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里面 interface、指针、函数呢,是数据类型吗?
背景
string、int、bool、数组、切片 …等等,这些我们很快就会回答是数据类型,但 interface、指针、函数呢,是数据类型吗?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会有点犹豫了,不确认到底是不是。
分析
数据类型有什么作用?我们先理一下这个问题,可能就会清晰很多,不就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吗,只不过是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而已。那interface、函数、指针都可以用来存储数据吗?答案是可以的,只不过可能和一些基础类型有些不一样而已,所以这个时候就能确认interface、函数、指针都是数据类型了
总结
只要能存储数据的都可以认为是数据类型
Golang 空interface可以实现泛型效果为啥还需要搞个泛型出来?
背景
interface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可以实现泛型了为什么还需要搞个泛型?
分析
接口可以在某些场景下实现泛型的一个效果,但它并不能提供类型安全的特性和编译时类型检查。在使用空接口时,需要在运行时进行类型转换或类型断言,并且对于不同的类型都需要编写各自的处理逻辑,容易产生运行时错误,并且增加了代码复杂性。而泛型可以在编译时进行类型检查并提供静态类型的安全性。泛型可以在编写代码时指定占位符类型,在使用时由编译器自动进行类型推导和类型安全检查。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和安全地操作不同类型的数据,避免了类型转换和运行时错误。
总结
尽管空接口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模拟泛型的效果,但由于缺乏类型安全性和编译时类型检查,以及对复杂类型的处理不便等问题,仍然需要泛型机制来更好地支持类型参数化和类型安全的编程
静态语言和动态语言的区别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go是一门静态语言,但静态语言和动态语言的区别是什么呢?一时之间可能真想不起来或者说回答的不全面,那下面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区别。
类型检查
静态语言在编译时进行类型检查,即在代码编译阶段确定变量的类型,并且要求变量在使用前必须先声明其类型。动态语言在运行时才进行类型检查,并且变量不需要显式声明类型,可以在运行过程中动态绑定不同的值
内存管理
静态语言通常需要手动管理内存,开发者需要显式地分配和释放内存。动态语言则通常具有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可以自动管理内存,开发者无需显式地操作内存。PS:go语言虽然是静态语言但它引入了GC自动回收机制
开发效率
动态语言通常比静态语言更灵活和快速开发,因为它们具有更少的类型约束和更弱的编译时检查,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动态类型转换和代码修改。而静态语言对类型的严格检查和编译期间的错误提示可以提供更好的代码安全性和可靠性
运行效率
由于静态语言在编译时可进行更多的优化,因此通常在运行时具有更高的性能,并且可以更好地利用硬件资源。而动态语言由于需要在运行时进行类型检查和动态绑定,通常在性能方面稍逊一筹
扩展性
动态语言通常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可以在运行时动态添加、修改和删除代码。而静态语言需要在编译时确定代码结构,变动较大时通常需要重新编译整个程序。
Golang里面的CSP模型是什么?
CSP(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通信顺序进程,是一种并发模型。设计思想是不要通过共享内存实现通信,而应该通过通信实现共享内存。通过goroutine+channel来实现的。
Golang实现了 CSP 并发模型做为并发基础,底层使用goroutine做为并发实体,goroutine非常轻量级可以创建几十万个实体。实体间通过 channel 消息传递使之解耦,在语言层面实现了自动调度,这样屏蔽了很多内部细节,对外提供简单的语法关键字,大大简化了并发编程的思维转换和管理线程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