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此文是根据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童梁于2019年5月在浙江宁波余姚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的《物联网浪潮下的智能制造》报告录音整理摘编部分而成,题目为编者所加。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开始“机器换人”的布局。但智能制造就是简单的“机器换人”吗?很显然并不是这样。此次报告中,童梁将智能制造分为自动化与机器人化、网络化与信息化、智能化与人工智能三部分,并指出,机器人化不是一种时髦,物联网化、云化、人工智能也不是时髦,它们组合在一起,才能为智能生产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降低成本,为企业带来真正的价值。
机器人服务优先于机器人销售
发那科是一家全球性的企业,一直秉承“机器人服务一定先于机器人销售”的理念。童梁分析道,秉持这样理念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机器人本体裸机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它必须跟它的工艺设备相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早期的时候,需要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跟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由于使用工业机器人的绝大多数都是制造企业,制造企业在使用中最关心的是,制造过程中我的设备能不能持续生产制造,不停机。因此快速为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备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发那科会在当地先设立服务中心,然后再进行销售。
以智能机器人为基础进行无人生产
童梁在报告中主要讲述了智能制造中的自动化与网络化工作,那么,在每一步当中,发那科如何为客户提供竞争力呢?据童梁介绍,发那科在80年代就开始考虑怎么样能够实现夜间生产,在完成自动化工厂的开端之后,又开始考虑能不能实现周末的生产,也就是72小时生产。迄今为止,发那科已实现用智能机器人进行720小时的生产控制。
童梁指出,要实现智能制造需要大量的技术,比如3D技术、两地定位技术、柔性式手爪技术等。夹具的定位精度远高于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如何实现柔性高精度的定位并同时完成这个过程呢?在发那科生产机器人的过程中,有大量金属零部件需要加工制造,因此,发那科在工厂中实现了自动化。
有效的人机协作投资回报率高于纯无人化生产
据童梁介绍,发那科所有的机器人、除减速机以外所有的零部件都自己生产,4100台机器人24小时连续生产,已经实现机器人来装配机器人。他提出,下一步将考虑如何将软体实现装备,让机器人实现无人化,把2000多个员工全部专注于研发,保持机器人的领先度。
在整个自动化工程中,机器人是最贵的吗?童梁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指出,最贵的是高精度机床。如果能够实现24小时生产化,意味着设备每小时的折旧下降,也就是单个零件制造过程的成本下降。但这并不代表机器人化、自动化以及无人化工厂最好,童梁认为,机器人化、自动化不仅仅是替代人的过程,重要的是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更重要的还有投资回报率。
童梁以发那科生产注塑机工厂当中的应用为例,表示协作机器人目前存在负载低等缺点。将机器人的高重复定位精度、高负载能力和人类独特的技巧灵活性与能力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的手在装配领域还是远远超过机器人的。
为全世界制造业提供永不停息的工厂
未来一定是物联的世界、互联的世界,所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也一样。 为了解决实时性的问题,许多设备会相连,同时有些信息非实时,一层层才能传递。 对于这样的问题,童梁表示,发那科采用重边缘的解决方法,通过边缘导入,在底层边缘设备上处理大量的数据。
该物联网平台具有实时处理能力强、自主式分布架构、过滤无效数据、减少通讯成本、防止数据的意外泄露等特点,他指出,这样的架构未来将是一个个自主的单元,每一个单元能够解决实施相关问题。通过云计算、雾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利用生产设备产生的数据,让设备更加智能化,最大化生产效益。
此外,发那科还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等方法,进一步将应用于产品表面质量检测、机器人自学习编程等各个环节。童梁认为,智能制造是未来一个发展方向,自动化应该一步步走,从设备的智能到单元的智能,到最后到生产线和管理的智能以及智能物流,最后实现整个智慧工厂。他表示,发那科的目标就是为全世界制造工厂提供永不停息的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