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yShader入门精要学习笔记】(2)GPU流水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系列为作者学习UnityShader入门精要而作的笔记,内容将包括:

  • 书本中句子照抄 + 个人批注
  • 项目源码
  • 一堆新手会犯的错误
  • 潜在的太监断更,有始无终

总之适用于同样开始学习Shader的同学们进行有取舍的参考。


文章目录

  • 上节复习
  • GPU流水线
    • 顶点着色器
    • 裁剪
    • 屏幕映射
    • 三角形设置
    • 三角形遍历
    • 简单拓展:重心坐标系
    • 逐片元操作
  • 总结


上节复习

在上节笔记中,我们学习了图像渲染流水线的基本过程,从应用阶段的CPU处理,输出渲染图元到几何阶段,再输出屏幕空间的顶点信息到光栅化阶段。

上节详细介绍了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由我们人为控制,在程序中设定材质,网格,纹理,着色器等数据的渲染,并对不必要的渲染进行剔除。整个渲染流程是从硬盘加载数据到RAM再到VRAM由显卡进行调用,RAM中的数据在被调用到VRAM后就会被丢弃(除了部分用于进行物理计算的网格信息),所有工作在渲染状态中打包成数据准备好后,将由CPU进行DrawCall来通知GPU对相应的图元(primitives)进行处理。那么接下来就是GPU流水线阶段,也对应了我们后面的几何阶段和光栅化阶段。

GPU流水线

在GPU流水线阶段,开发者无法完全操控整个GPU流水线,不过GPU还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阶段的控制权,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可以抽象成2个大阶段,其中起点是接收应用阶段加载到显存的顶点数据,准备好了由CPU通过DrawCall调用GPU。接下来就是GPU的处理流程,几何阶段和光栅化阶段。最后处理完成输出为屏幕图像。

接下来是书中的介绍,请对照上图查看,可能初学会难懂拗口,不过没关系,先记个名字,后续会逐一介绍。

在几何阶段,顶点着色器(Vertex Shader) 是完全可编程的,它通常用于实现顶点的空间变换,顶点着色等功能。曲面细分着色器(Tessellation Shader) 是一个可选的着色器,用于细分图元。几何着色器(Geometry Shader) 也是可选的着色器, 可以被用于执行逐图元(Pre-Primitive) 的着色操作,或者被用于产生更多图元。(其实这三个阶段可以简单理解为点到线到面的处理,在我理解里几何阶段就是一种对图元在几何性质的点线面上的规划和渲染)

经历了着色器渲染后,接着进行裁剪(Clipping)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将那些不被渲染的顶点裁剪掉,并剔除某些三角面元的面片。这一阶段我们可配置但不可编程(也就是说我们只决定裁剪哪些,而裁剪的算法是固定的)。我们可以使用自定义的裁剪平面来配置裁剪区域,也可以通过指令控制裁剪三角图元的正面还是侧面。(接触过Shader中的Clip的同学们应该更有体会)

几何阶段的最后一个流水线是屏幕映射(Screen Mapping) ,这一阶段是不可配置和编程的,它负责把每个图元的坐标转换到屏幕坐标中,毕竟在从CPU到GPU处理这些数据的时候,它们常常不是在同一个坐标空间下的。

接着是光栅化阶段,其中的三角形设置(Triangle Setup)三角形遍历(Triangle Traversal) 阶段都是固定函数(Fixed-Function)的阶段。接下来的片元着色器(Fragment Shader) 则是完全可编程的,用于实现逐片元(Pre-Fragment) 的着色操作,在逐片元操作(Pre-Fragment Operations) 阶段负责执行很多重要的操作,例如修改颜色、深度缓冲、进行混合等,它不是可编程的,但具有很高的可配置性。

上述内容看着复杂,但是学习shader必须掌握的,接着我们要一一描述这些概念


顶点着色器

顶点着色器(Vertex Shader) 是流水线的第一个阶段,学习几何的时候总是由点到线到面嘛。它的输入来自于CPU,对每个输入的顶点都会调用一次顶点着色器。它本身不创建或销毁顶点,无法得到顶点与顶点的关系,因此它无法判断某几个点是不是同属于一个三角网格。由于其独立性,只要计算就好了,因此顶点着色器处理速度也很快。

顶点着色器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坐标变换和逐顶点光照。除此之外还可以输出后续所需的数据。下图展示了顶点着色器对顶点进行坐标变换并计算顶点颜色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可以通过坐标变换改变顶点位置,从而实现顶点动画,例如模拟水面,布料等等。但无论我们在顶点着色器中如何改变顶点的位置,一个最基本的顶点着色器必须完成的一个工作是:把顶点坐标从模型空间转换到齐次裁剪空间

在顶点着色器中可能会经常看到如下代码:

o.pos = mul(UNITY_MVP, v.position);

上述代码的功能就是将顶点坐标转化为齐次坐标,通常再由硬件做透视算法后,最终得到归一化的设备坐标(Normalized Device Coordinates,NDC)。(其实看到归一化不少同学可能就理解了,就是为了将不同坐标转化到同一个齐次坐标再进行处理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给出的分量范围是OpenGL同时也是Unity使用的NDC,z分量范围为[-1,1]。在DirectX中z分量范围为[0,1])

顶点着色器可以有不同的输出方式,最常见的输出路径是经光栅化后交给片元着色器进行处理,而在现代的Shader Model中还可以将数据发送给曲面细分着色器或几何着色器。

裁剪

为什么裁剪。简单来说我们不需要渲染不在摄像机视野内的物体,因此这些部分需要被裁剪掉。

一个图元和摄像机的视野有三种位置关系:完全在视野内,部分在视野内,不在视野内。完全在视野内的处理完就传递给下一个流水线阶段,不在视野内的就不传递,因为它不显示也就不参与渲染,而部分在视野内的则需要进行裁剪处理:例如,一条线段的一个顶点在视野内,而另一个顶点不在视野内,那么在视野外部的顶点应该使用一个新的顶点来替代,这个新顶点位于线段和视野边界的交点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视野边界就是NDC的坐标分量的上界和下界,我们绘制NDC的单位立方体,则保留在立方体内的部分进行渲染,被立方体边缘裁剪的部分产生新顶点。

虽然我们无法通过编程来控制裁剪的过程,不过是可以自定义裁剪操作的。

屏幕映射

屏幕映射是几何阶段的最后一步,其输出将作为光栅化阶段的输入。这一步接收的输入坐标是归一化的齐次坐标。屏幕映射(Screen Mapping) 的任务是将每个图元的x和y坐标转换到屏幕坐标系(Screen Coordinates) 下。屏幕坐标系是一个二维坐标系,它和我们显示画面的分辨率相关。

实际上屏幕映射就是二维上对齐次坐标的缩放变换。屏幕坐标系的最小坐标是左下角(x1,y1),而最大坐标是右上角(x2,y2),与图元的齐次坐标系是不一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屏幕映射对齐次坐标进行了x和y分量上的缩放变换,并且对应的坐标也改变了,其中x1<x2且y1<y2)

那么z轴呢?z跑哪里去了?屏幕映射不会对z轴进行任何处理,屏幕坐标会和z轴一起构成一个新坐标系,称为窗口坐标系(Window Coordinates) ,这些值会被一起传递到光栅化阶段。

屏幕映射得到的屏幕坐标决定了这个顶点对应屏幕上哪个像素以及离这个像素有多远。

此外,OpenGL和DirectX的屏幕坐标也存在差异,OpenGL将屏幕左下角作为最小窗口值,而DirectX将屏幕右下角作为最小窗口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你发现得到的图像是倒转的,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三角形设置

三角形设置是光栅化的第一个阶段,上一个阶段屏幕映射给出了屏幕坐标系下的顶点信息和其他额外信息,例如深度值(z坐标),法线方向,视角方向等。光栅化阶段有两个重要的目标:计算每个图元覆盖了哪些像素,以及为这些像素计算它们的颜色

三角形设置会计算光栅化一个三角网格所需的信息。具体来说,在几何阶段输出的都是三角网格的顶点,即我们所得到的是三角形网格每条边的两个端点。但如果需要得到整个三角网格对像素的覆盖情况,我们就必须计算每条边上的像素坐标。为了能够计算边界像素的坐标信息,我们就需要得到三角形边界的表示方式。这样一个计算三角网格表示数据的过程叫做三角形设置。

说白了,说人话就是连线,把点连成三角形或者边。

三角形遍历

三角形遍历阶段会检查每个像素是否被一个三角网格所覆盖。如果被覆盖的话,就会生成一个片元(fragment) 。而找到哪些像素被三角网格覆盖的过程就是三角形遍历,这个阶段也被称为扫描变换(Scan Conversion) (我想是因为扫描线算法?)。

根据三角形设置的计算结果来判断每个像素是否被一个三角网格覆盖,并使用三角网格3个顶点的顶点信息对整个覆盖区域的像素进行插值。下图展示了三角形遍历阶段简化的计算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一步的输出结果得到一个片元序列。一个片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像素,而是包含了很多种状态的集合,这些状态用于计算每个像素的最终颜色(最终结果)。状态包括且不限于:屏幕坐标,深度信息,以及其他从几何阶段输出的顶点信息,例如法线、纹理坐标等。

(图元和片元虽然在英文上是fragment,如果翻译成碎片很容易被误解为个体,实际上它们应当被视为多种状态的集合,一个元包括了很多的信息,而不仅仅是某个图形或者某个像素)

简单拓展:重心坐标系

推荐阅读计算机图形学 1:重心坐标系(Barycentric coordinate system)详解

上图展示的片元颜色渲染,我们看到重心插值的深度为-10。既然要计算插值,如果我们以三角形某一个顶点为原点,去构建一个直角坐标系再计算,显然并不是那么好,最简单的方案构建一个非正交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就是重心坐标系,请看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三角形,以abc代表顶点。假设我们以点 a a a为原点,那么 a b → = b − a \overrightarrow {ab} = b-a ab =ba a c → = c − a \overrightarrow {ac} = c-a ac =ca。如果以 a b → , a c → \overrightarrow {ab} ,\overrightarrow {ac} ab ac 作为基向量建立坐标系。 p p p点为三角形的重心,设 p p p点的坐标为 ( β , γ ) (\beta,\gamma) (β,γ),那么点 p p p的坐标表示即为:
p = a + β a b → + γ a c → p= a + \beta \overrightarrow {ab} + \gamma \overrightarrow {ac} p=a+βab +γac
p = a + β ( b − a ) + γ ( c − a ) p= a + \beta (b-a) + \gamma(c-a) p=a+β(ba)+γ(ca)
p = ( 1 − β − γ ) a + β b + γ c p= (1-\beta - \gamma)a + \beta b+ \gamma c p=(1βγ)a+βb+γc
因此令 ( 1 − β − γ ) = α (1-\beta - \gamma) = \alpha (1βγ)=α 即为:
p ( α , β , γ ) = α a + β b + γ c p(\alpha,\beta,\gamma)= \alpha a + \beta b+ \gamma c p(α,β,γ)=αa+βb+γc
其中 α + β + γ = 1 \alpha+\beta +\gamma = 1 α+β+γ=1

好了,这样重心坐标系就建立好了。在这个坐标系下,三角形内任意一点的位置可视为三个顶点的线性组合,通过重心坐标系我们可以很简单判断某个点是否在三角形内部,只需
0 < α < 1 , 0 < β < 1 , 0 < γ < 1 0<\alpha<1,\newline 0<\beta<1,\newline 0<\gamma<1\newline 0<α<1,0<β<1,0<γ<1即可
α = β = γ = 1 3 \alpha = \beta = \gamma = \frac{1}{3} α=β=γ=31时则为重心位置。

逐片元操作

最后一步是逐片元操作,在DirectX中称为输出合并阶段(Output-Merger)。最主要的目的还是Merge合并,合并的目标就是每一个片元。

这一阶段有几个主要任务:

  1. 决定每个片元的可见性。这涉及很多测试工作,例如深度测试、模板测试等。
  2. 如果一个片元通过了所有的测试,就需要把这个片元的颜色值和已经存储在颜色缓冲区中的颜色进行合并,或者说是混合。

首先要进行的就是片元测试,这些测试决定了哪些片元可以被渲染,哪些片元会被舍弃。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资格考试,淘汰不合格的片元。只要有一个测试没通过就会被舍弃,之前为这个片元做的一切工作都会白费。只有通过测试的片元才有资格和颜色缓冲区合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书中给出了模板测试和深度测试的简化流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片元所需要经历的模板测试和深度测试这两大测试,都是可以由开发者自行配置的。在模板测试中,GPU首先读取(使用读取掩码)模板缓冲区中该片元位置的模板之,然后将该值与参考值(也使用读取掩码读取)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舍弃(舍弃条件可以是小于或者大于等于)。然后根据模板测试和深度测试结果来修改模板缓冲区。这个修改操作也是由开发者指定的,模板测试通常用于限制渲染的区域,另外还有例如渲染阴影,轮廓渲染等高级用法。

如果片元通过模板测试,那么还会进行深度测试。这个测试同样是高度可配置的,GPU会将片元的深度值与深度缓冲区的深度值进行比较。比较舍弃和上述模板测试一样可以定义,通常是小于等于保留,大于等于舍弃。因为我们想渲染离摄像机更近,深度更低的物体。与模板测试不同的是,模板测试在保留或舍弃时都可以修改模板缓冲区,但是如果一个片元没有通过深度测试,它没有权利更改深度缓冲区的值,如果它通过了测试,开发者可以指定是否用这个片元的深度值覆盖掉原有片元的深度值,这是通过开启/关闭深度写入做到的。透明效果和深度测试以及深度写入的关系非常密切。

最后这些片元需要被合并。现在模板缓冲区已经修改了,深度缓冲区也进行了对应操作。其实所谓的渲染过程是一个物体一个物体地画到屏幕上的,因此我们还需要对像素颜色进行处理,而每个像素的颜色信息都被存储在一个名为颜色缓冲区的地方。当我们执行完这次渲染后,相同位置的颜色缓冲已经有了上次处理的结果,那么这次是直接覆盖?还是其它操作?这就是合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对于不透明的物体,我们可以关闭混合(Blend) 操作,让颜色直接覆盖颜色缓冲。而对于半透明物体,我们需要混合颜色像素让其看起来像是透明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混合操作也是高度可配置的,我们可以选择是否开启混合,如果开启混合,GPU就会去除源颜色和目标颜色,源颜色指的是片元着色器得到的颜色值,而目标颜色是已经存在于颜色缓冲区的颜色值。之后使用一个混合函数来进行混合操作,这个混合函数与透明通道息息相关,例如根据透明通道的值进行相加、相减、相乘等。


那么我们就有疑问了,既然有的片元会在测试阶段被舍弃,这样不是很浪费吗?那么为什么不先进行测试再进行渲染呢?这样不是可以提高性能吗?就像下图的例子一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先渲染球再渲染长方体,但是由于球先被渲染且深度更低,因此长方体大部分片元无法通过深度测试,对这些片元执行片元着色器造成了很大的性能浪费)

提前进行测试当然是可以的,例如文中就提到了可以提前进行深度测试的技术(Early-Z)。但是如果将测试提前的话,其检验结果可能与片元着色器中的一些操作冲突。例如,如果片元着色器中的代码进行了透明度测试,而片元没能通过,那么它将在着色器中被调用API(例如clip函数)被手动舍弃。这就导致GPU无法提前进行各种测试。因此,现代的GPU会判断片元着色器中的操作是否和提前测试冲突了,如果有冲突就会禁用提前测试。这样反而导致性能下降了,本来可以提前测试,由于添加了透明度测试反而不能提前测试了。

最终图元被渲染完成后会被呈现在屏幕上,我们的屏幕显示的就是颜色缓冲区中的颜色值。但是,为了避免我们看到那些正在进行光栅化的图元,GPU会使用双重缓冲(Double Buffering) 的策略,这意味着,对场景的渲染是在幕后发生的,即在后置缓冲(Back Buffer) 中。一旦场景被渲染到了后置缓冲中,GPU就会交换后置缓冲区和前置缓冲(Front Buffer) 中的内容。而前置缓冲区是之前显示在屏幕上的图像。因此保证了我们看到的图像总是连续的。(巧妙的方法,避免了渲染导致的画面不连续问题)

总结

虽然上述流程描述了很多(其实曲面细分着色器和几何着色器都没讲),但实际过程要更加复杂。当然上述内容与其他资料会产生差异,这是由于图像编程接口的实现不尽相同,而GPU在底层也做了很多优化。基本原理都是融会贯通的,未来可在学习Games101或者RTR4时重拾。

在Unity中为我们封装了很多功能,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在一个Unity Shader设置一些输入,编写顶点着色器和片元着色器,设置一些状态就能达到大部分常见的屏幕效果。(更别说现在Unity提供了URP和SRP等渲染管线)

虽然概念生疏,但是坚持才是胜利。无论经历了什么,选择了什么,既然选择了从事这个行业,那么都应该贯彻到底。勉励自己,也勉励诸位。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591920.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梯度下降简介

梯度下降简介 1、背景概述2、梯度下降3、梯度下降的步长1、背景概述 在Scikit-Learn线性回归第一篇文章(详见:传送门)中,我们给出了线性回归的损失函数的定义: L = ∑ i = 1 m ( y i − f ( x i ) ) 2 L=\sum_{i=1}^m(y_i-f(x_i))^2 L=i=1∑m​(yi​−f(xi​))2 回忆一下…

Linux操作系统极速入门[常用指令]

linux概述&#xff1a;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操作系统 我们为什么要学&#xff0c;Linux&#xff1f; 主流操作系统&#xff1a; linux系统版本&#xff1a; 内核版&#xff1a; 由linux核心团队开发&#xff0c;维护 免费&#xff0c;开源 负责控制硬件 发行版&…

红队攻防实战之DC2

吾愿效法古圣先贤&#xff0c;使成千上万的巧儿都能在21世纪的中华盛世里&#xff0c;丰衣足食&#xff0c;怡然自得 0x01 信息收集: 1.1 端口探测 使用nmap工具 可以发现开放了80端口&#xff0c;网页服务器但是可以看出做了域名解析&#xff0c;所以需要在本地完成本地域名…

RISC Zero的Babybear域 及其 扩域

1. 引言 前序博客见&#xff1a; 有限域的Fast Multiplication和Modular Reduction算法实现 代码实现见&#xff1a; https://github.com/risc0/risc0/blob/main/risc0/core/src/field/baby_bear.rshttps://github.com/risc0/risc0/tree/main/risc0/circuit/rv32im-sys/cxx…

Prometheus+Grafana(详细讲解)

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xff09;监控系统 1、Prometheus概述 1.1 任务背景 某公司由于业务快速发展&#xff0c;公司要求对现有机器进行业务监控&#xff0c;责成运维部门来实施这个任务。任务要求如下&#xff1a; 部署监控服务器&#xff0c;实现7x24实时监控 针对公司…

4~20mA恒流源 --PLC自控控制

输出部分不接地 1.1&#xff0c; 常规恒流源的方式 用采样电阻 * 电流 控制电压的方式。 负载电阻 * 电流 < 工作电压 1.2&#xff0c;根据运放高阻的特性 Ir Ui/ R, Ir IL, 最大输出电流限制于 RL * Il < Ui. 输出部分接地&#xff0c;工程上更多是用于豪兰德恒流源…

京东高级Java面试真题

今年IT寒冬&#xff0c;大厂都裁员或者准备裁员&#xff0c;作为开猿节流主要目标之一&#xff0c;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竞争力。为了抱团取暖&#xff0c;林老师开通了《知识星球》&#xff0c;并邀请我阿里、快手、腾讯等的朋友加入&#xff0c;分享八股文、项目经验、管理经验…

MIT_线性代数笔记:第 22 讲 对角化和矩阵的幂

目录 对角化矩阵 Diagonalizing a matrix S−1AS Λ矩阵的幂 Powers of A重特征值 Repeated eigenvalues差分方程 Difference equations u k 1 u_{k1} uk1​A u k u_k uk​斐波那契数列 Fibonacci sequence 本讲中将学习如何对角化含有 n 个线性无关特征向量的矩阵&#xff…

HarmonyOS 路由传参

本文 我们来说两个page界面间的数据传递 路由跳转 router.pushUrl 之前我们用了不少了 但是我们只用了它的第一个参数 url 其实他还有个params参数 我们第一个组件可以编写代码如下 import router from ohos.router Entry Component struct Index {build() {Row() {Column() …

低功耗蓝牙模块: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xff0c;智慧城市的概念正引领着城市管理的革新。为实现城市更高效、可持续和智能化的管理&#xff0c;低功耗蓝牙模块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将探讨低功耗蓝牙模块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xff0c;以及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

如何在Flink SQL中轻松实现高效数据处理:最佳实践揭秘Protobuf自定义格式

目录 Flink SQL Protobuf Format设计要点 1. 引言 2. 为什么需要自定义Protobuf格式 3. 自定义Protobuf格式的

HackTheBox - Medium - Linux - Interface

Interface Interface 是一种中等难度的 Linux 机器&#xff0c;具有“DomPDF”API 端点&#xff0c;该端点通过将“CSS”注入处理后的数据而容易受到远程命令执行的影响。“DomPDF”可以被诱骗在其字体缓存中存储带有“PHP”文件扩展名的恶意字体&#xff0c;然后可以通过从其…

RoadMap6:C++的引用与指针

摘要&#xff1a;本文首先介绍 C 的内存模型和变量周期作为知识背景&#xff0c;接着对C中的引用和指针&#xff08;原始指针和智能指针&#xff09;进行介绍。 1. 对象生命周期 什么是对象生命周期&#xff1f;简单来说&#xff0c;对象生命周期指的是&#xff1a;对象从创建…

Python序列之字典

系列文章目录 Python序列之列表Python序列之元组Python序列之字典&#xff08;本篇文章&#xff09;Python序列之集合 Python序列之字典 系列文章目录前言一、字典是什么&#xff1f;二、字典的操作1.创建&#xff08;1&#xff09;通过{}、dict()创建&#xff08;2&#xff0…

TDD-LTE TAU流程

目录 1. TAU成功流程 1.1 空闲态TAU 1.2 连接态TAU 2. TAU失败流程 当UE进入一个小区&#xff0c;该小区所属TAI不在UE保存的TAI list内时&#xff0c;UE发起正常TAU流程&#xff0c;分为IDLE和CONNECTED&#xff08;即切换时&#xff09;下。如果TAU accept分配了一个新的…

浅析PCIe 6.0功能更新与实现的挑战-5

设备Ready报告机制 Device Readiness Status (DRS) 是PCIe规范中引入的一种机制&#xff0c;旨在改进设备初始化和就绪状态的检测与报告。 在以往的PCIe版本中&#xff0c;系统通常依赖于固定的超时机制来判断设备是否已经成功初始化并准备好进行数据传输。然而&#xff0c;这…

Linux命令和介绍

常见目录介绍 / 根目录 /home/username 普通用户的家目录 /etc 配置文件目录 /bin 命令目录 /sbin 管理命令目录 /usr/bin/sbin 系统预装的其他命令 su - root #切换为root用户 一.万能的帮助命令 1.man 帮助 &#xff08;manual的缩写&#xff09; 路径&#xff1a;…

JavaWeb之jQuery

28、jQuery 28.1、jQuery的概述 概念&#xff1a;一个JavaScript框架。简化JS开发 jQuery是一个快速、简洁的JavaScript框架&#xff0c;是继Prototype之后又一个优秀的JavaScript代码库&#xff08;或JavaScript框架&#xff09;。jQuery设计的宗旨“write Less&#xff0c…

LeetCode每日一题:1154. Day of the Year

文章目录 一、题目二、题解 一、题目 Given a string date representing a Gregorian calendar date formatted as YYYY-MM-DD, return the day number of the year. Example 1: Input: date “2019-01-09” Output: 9 Explanation: Given date is the 9th day of the year…

K8S学习指南(52)-k8s包管理工具Helm

文章目录 引言Helm 基本概念Helm 的架构Helm 使用示例1. 安装 Helm2. 初始化 Helm3. 创建一个 Chart4. 编辑 Chart5. 打包 Chart6. 发布 Chart7. 部署 Release Helm 的高级用法1. 使用 Helm Secrets 进行敏感信息加密2. 使用 Helmfile 进行多Chart管理 Helm 的进阶主题1. Hel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