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盘子
时间限制:1.000S 空间限制:128MB
题目描述
在餐厅里,洗盘子的工作需要使用到栈这种数据结构。
假设你手里有一个盘子堆放区。现在需要模拟洗盘子的过程,每个盘子都有一个编号。
盘子堆放区操作说明:
1. 当操作为 1 时,表示从盘子堆放区拿走顶部的盘子清洗。
2. 当操作为 2 时,表示有未洗的盘子放入盘子堆放区。
在一系列操作之后,你需要回答:下一个清洗的盘子编号?
输入描述
第一行有一个整数 n,代表初始盘子堆放区中盘子的数量为 n。
第二行有 n 个整数,代表了盘子的编号,同时整数之间的顺序也代表了未洗盘子加入盘子堆放区的顺序。
第三行为一个整数 m,代表接下来将会有 m 次操作。
接下来一共有 m 行,代表共有 m 次操作。
如果是操作 1,那么该行只会有一个数字 1,代表有一个盘子被拿走清洗。
如果是操作 2,那么该行有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 2 表示有未洗的盘子加入,第二个数字代表未洗的盘子编号。
输出描述
输出共一行,为下一个该清洗的盘子编号。 如果没有下一个该清洗的盘子,那么请输出 “All the dishes have been washed.”
输入示例
5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3
1
1
2 1006
输出示例
1006
栈的操作实际上和洗盘子的过程是类似的,洗盘子的过程中,会拿出待清洗那一摞盘子的最顶端的那个盘子,清洗之后将其放在已清洗区域,这对于待清洗盘子来说是出栈,对于已清洗区域来说,是入栈(进栈),具体的过程可以看下面的图示:
栈这种结构只能在一侧(栈顶那一侧)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而且是后进先出LIFO(后进入栈的元素离栈顶比较近,先出来),允许进行插入和删除的那一端是栈顶,与之对应的另一端是栈底, 如果一个栈不包含任何元素,这个栈被称为空栈。
在计算机领域,栈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比如浏览器的历史回退和编写文档时的“撤销”操作。
栈的操作
在Java中,你可以使用java.util.Stack
类来实现栈(Stack)这种数据结构。
import java.util.Stack; // 导入 Java 标准库的 Stack
然后就可以通过new
操作来创建一个栈对象并进行操作了。
Stack<Integer> stack = new Stack<>(); // 创建一个栈对象
栈的常用操作主要有以下几种:
isEmpty()
: 判断栈是否为空栈,如果为空栈返回true
, 否则或者false
push()
: 进栈操作,将新的元素放入到栈中,新的元素成为栈顶元素。pop()
: 出栈操作,栈顶元素从栈中离开, 并且返回栈顶元素。peek()
: 获取栈顶元素,但是不会移除它。size()
: 获取栈的长度,即栈中元素的数量。
stack.push(1);
stack.push(10);
stack.push(100); // 往栈中添加元素,现在栈底元素是1,栈顶元素是100stack.pop(); // 移除栈顶元素100,新的栈顶元素是10int topNumber = stack.peek(); // 获取栈顶元素10,但是不会移除boolean isEmpty = stack.isEmpty(); // 如果栈为空,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int stackSize = stack.size(); // 获取栈的长度(元素数量)
JAVA代码实现:
import java.util.*;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int n = sc.nextInt();Stack<Integer> sta = new Stack<>();// 将输入的元素依次入栈for (int i = 0; i < n; i++) {int x = sc.nextInt();sta.push(x);}int m = sc.nextInt();int op;for (int i = 0; i < m; i++) {op = sc.nextInt();if (op == 1) {// 如果栈不为空,则弹出栈顶元素if (!sta.empty())sta.pop();elsecontinue;}if (op == 2) {// 将输入的元素入栈sta.push(sc.nextInt());}}if (!sta.isEmpty()) {// 输出栈顶元素System.out.println(sta.peek());} else {System.out.println("All the dishes have been wa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