST域的累计路径开销。CIST外部路径开销根据链路带宽计算。 |
CIST Regional Root Identifier | 8 | CIST的域根交换设备ID,即IST Master的ID。如果总根在这个域内,那么域根交换设备ID就是总根交换设备ID。 |
CIST Port Identifier | 2 | 本端口在IST中的指定端口ID。 |
Message Age | 2 | BPDU报文的生存期。 |
Max Age | 2 | BPDU报文的最大生存期,超时则认为到根交换设备的链路故障。 |
Hello Time | 2 | Hello定时器,缺省为2秒。 |
Forward Delay | 2 | Forward Delay定时器,缺省为15秒。 |
Version 1 Length | 1 | Version1 BPDU的长度,值固定为0。 |
Version 3 Length | 2 | Version3 BPDU的长度。 |
MST Configuration Identifier | 51 | MST配置标识,表示MST域的标签信息,包含4个字段。 |
CIST Internal Root Path Cost | 4 | CIST内部路径开销指从本端口到IST Master交换设备的累计路径开销。CIST内部路径开销根据链路带宽计算。 |
CIST Bridge Identifier | 8 | CIST的指定交换设备ID。 |
CIST Remaining Hops | 1 | BPDU报文在CIST中的剩余跳数。 |
MSTI Configuration Messages(may be absent) | 16 | MSTI配置信息。每个MSTI的配置信息占16 bytes,如果有n个MSTI就占用n×16bytes。 |
参考链接:MSTP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