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商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明显,市场经济受到疫情、技术、政策等多方因素影响越来越难以预测,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在国内外经济方面,国际的地缘政治对商业经济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例如供应链中断,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及国产化,以及美联储的持续加息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等等。国内经济也在承压发展,尽管内需总体回暖,但市场活力不足、内生动力不强、市场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不容忽视。而在技术革新商业经济方面,如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web3.0等技术加速发展,迅速冲击着社会诸多领域,并引发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商业环境、企业价值生态等的变革,同时也强化了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性、融合性与交互性,加速了产业数字化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进程。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智能化、分布式、生态化等已成为新时代商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数智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下企业更新迭代自身商业模式、提升业务竞争力的必然手段乃至必经之路。在正确的时间抓住确定性的方向,在战略布局、模式更新、流程优化、人员提效、工具赋能等多方面推进数智化转型,是当今企业的紧迫需求与必然趋势。
商业演化趋势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长久以来被视为自然界中物种的生存法则。笔者认为,企业也可以被视为商业环境中的“物种”,企业的发展迎合市场环境是其生存的不变之理。
农业时代,市场形态比较单一,市场中多数是手工作坊的形式,采用的是集中式交易管理,个体之间通过物物交换满足其基础物质需求。18世纪60年代,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大机器工业时代;此时,市场形态变得多样,西方资本主义形态开始出现,那时商业经营一般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基础。19世纪70年代左右,西方爆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发电机开始广泛应用,人类的生活方式变得多姿多彩,个体(组织)的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开始有能力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该市场形态中,企业管理出现了职能化分工形态,少数精英群体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很大程度上由精英团队的强价值创造能力和领导力促进企业向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西方爆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人类接触信息变得容易了。
当互联网出现后,很多企业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属性将供需主体通过社群或平台的形式连接,并通过用户思维、免费思维等集聚大量的供需方,实现供需的自由匹配。就如淘宝、饿了么、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当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其服务遵循边际成本递减规律,其集聚的数据呈指数增长态势,这些企业利用中心化平台积累的庞大数据,布局更多品类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形成中心化商业资源的聚合和垄断。此时,平台因垄断而拥有“至高权力”,该类平台型企业可以对平台资源自由地定价、配置,且平台用户及合作伙伴等的自我意愿及“主权自由”较难被满足。随着反垄断法的推进和人们对数据隐私的重视,以中心化服务模式为基础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商业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自由竞争、自由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目前大数据、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催生着一种新的商业形态的产生,让商业活动更趋于其本质,并通过商业形态的改变影响着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产业组织的协作效率、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技术的进化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的产生也是以环境现状为依托,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某一显性或隐性问题。技术引领商业的进化形态,对未来社会形态的探索往往需要从技术入手。
目前,集中化、垄断式的商业模式仍然占据商业价值的主导地位。但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商业的进化一直以提高交换范围和交换效率为基础。垄断式的商业模式是为了解决相对集中、可量化的大规模需求。商业环境复杂且多变,垄断式的商业模式和集中化的管理已暴露出诸多问题,不仅难以解决分散且多变的需求,而且为用户和合作伙伴带来了诸多剥削和困扰。随着监管部门加强对于中心化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和反垄断的深入落实,集中式的商业也将不合时宜。
如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发展,强化了网络的连接性、通用性、融合性、安全性、可信性等,加速了产业数字化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进程。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也在加速,产业正迎来融合共生、多主体交互、多产业协同的发展趋势。
在此背景下,产业组织中生产运营更趋于网络化、分布式,管理方式更趋数字化、精细化,一种以开放共享、价值连接、互利互赢、对等合作的商业生态或将逐渐成为主流。在这种商业生态中,个体、组织和生态之间相互赋能,彼此依存。个体在组织中获取资源、创造价值,组织与个体之间的雇佣关系会弱化,个体/组织活力的增强带动生态的繁荣,生态的繁荣又能反哺于组织/个体。
什么是分布式商业
分布式商业源于分散的需求,分散需求的挖掘和洞察需要基于场景,分散且多变需求的解决需要分布式自治组织作支撑。在此背景下,以分布式自治、智能协同、通证激励、资源共享等为特征的分布式自治组织(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也或将成为主流。在这种商业组织中,数据即是资产,算法奠基规则,信用促进交易,行为即有奖励,共识界定价值,协同共创生态,各参与方都处于点对点的对等关系,权力分散,互不隶属,协作依靠共识,是一种相对自由、平等、公正的组织生态。比如,在区块链网络中,价值活动都由多个节点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其规则是由算法预先设定,价值活动信息公开透明,各节点的参与权、记账权、收益权都是平等的。每个个体都可以在区块链网络社区中参与价值活动和生态建设。
尤其是在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多方技术赋能下,或将催生出可信连接、分布式资源共享、身份对等、多方协作、共生共进的数字商业形态,各生产要素可以较快的进行连接与组合,在该商业生态中,个体或机构参与者能极大地提高数字化生产力、数字化反应力与数字化生存力。个体或机构可以在一个多方可信参与的平台型组织中,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和达成的共识在区块链网络中开展创新、创造等价值活动,共创生态。个体或组织将以专业化的价值连接能力或资源协同能力创造价值,分享价值,获取收益。这种以“专业分工”“资源共享”“价值连接”“可信协作”等为基础,通过预先设定透明的价值交换或合作规则而进行的网络化、数字化、分布式商业活动,我们称之为“分布式商业”。
分布式商业是一种多角色参与、平台支撑、资源共享、多方协作、协同共生的新型商业形态,也是一种由多个具有明确职能分工的商业利益共同体所建立的新型生产关系,各利益相关体基于某一共同的目标,共享资源与能力,协同解决某一具体场景中的问题或创造某一场景增量。在这个商业群中,组织形式多表现为蜂窝状组织(或分布式自治组织),人才类别多表现为U盘化人才。U盘化人才自由协作,他们因共同的目标、使命以及互补型技能而相互联结。因此,分布式商业具备多方共识、智能协同、跨越边界、利益共享等特征。产业组织或个体通过分布式商业模式或平台,可以跨区域、跨部门、跨场景、跨业务等实现不同生产要素等资源的网络化共享和分布式协作,为组织方式创新与产业链各环节或企业内外部的跨界共生、共享与共赢,及供给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变革等提供了新的路径。
数字时代的经济价值增量主要来源于各个经济主体相互联结而开展的价值共创行为,分布式商业模式为各经济主体提供了价值连接、价值共创、价值协同、价值共享等逻辑。分布式商业突破了传统商业内部资源的局限性,以及金字塔组织结构下参与主体计划性、层级性资源调度模式。它通过打造数据、劳动、技术、资本、市场等全要素资源的分布式全面联通、共享与利用方式,有效打破了价值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连接壁垒、沟通壁垒、协作壁垒等,构建起了网络化、分布式的生产、供应、协作关系,弥补了企业能力不足与资源短缺等短板,并极大地推动行业/产业向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分布式方向发展。
在分布式商业形态下,产业内的多方参与主体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可以快速共享、链接、交互、化反,此时产业网络中各生产要素将进一步被激活,生产运营和资源配置效率也将进一步被提升,并从根本上提升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资源高效利用、产业价值深度重塑和产业经济良性增长。
目前,社群经济、社交电商、私域流量等以“关系链接与增值”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逐渐成熟。就社群经济而言,社群经济极大地提高了社群成员的创造力、传播力、消费力等。过去几年,罗辑思维、黑马社群、吴晓波频道等以社群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竞相发展。这些商业模式以用户为基础,让不同场所、不同特征的用户和员工参与到企业价值链中的相关环节,参与产品的设计、运营、传播或营销,并让他们获得收益,真正做到了关系的深度连接和增值。社群是分布式商业的基础形态,社群是“关系发生增值”的场所,具有提升企业生产力和价值增值的能力。社群经济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分布式商业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未来,个体在组织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个人在组织或生态中贡献的价值可衡量、可评价、有收益。利益相关者之间可以在网端连接、云端沉淀、链端协作,并借助网、云、链端基础设施,使得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等之间按需自由组合和流通,组织与个体在资源系统与组织系统等的支撑下,共同完成某一价值目标,各参与主体各取所需。
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尽可能多地运用自发的社会力量来解决社会问题,分布式商业就是一种充分利用社会分散力量来解决多变且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的一种商业业态。未来,随着数字商业的成熟和分布式商业需求的旺盛,分布式技术(如P2P网络通信、分布式存储、微服务架构等)也将逐渐成熟。一方面,以分布式架构为基础的云计算技术和区块链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为海量用户提供具备云端化、移动化、场景化等特点的产品与服务。另一方面,个体价值崛起,场景化时代到来,市场需求变得多变、分散且复杂,企业需要借助于外部力量,通过价值网络连接更多的“物种”,与生态“物种”协同应对市场变化。而分散、复杂且多变的需求被满足就需要有响应该特征需求的底层系统和组织形态,这种系统我们称之为分布式(灵敏)系统,这种组织我们称之为分布式自治组织。
分布式商业符合哈耶克所主张的“自由市场的竞争优于强制性的规划”、“自生自发秩序”等理念,对于企业来说,其通过践行分布式商业理念可以有效的将原本分散的资源和分散信息得以有效利用。对于社会经济来说,分布式商业能很好的解决自由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不信任”“不公平”与“不高效”等问题。随着分布式商业的全面成熟和落地,“自由竞争、自由组合、自由匹配”等自由市场逻辑或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综合来说,分布式商业是以价值互联为基础、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关键内容、以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和优化配置为核心主题的新型商业形态,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实现产业质量变革、生产关系转型和生产运营效率升级的有效手段。
国务院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笔者认为,分布式商业形态和模式更利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全面融合,提高内需转化服务流程效率和服务体系的深度与广度,并实现各要素资源的全面共享和利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分布式商业的这种形态、特点、功能、模式或将能极大的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改善市场结构与经济分配结构。
什么是分布式商业生态战略
分布式商业生态战略是以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场景重塑和全场景业务布局为目标,企业通过塑造网络化、分布式的可信业务平台,整合(跨组织、跨产业)多元化资源,并在平台支撑、数据可信、资源共享、身份对等、价值互联、可信协作等的基础上,连接产业中的多个组织和个体,为他们提供高效的生产、运营、协作机制,以此满足各生态参与者的需求,并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和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布式商业生态战略的实施更利于企业或产业组织塑造服务于更多场景的富生态,获得实现全场景、全时、全员、全效的生态价值能力。
当下,数字化升级正处在生态系统基础模块建设期,建设分布式商业生态系统是应对多变且复杂环境的关键,分布式商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更利于企业占据多元场景、获取多样数据,管理多样资源,并灵活地面向服务场景输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基于分布式网络系统和数据智能协同的价值共创与共享能力。
从供给侧角度来说,分布式商业也是有效连接各类资源要素,并提高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满足多元市场供需,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等的有效途径。从需求侧角度说,分布式商业主张以场景为基础,通过场景要素的数字化连接、数据资源的场景化共享、场景需求的数据化挖掘等,进一步激活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并以需求带动供给,以需求调配资源,价值供给自由协同,进而提高组织和个体的活力,激发释放数字化市场经济的巨大潜力。
未来,随着产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在以价值互联网为基础的分布式商业模式下,劳动力、知识、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将得到更加有效的自由流动与市场化配置。在任何陌生场景下,没有信任关系的不同个体也可以通过区块链网络来相互协作完成某一任务或建立某种合作。在分布式商业体系中,我们可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对接各网络节点间的需求、供应、生产、销售等。虚拟网络上的商业协作与交易将与现实空间上的协作与交易将形成更紧密、更深层次的互补与融合,区块链也将成为产业变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浪潮中的重要“引擎”。分布式商业的这种体系也将为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新空间(元宇宙)提供新的商业发展思路与模式。
该书受到了何宝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朱武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清华经管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刘晓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李鸣(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IEEE计算机协会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委员会主席)、张一锋(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宁宁(东软集团原副总裁)、施炜(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领衔专家、著名管理学家)等行业专家的好评和赞誉。
更多内容请查看思二勋所著的《分布式商业生态战略》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