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 笔记专栏:斯坦福CS231N:面向视觉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23)
- 🔗 课程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V411R7i5
- 💻 CS231n: 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2017)中文笔记:https://zhuxiaoxia.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80155166
- 🔥 2023最新课程PPT: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Julialove102123/88734395
⚠️ 本节重点内容:
- 神经网络基础
- 激活函数
- 神经网络结构
- 反向传播
一、什么是神经网络?
这里不做多解释,深度学习的基础,只记录几个重点。
- 类比人类大脑神经元结构:输入、权重、激活函数、计算、输出;
大脑的基本计算单位是神经元(neuron) 。人类的神经系统中大约有 860 亿个神经元,它们被大约 1014 - 1015 个突触(synapses)连接起来。上方是一个生物学的神经元,下方是一个简化的常用数学模型。每个神经元都从它的树突(dendrites)获得输入信号,然后沿着它唯一的轴突(axon) 产生输出信号。轴突在末端会逐渐分枝,通过突触和其他神经元的树突相连。
在神经元的计算模型中,沿着轴突传播的信号(比如 公式 )将基于突触的突触强度(比如 公式 ),与其他神经元的树突进行乘法交互(比如 公式 )。
二、神经网络算法基础
2.1 激活函数(也称“非线性映射函数”)
Q:为什么需要激活函数呢?
A:如果不使用激活函数,无论多少层,最终都是输入层的线性组合,即计算下来还是一个线性分类器!!!
注意:非线性函数在计算上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略去这一步,那么两个矩阵将会合二为一,对于分类的评分计算将重新变成关于输入的线性函数。这个非线性函数就是改变的关键点。
激活函数的作用:激活函数的主要作用就是加入非线性因素,以解决线性模型表达能力不足的缺陷,
常见激活函数:
2.2 神经网络结构
参数调整可视化:https://cs.stanford.edu/people/karpathy/convnetjs/demo/
对于普通神经网络,最普通的层级结构是全连接层(fully-connected layer) 。全连接层中的神经元与其前后两层的神经元是完全成对连接的,但是在同层内部的神经元之间没有连接。网络结构中没有循环(因为这样会导致前向传播的无限循环)。
下面是两个神经网络的图例,都使用的全连接层:
注意:当我们说N层神经网络的时候,我们并不计入输入层。单层的神经网络就是没有隐层的(输入直接映射到输出)。也会使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缩写ANN)或者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s 缩写MLP)来指代全连接层构建的这种神经网络。此外,输出层的神经元一般不含激活函数。
用来度量神经网络的尺寸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神经元的个数,另一个是参数的个数。用上面图示的两个网络举例:
- 第一个网络有4+2=6个神经元(输入层不算),「3x4」+「4x2」=20 个权重,还有4+2=6个偏置,共「20+6 = 26」个可学习的参数。
- 第二个网络有4+4+1=9个神经元,「3x4」+「4x4」+「4x1」=32 个权重,4+4+1 =9个偏置,共41个可学习的参数。
现代卷积神经网络能包含上亿个参数,可由几十上百层构成(这就是深度学习)。
代码解释
实际上生物神经元很复杂:
- 多种不同类型
- 树突可进行复杂的非线性计算
- 突触不是一个单一的权重,而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
🔥 同样的神经网络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线性分类器,不然无法处理非常复杂的任务!!!
这也就引入了损失函数,那怎么让损失函数最小,需要找到最合适的参数,怎么找到呢?按照梯度下降最合适的方向?那怎么找到这个方向呢?答案是:计算图和反向传播
三、反向传播
神经网络的训练,应用到的梯度下降等方法,需要计算损失函数的梯度,而其中最核心的知识之一是反向传播,它是利用数学中链式法则递归求解复杂函数梯度的方法。
3.1 一个简单的例子
下图是整个计算的线路图,绿字部分是函数值,红字是梯度,前向传播从输入计算到输出(绿色),反向传播从尾部开始,根据链式法则递归地向前计算梯度(显示为红色),一直到网络的输入端。可以认为,梯度是从计算链路中回流。
3.2 爆肝推导BP
讲真到现在都没有认真推一边反向传播算法计算步骤,原本想不在这里记录了,看PPT最直观,但还是想要稍微记一下!!!因为太直观啦!!!
🔥标量推导
🔥案例:
- 正向计算
- 反向计算
特别说明:计算图形表示法可能不是唯一的。选择一种可以轻松表达每个节点局部梯度的表示方法!
补充
代码对应
到这里,其实我已经完全了解了反向传播的工作机制,但是目前好多框架已经集成了这些方法,大家可以直接在实际中调用了解即可!
向量推导
这部分不做详细推导,其实和标量差不多,只不过是求偏导!
注意:要分析维度!不要去记忆 dW 和 dx 的表达式,因为它们很容易通过维度推导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