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dis的key过期时间探讨
说到Redis是一个典型的key-value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的key基本都有过期时间,或者有默认的过期时间,或者不设置的话永久不失效(内存空间足够大的情况下,生产环境一般放置系统的配置参数才这样),生产环境一般都会设置过期时间。
-
那么Redis的key又是如何删除的呢?
方案一:
定时任务每秒或者隔几秒全量扫描数据库里面的key的过期时间,然后去清理?如果有几百万几千万条数据会怎样,Redis又是单线程去处理任务的,该方案是行不通的,灾难级清理策略。
方案二:
不清理,查询时在看key的过期时间到了没有,到了就直接删除,并返回空,问题来了,如果源源不断的放置,清理速度跟不上,内存占用会一直飙升。
-
Redis的key真正的删除策略
定期扫描策略:
在默认的情况下,Redis会每隔100毫秒定时的去扫描设置有过期时间的key,随机抽取然后进行删除,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这样!这里就像JVM在GC的时候,新生代容量快满的时候也是才触发young
GC的,然后清理掉所有的无引用或者不可达的对象,只不过Redis不是清理所有!但一定程度释放了内存空间,减小了压力,那么剩余的过期了的key怎么办,不清理吗?太偏心了吧,并不会,还有最后一关等着它的。
惰性删除策略:
所谓惰性策略就是,Redis一直在扫描清理但仍旧有一些天选的key还是没有被清理掉,那么这些key会在用户在查询的时候,Redis会加上一次鉴定策略:就是这个key有没有到过期时间,没到过期时间就直接返回value,到了就直接清理,然后返回空值。
其实,就是定期删除策略与惰性删除策略的结合。
聪明的Redis设计者早就帮我们想好了这些漏网之鱼的处理策略,也就是内存淘汰策略,主要有以下6种,分别是:
分类 | 解释 |
---|---|
noeviction | 满了就不让写入了,直接返回报错 |
allkeys-lru | 当内存空间不足再写入新数据时,扫描键值对,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生产默认配置】 |
allkeys-random | 当内存空间不足再写入新数据时,随机移除某个 key |
volatile-lru | 当内存空间不足再写入新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 |
volatile-random | 当内存空间不足再写入新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随机移除某些key |
volatile-ttl | 当内存空间不足再写入新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临近过期时间的key会被优先移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