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类
内部类是类中的五大成分之一(成员变量、方法、构造器、内部类、代码块),如果一个类定义在另一个类的内部,这个类就是内部类。
当一个类的内部,包含一个完整的事物,且这个事物没有必要单独设计时,就可以把这个事物设计成内部类。
比如:汽车的内部有发动机,发动机是包含在汽车内部的一个完整事物,可以把发动机设计成内部类。
public class Car{//内部类public class Engine{}
}
内部类有四种形式,分别是成员内部类、静态内部类、局部内部类、匿名内部类 。
1.1 成员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就是类中的一个普通成员,类似于成员变量、成员方法。
public class Outer {private int age = 99;public static String a="黑马";// 成员内部类public class Inner{private String name;private int age = 88;//在内部类中既可以访问自己类的成员,也可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public void test(){System.out.println(age); //88System.out.println(a); //黑马int age = 77;System.out.println(age); //77System.out.println(this.age); //88System.out.println(Outer.this.age); //99}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public int getAge() {return age;}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this.age = age;}}
}
成员内部类如何创建对象,格式如下:
//外部类.内部类 变量名 = new 外部类().new 内部类();
Outer.Inner in = new Outer().new Inner();
//调用内部类的方法
in.test();
内部类访问成员的特点:
1.既可以访问内部类成员、也可以访问外部类成员
2.如果内部类成员和外部类成员同名,可以使用 类名.this.成员 区分
1.2 静态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其实就是在成员内部类的前面加了一个static关键字。静态内部类属于外部类自己持有。
public class Outer {private int age = 99;public static String schoolName="黑马";// 静态内部类public static class Inner{//静态内部类访问外部类的静态变量,是可以的;//静态内部类访问外部类的实例变量,是不行的public void test(){System.out.println(schoolName); //99//System.out.println(age); //报错}}
}
静态内部类创建对象时,需要使用外部类的类名调用。
//格式:外部类.内部类 变量名 = new 外部类.内部类();
Outer.Inner in = new Outer.Inner();
in.test();
1.3 局部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是定义在方法中的类,和局部变量一样,只能在方法中有效。所以局部内部类的局限性很强,一般在开发中是不会使用的。
public class Outer{public void test(){//局部内部类class Inner{public void show(){System.out.println("Inner...show");}}//局部内部类只能在方法中创建对象,并使用Inner in = new Inner();in.show();}
}
1.4 匿名内部类
相比于前面几种内部类,匿名内部类就比较重要的。
我们还是先认识一下什么是匿名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是一种特殊的局部内部类;所谓匿名,指的是程序员不需要为这个类声明名字。
下面就是匿名内部类的格式:
new 父类/接口(参数值){@Override重写父类/接口的方法;
}
匿名内部类本质上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子类对象、或者接口的实现类对象。
比如,先定义一个Animal抽象类,里面定义一个cry()方法,表示所有的动物有叫的行为,但是因为动物还不具体,cry()这个行为并不能具体化,所以写成抽象方法。
public abstract class Animal{public abstract void cry();
}
接下来,我想要在不定义子类的情况下创建Animal的子类对象,就可以使用匿名内部类
public class 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这里后面new 的部分,其实就是一个Animal的子类对象//这里隐含的有多态的特性: Animal a = Animal子类对象;Animal a = new Animal(){@Overridepublic void cry(){System.out.println("猫喵喵喵的叫~~~");}}a.eat(); //直线上面重写的cry()方法}
}
需要注意的是,匿名内部类在编写代码时没有名字,编译后系统会为自动为匿名内部类生产字节码,字节码的名称会以外部类$1.class
的方法命名
匿名内部类的作用:简化了创建子类对象、实现类对象的书写格式。
我们再来看一下匿名内部类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
只有在调用方法时,当方法的形参是一个接口或者抽象类,为了简化代码书写,而直接传递匿名内部类对象给方法。这样就可以少写一个类。比如,看下面代码:
public interface Swimming{public void swim();
}
public class 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wimming s1 = new Swimming(){public void swim(){System.out.println("狗刨飞快");}};go(s1);Swimming s1 = new Swimming(){public void swim(){System.out.println("猴子游泳也还行");}};go(s1);}//形参是Swimming接口,实参可以接收任意Swimming接口的实现类对象public static void go(Swimming s){System.out.println("开始~~~~~~~~");s.swim();System.out.println("结束~~~~~~~~");}
}
二、枚举
2.1 认识枚举
枚举是我们以后在项目开发中偶尔会用到的知识。
枚举是一种特殊的类,它的格式是:
public enum 枚举类名{枚举项1,枚举项2,枚举项3;
}
其实枚举项就表示枚举类的对象,只是这些对象在定义枚举类时就预先写好了,以后就只能用这几个固定的对象。
既然枚举是一个类的话,我们能不能在枚举类中定义构造器、成员变量、成员方法呢?答案是可以的。来看一下代码吧。
public enum A{//定义枚举项X,Y,Z("张三"); //枚举项后面加括号,就是在执行枚举类的带参数构造方法。//定义空构造器public A(){}//成员变量private String name;//定义带参数构造器public A(String name){this.name=name;}//成员方法public String getName(){return name;}...
}
虽然枚举类中可以像类一样,写一些类的其他成员,但是一般不会这么写,如果你真要这么干的话,到不如直接写普通类来的直接。
2.2 枚举的应用场景
枚举的应用场景是这样的:枚举一般表示一组信息,然后作为参数进行传输。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比如我们现在有这么一个应用,用户进入应用时,需要让用户选择是女生、还是男生,然后系统会根据用户选择的是男生,还是女生推荐不同的信息给用户观看。
这里我们就可以先定义一个枚举类,用来表示男生、或者女生:
public class Constant{BOY,GRIL
}
再定义一个测试类,完成用户进入系统后的选择:
public class 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调用方法,传递男生provideInfo(Constant.BOY);}public static void provideInfo(Constant c){switch(c){case BOY:System.out.println("展示一些信息给男生看");break;case GRIL:System.out.println("展示一些信息给女生看");break;}}
}
最终再总结一下枚举的应用场景:枚举一般表示几个固定的值,然后作为参数进行传输。
三、泛型
3.1 认识泛型
所谓泛型指的是,在定义类、接口、方法时,同时声明了一个或者多个类型变量(如:<E>),称为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它们统称为泛型。比如我们前面学过的ArrayList类就是一个泛型类。
ArrayList集合的设计者在定义ArrayList集合时,就已经明确ArrayList集合时给别人装数据用的,但是别人用ArrayList集合时候,装什么类型的数据他不知道,所以就用一个<E>
表示元素的数据类型。 当别人使用ArrayList集合创建对象时,new ArrayList<String>
就表示元素为String类型,new ArrayList<Integer>
表示元素为Integer类型。
我们总结一下泛型的作用、本质:
1.泛型的好处:在编译阶段可以避免出现一些非法的数据。
2.泛型的本质:把具体的数据类型传递给类型变量。
3.2 自定义泛型类
泛型类,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源代码中写好,我们直接用的,就是ArrayList<E>这样的,自己定义泛型类是非常少的。
自定义泛型类的格式如下:
//这里的<T,W>其实指的就是类型变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public class 类名<T,W>{}
接下来,我们自己定义一个MyArrayList<E>泛型类,模拟一下自定义泛型类的使用。注意这里重点仅仅只是模拟泛型类的使用,所以方法中的一些逻辑是次要的,也不会写得太严谨。
//定义一个泛型类,用来表示一个容器
//容器中存储的数据,它的类型用<E>先代替用着,等调用者来确认<E>的具体类型。
public class MyArrayList<E>{private Object[] array = new Object[10];//定一个索引,方便对数组进行操作private int index;//添加元素public void add(E e){array[index]=e;index++;}//获取元素public E get(int index){return (E)array[index];}
}
接下来,我们写一个测试类,来测试自定义的泛型类MyArrayList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public class 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1.确定MyArrayList集合中,元素类型为String类型My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MyArrayList<>();//此时添加元素时,只能添加String类型list.add("张三");list.add("李四");//2.确定MyArrayList集合中,元素类型为Integer类型MyArrayList<Integer> list1 = new MyArrayList<>();//此时添加元素时,只能添加String类型list.add(100);list.add(200);}
}
3.3 自定义泛型接口
泛型接口其实指的是在接口中把不确定的数据类型用<类型变量>
表示。定义格式如下:
//这里的类型变量,一般是一个字母,比如<E>
public interface 接口名<类型变量>{}
比如,我们现在要做一个系统要处理学生和老师的数据,需要提供2个功能,保存对象数据、根据名称查询数据,要求:这两个功能处理的数据既能是老师对象,也能是学生对象。
首先我们得有一个学生类和老师类:
public class Teacher{}
public class Student{}
我们定义一个Data<T>
泛型接口,T表示接口中要处理数据的类型。
public interface Data<T>{public void add(T t);public ArrayList<T> getByName(String name);
}
接下来,我们写一个处理Teacher对象的接口实现类:
//此时确定Data<E>中的E为Teacher类型,
//接口中add和getByName方法上的T也都会变成Teacher类型
public class TeacherData implements Data<Teacher>{public void add(Teacher t){}public ArrayList<Teacher> getByName(String name){}
}
接下来,我们写一个处理Student对象的接口实现类:
//此时确定Data<E>中的E为Student类型,
//接口中add和getByName方法上的T也都会变成Student类型
public class StudentData implements Data<Student>{public void add(Student t){}public ArrayList<Student> getByName(String name){}
}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也都是框架底层源代码把泛型接口写好,我们实现泛型接口就可以了。
3.4 泛型方法
泛型方法的格式:
public <泛型变量,泛型变量>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参列表){}
接下我们看一个泛型方法的案例:
public class 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调用test方法,传递字符串数据,那么test方法的泛型就是String类型String rs = test("test");//调用test方法,传递Dog对象,那么test方法的泛型就是Dog类型Dog d = test(new Dog()); }//这是一个泛型方法<T>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据类型,由调用者确定public static <T> test(T t){return t;}
}
3.5 泛型限定
泛型限定的意思是对泛型的数据类型进行范围的限制。有如下的三种格式:
1.<?> 表示任意类型
2.<? extends 数据类型> 表示指定类型或者指定类型的子类
3.<? super 数据类型> 表示指定类型或者指定类型的父类
下面我们演示一下,假设有Car作为父类,BENZ,BWM两个类作为Car的子类,代码如下:
class Car{}
class BENZ extends Car{}
class BWN extends Car{}public class 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1.集合中的元素不管是什么类型,test1方法都能接收ArrayList<BWM> list1 = new ArrayList<>();ArrayList<Benz> list2 = new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list3 = new ArrayList<>();test1(list1);test1(list2);test1(list3);//2.集合中的元素只能是Car或者Car的子类类型,才能被test2方法接收ArrayList<Car> list4 = new ArrayList<>();ArrayList<BWM> list5 = new ArrayList<>();test2(list4);test2(list5);//2.集合中的元素只能是Car或者Car的父类类型,才能被test3方法接收ArrayList<Car> list6 = new ArrayList<>();ArrayList<Object> list7 = new ArrayList<>();test3(list6);test3(list7);}public static void test1(ArrayList<?> list){}public static void test2(ArrayList<? extends Car> list){}public static void test3(ArrayList<? super Car> list){}
}
3.6 泛型擦除
什么是泛型擦除呢?也就是说泛型只能编译阶段有效,一旦编译成字节码,字节码中是不包含泛型的。而且泛型只支持引用数据类型,不支持基本数据类型。
四、常用API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意思是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说人话就是Java帮我们写好的一些程序,如:类、方法等,我们直接拿过来用就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4.1 Object类
我们先来学习toString()方法。
public String toString()调用toString()方法可以返回对象的字符串表示形式。默认的格式是:“包名.类名@哈希值16进制”
假设有一个学生类如下:
public class Student{private String name;private int age;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this.name=name;this.age=age;}
}
再定义一个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tudent s1 = new Student("赵敏",23);System.out.println(s1.toString()); }
}
打印结果如下:
如果,在Student类重写toString()方法,那么我们可以返回对象的属性值,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Student{private String name;private int age;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this.name=name;this.age=age;}@Overridepublic String toString(){return "Student{name=‘"+name+"’, age="+age+"}";}
}
运行测试类,结果如下: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Object类的equals方法: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判断此对象与参数对象是否"相等"
我们写一个测试类,测试一下:
public class 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tudent s1 = new Student("赵薇",23);Student s2 = new Student("赵薇",23);//equals本身也是比较对象的地址,和"=="没有区别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 //false//"=="比较对象的地址System.out.println(s1==s2); //false}
}
但是如果我们在Student类中,把equals方法重写了,就按照对象的属性值进行比较:
public class Student{private String name;private int age;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this.name=name;this.age=age;}@Overridepublic String toString(){return "Student{name=‘"+name+"’, age="+age+"}";}//重写equals方法,按照对象的属性值进行比较@Override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if (this == o) return true;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Student student = (Student) o;if (age != student.age) return false;return name != null ? name.equals(student.name) : student.name == null;}
}
再运行测试类,效果如下:
接下来,我们学习Object类的clone()方法,克隆。意思就是某一个对象调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会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新对象,并返回。
clone方法是Object类中的一个被protected和native修饰的方法,被native就代表它的实现源码是用c++实现的,只不过是我们无法去修改它的代码罢了。
public Object clone()克隆当前对象,返回一个新对象
想要调用clone()方法,必须让被克隆的类实现Cloneable接口。如我们准备克隆User类的对象,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User implements Cloneable{private String id; //编号private String username; //用户名private String password; //密码private double[] scores; //分数public User() {}public User(String id, 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double[] scores) {this.id = id;this.username = username;this.password = password;this.scores = scores;}//...get和set...方法自己加上@Overrideprotected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return super.clone();}
}
接着,我们写一个测试类,克隆User类的对象。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User u1 = new User(1,"zhangsan","wo666",new double[]{99.0,99.5});//调用方法克隆得到一个新对象User u2 = (User) u1.clone();System.out.println(u2.getId());System.out.println(u2.getUsername());System.out.println(u2.getPassword());System.out.println(u2.getScores()); }
}
我们发现,克隆得到的对象u2它的属性值和原来u1对象的属性值是一样的。
上面演示的克隆方式,是一种浅克隆的方法,浅克隆的意思:拷贝出来的对象封装的数据与原对象封装的数据一模一样(引用类型拷贝的是地址值)。如下图所示:
还有一种拷贝方式,称之为深拷贝,拷贝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面演示一下深拷贝User对象:
public class User implements Cloneable{private String id; //编号private String username; //用户名private String password; //密码private double[] scores; //分数public User() {}public User(String id, 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double[] scores) {this.id = id;this.username = username;this.password = password;this.scores = scores;}//...get和set...方法自己加上@Overrideprotected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先克隆得到一个新对象User u = (User) super.clone();//再将新对象中的引用类型数据,再次克隆u.scores = u.scores.clone();return u;}
}
4.2 Objects类
Objects是一个工具类,提供了一些方法可以对任意对象进行操作。主要方法如下:
下面写代码演示一下这几个方法:
public class 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tring s1 = null;String s2 = "itheima";//这里会出现NullPointerException异常,调用者不能为null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此时不会有NullPointerException异常,底层会自动先判断空System.out.println(Objects.equals(s1,s2));//判断对象是否为null,等价于==System.out.println(Objects.isNull(s1)); //trueSystem.out.println(s1==null); //true//判断对象是否不为null,等价于!=System.out.println(Objects.nonNull(s2)); //trueSystem.out.println(s2!=null); //true}
}
4.3 基本类型包装类
为什么要学习包装类呢?因为在Java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万物皆对象。Java中的8种基本数据类型还不是对象,所以要把它们变成对象,变成对象之后,可以提供一些方法对数据进行操作。
Java中8种基本数据类型都用一个包装类与之对一个,如下图所示:
我们学习包装类,主要学习两点:
1.创建包装类的对象方式、自动装箱和拆箱的特性;
2. 利用包装类提供的方法对字符串和基本类型数据进行相互转换
我们先来学习,创建包装类对象的方法,以及包装类的一个特性叫自动装箱和自动拆箱。我们以Integer为例,其他的可以自己学,都是类似的。
//1.创建Integer对象,封装基本类型数据10
Integer a = new Integer(10);//2.使用Integer类的静态方法valueOf(数据)
Integer b = Integer.valueOf(10);//3.还有一种自动装箱的写法(意思就是自动将基本类型转换为引用类型)
Integer c = 10;//4.有装箱肯定还有拆箱(意思就是自动将引用类型转换为基本类型)
int d = c;//5.装箱和拆箱在使用集合时就有体现
Array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添加的元素是基本类型,实际上会自动装箱为Integer类型
list.add(100);
//获取元素时,会将Integer类型自动拆箱为int类型
int e = list.get(0);
在开发中,经常使用包装类对字符串和基本类型数据进行相互转换。
1.把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型数据:包装类.parseXxx(字符串)
public static int parseInt(String s)把字符串转换为基本数据类型
2.将数值型数据转换为字符串:包装类.valueOf(数据):
public static String valueOf(int a)把基本类型数据转换为
写一个测试类演示一下:
//1.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型数据
String ageStr = "29";
int age1 = Integer.parseInt(ageStr);String scoreStr = 3.14;
double score = Double.prarseDouble(scoreStr);//2.整数转换为字符串,以下几种方式都可以(挑中你喜欢的记一下)
Integer a = 23;
String s1 = Integer.toString(a);
String s2 = a.toString();
String s3 = a+"";
String s4 = String.valueO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