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同行之心,筑信任之基,践数智之行

行路过半,道阻且长

十几年前,许多人还不知道"云"为何物;而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轨迹越发重合。从“双十一”全民购物狂欢日的海量交易支持,到春运铁路网络购票的海量承载,再到一个个政务云让越来越多的业务实现掌上办理,一路走来,行业逐渐加深了对云的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对云的部署形态和产品特性有了更多的要求与期待:

  • 从阿里云成立的2009年到2013年是中国云计算的孵化期,这个时期部分企业开始了解与尝试云计算,公共云技术在市场锤炼中不断成熟,但专有云尚处在孵化中,未能有大规模应用;
  • 2014年到2017年是探索期,一些有互联网型创新业务的政企开始进行上云试点,来支持电商、互联网金融、社交媒体等海量在线业务或大数据型业务需求。彼时行业对于专有云的定义和技术路线没有统一明确,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混乱和变动是常态。阿里云专有云在这一时期诞生,而且一开始就明确了技术路线——不要独立于阿里云公共云重新构建专有云,而要做与公共云同根同源的原生混合云;
  • 2018年到2020年是成长期,政企的互联网+业务大规模上云。随着云计算的逐渐明朗,全栈云逐渐成为行业共识,也验证了在探索期阿里云专有云技术路线的前瞻性和正确性。这个时期,阿里云专有云的成长也非常迅速,短短几年服务了近千位中大型政企客户,与客户同行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修炼内功。
  • 从2021年到未来的2025年,行业将会进入精进期。在数字化改革和国家对自主创新技术可控的倡导下,政企纷纷建云,传统业务也在往云上迁移。与之对应,各个云厂商的产品技术也逐渐走向成熟,技术竞争的门槛不断抬高,需要云平台有更加综合的能力。阿里云也更加坚定地面向未来进行布局——将专有云产品事业部战略升级为混合云产品事业部。

聚焦当下,虽然云平台在实践中不断精进,但是在支持与服务政企方面,整个行业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 云平台需要更强的企业级特性来满足政企需求:毋庸置疑,云是从互联网诞生的,在支持互联网业务的过程中游刃有余,然而政企业务需求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支撑的技术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原生混合云平台的企业级特性仍需提升;
  • 云厂商对于政企数智化转型的经验不足:和传统IT仅在底层提供支持不同,云平台纵向跨越了建云、管云、用云等多层面,即使和政企有广泛合作、对政企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有所了解,还是远远不够。对于云厂商而言,更需要了解的是适合政企的IT运维和业务运营模式,打造适合政企的交付和服务模式,从单纯的供应商升级为深度的服务商,才能让云平台拥有政企可信可用的能力。

现在,政企对于混合云云平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但是,在云平台的概念术语、架构理念、设计原则、技术原理、运维方法、最佳实践以及配套的治理方式、人才素质、组织流程、制度规范等方面,我们还将持续和政企之间,更深入地做好知识传递交流、需求理解共识以及实践共建共创。让政企对混合云架构有全面的“白盒化”安全感、可控感、自主感,提升政企全面上云的信心,控制全面上云的风险,保障业务安全稳定运行。

另外,随着混合云云平台技术架构将原本相对独立的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等竖井式,变成了软件定义化、分层服务化、软硬一体化的全新云平台架构,与之相对应,IT人才也要从传统单一某垂直领域的专业性人才,演进到“有应用、数据、技术全局视野和能力”的全栈型企业架构人才,“有软件能力又有技术专长”的软件定义化人才,“懂市场业务又懂技术产品”的服务运营型人才。这些复合型人才的发展需求,也需要政企在上云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创新、全面上云、集团整合、上下游整合、行业整合,发展云的规模经济、平台经济和数智经济,进而带动人才队伍的转型和发展。

在精进期,可以预想到的是,政企对于云平台的企业级需求会催化云产品的成熟,这非常考验云厂商的定力与实力。因为没有强大的实力,则无法满足不断新增的需求;另一边,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则会陷入需求驱动的无限循环。若此时技术路线再反复摇摆,就会导致产品兼容性差,无法保护客户既有的IT投资,让云平台的使用者有苦难言。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在精进期,云厂商不仅需要有定力与实力,也需要时常记得云平台的重量与温度。我曾实地参观拜访过西南某农信云平台,在当地的营业厅里办理低保业务的农民老人默默排着队,这个云平台传递着国家对他们的扶持与承诺;某省的政务云平台如果出现问题,那天的民政局门口将无法看到新人的笑脸,因为他们不能在自己选出的“良辰吉日”领到结婚证,这个云平台支持着社会对一个个小家庭最初的承诺;某电网云平台承载着万家灯火的宁静祥和,守护着我们每一个晚上在灯下辅导孩子作业,陪长辈看看电视剧的朴素幸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一个场景的背后,都牵连着一个行业的寄托:

  • 政府:我国政府的云化比例已经很高,公共服务实现一网通办,便民利民;接下来,政务云平台需要对资源进行集约管理,支持业务创新,并探索对外行业云的运营售卖;
  • 金融:大部分金融机构已经将泛互联网类新型业务建在云上,同时在被称为“银行IT皇冠上的明珠”的核心系统领域上积极开展上云试点。金融客户对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前沿的技术支撑,并需要实现自主可控与自运维,以满足自身对于技术的可控性;
  • 企业:央国企大型集团往往拥有庞大的分支机构,希望通过“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的架构来匹配总部对于省市公司既要统一管理,又要最大化激发企业自主活力的组织运作模式;同时,大型企业目前需要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逐步从公共服务上云,过渡到经营管理系统上云,再将生产管理核心应用迁移上云,不断加深云化。

在时代背景下,做好政企在数智创新路上的同行者,是云厂商的历史使命。一路走来,支持云厂商和政企同行的基础,是信任:

  • 这份信任来自对技术领导力的认可,云厂商要深耕不辍,保持技术和道路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成为行业的指南针和水位线;
  • 这份信任也来自对产品的使用体验,云厂商的产品是否能满足企业级需求,持续投入进行稳定的产品升级,保证产品能力迭代的连续性;
  • 这份信任还来自于深度服务的良性循环,无论政企还是云厂商,在数智创新的路上,大家也是IT的同行,未来的合作关系将不是简单的上下游,更像是能力互补的拼图式合作,彼此促进,实现螺旋式上升。

增强信任 同行致远

当用“同行者”的特征来衡量阿里云混合云时,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我们也沉淀了一些经验:

  • 首先,基于对云计算的深刻理解以及时代课题的规律性把握,我们在技术方向的选择上非常坚定,七年来始终如一坚持和公共云同宗同源的飞天架构,让阿里云混合云的产品和架构可以一以贯之,得以延续。现在越来越多的云厂商认可了这样的技术路线,阿里云也已经凭借先发优势积累了技术的代际优势;
  • 坚持走自研可控的路线,灵活随着中国政企客户的实际需求演进云产品能力。阿里云混合云每一次产品的跨越式迭代,其根源都是中国政企客户具体的课题和需求。我们的产品,不是在文稿中写出来的,而是在满足客户业务场景的过程中被打磨出来的;
  • 积累大规模的业务实战经验,让政企客户在精进期不必担心成为“小白鼠”。阿里云混合云已经服务了1000多个客户。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丰富的客户实践让同行者的队伍更加庞大。

客户的核心业务上云,意味着我们要有更多的敬畏之心,保持同行(Xing)的心态,坚持IT同行(Hang)的姿态,凭借专业性获得政企客户的信任,用技术推动业务的发展,同时在客户业务的发展过程中继续升级技术,互相成就。

行胜于言,2021年我们发布的Apsara Stack 2.0,既是与政企同行的工具,也凝聚了同行的决心:

  • 与Apsara Stack 2.0相对应的是企业核心应用全面上云的大势所趋,云已经成为了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基石与枢纽,阿里云混合云核心技术的升级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阿里云公共云最新最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在阿里云专有云中亦得以实现,让专有云具备了“一云多芯、一云多Region”以及“全场景灾备”的能力。这其中的部分能力所体现的企业级特性,甚至比公共云更胜一筹,以更好地满足政企客户的核心诉求。可以说,阿里云专有云在有些方面可以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后,专有云不仅因与公共云同宗同源而自信,公共云也会为专有云的企业级特性而感到骄傲。

第二,再度升级“管云”的能力,从原来可管理、可运维的云,逐步升级为可运营的云。从运维到运营的能力拓展,意味着阿里云混合云对云基础设施的“管理”升级到对云基础设施的“治理”,通过治理解决整个集团的IT、整个技术架构演进以及成本控制、对外运营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升级了部署架构。除了现在支持的中心云以外,我们的产品版本能力已经可以支持边缘计算,真正实现云边一体的混合云架构体系。这个从中心云到边缘的完整模式,得益于阿里云混合云业界领先的完整技术架构体系。

  • 随着Apsara Stack 2.0的发布,我们也明确了阿里云混合云的品牌愿景——政企数智创新的同行者。希望能以这样的身份,不仅帮助政企建好云,更能管好云、用好云:

第一,真金不怕火炼。我们通过“同行者项目”,去推动整个云计算的技术白盒化,我们有底气把云计算“解剖”出来,与我们的客户讲清楚云计算的原理是什么,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什么,设计的优势和局限分别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云计算的内部原理,从而更好地把云放入整体技术规划中。

第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把阿里巴巴过去近20年在运维领域的经验抽象总结出来,基于阿里巴巴的最佳实践,构建了“应用+云平台”的一体化运维方式,帮助客户端到端完成整体的业务安全生产建设和运维能力建设。此外,基于业务场景,我们提供方法论和完整的应用运维平台,便于与客户的业务更好地联动,让云应用平台成为客户整体运营平台一部分,最终实现运维平台的应用评级以及全链路协同的安全生产体系。

第三,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向未来的云原生时代,我们的云效拥有构建研发敏捷和组织敏捷的“双敏”能力。它来自于阿里巴巴过去近20年的研发体系构建经验,阿里巴巴内部同样也在使用。现在,我们把它命名为“云效”,输入到客户端,来帮助客户加速整个应用的云原生改造,把业务从传统的研发模式牵引到云原生的方式,构建“组织敏捷和研发敏捷”的“双敏能力”,最终实现十倍研发效能提升,让客户获得用好云的最佳实践。

身处云深处,每往前走一步,都是同行者彼此信任携手共进的结果。我们既要为同行搭建稳定可靠的心理地基,也要为政企搭建稳定安全的创新地基,才能真正担起“政企数智创新的同行者”这一沉甸甸的使命。

原文链接

本文为阿里云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510821.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面向WEB3.0提升存储性能,蚂蚁鲸探底层区块链存储引擎正式对外开放

11月3日,蚂蚁集团数字科技在云栖大会上宣布,其历经4年的关键技术攻关与测试验证的区块链存储引擎LETUS(Log-structured Efficient Trusted Universal Storage),首次对外开放。该产品主要用于可信数据在区块链上的存储&…

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技术方案?

近期在写某个项目的技术方案时,来来回回修改了许多版,很是苦恼。于是,将自己之前写的和别人写的技术方案都翻出来看了几遍,产生了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 我们为什么需要写技术方案?总结下来无非是几点&…

从“预见”到“遇见”| SAE 引领应用步入 Serverless 全托管新时代

近年来,企业的数字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越来越快,技术架构也是几经更迭,尤其是在线业务部分。从最初的单体应用到分布式应用再到云原生应用,出现了进阶式的变化。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复杂度&#…

AI 模型社区“魔搭”亮相,平头哥又上新,端云一体生态再升级

11月 3 日,2022 年云栖大会正式拉开帷幕。云计算、数据智能、操作系统、城市大脑、自研芯片等前沿技术应用悉数亮出,为参会者奉上了一场技术盛宴。 今年有哪些黑科技?下面我们先睹为快。 新型计算体系带来三大变革 阿里云智能总裁、阿里巴巴…

最佳实践|从Producer 到 Consumer,如何有效监控 Kafka

对于运维人而言,如何安装维护一套监控系统,或如何进行技术选型,从来不是工作重点。如何借助工具对所需的应用、组件进行监控,发现并解决问题才是重中之重。随着 Prometheus 逐渐成为云原生时代可观测标准,为了帮助更多…

漫画 | 新一代软件架构会影响到谁?

周末的晚上,张大胖照例要去 Hello World 咖啡馆,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了好几个老伙计。 原文链接 本文为阿里云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摩尔线程重磅发布多功能GPU芯片“春晓”,MUSA软硬件全面升级

11月3日,摩尔线程举办了2022秋季发布会。发布会上,摩尔线程推出全新多功能GPU芯片“春晓”、基于MUSA架构打造的业内首款国潮显卡MTT S80和面向服务器应用的MTT S3000,以及元计算一体机MCCX。这是时隔7个月后,摩尔线程多功能GPU产…

基于阿里云 ASK 的 Istio 微服务应用部署初探

目前 Kubernetes 已经成为业界容器编排系统的事实标准,基于 Kubernetes 的云原生应用生态(Helm, Istio, Knative, Kubeflow, Spark on Kubernetes 等)更是让 Kubernetes 成为云操作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Serverless 容器成为现有 …

ZooKeeper 在阿里巴巴的服务形态演进

Apache ZooKeeper 在阿里巴巴经历了开源自用、深度优化、反哺社区、开发企业版服务云上客户的演进过程,为了厘清本文脉络,我们对演进过程中提到的关键名词做以下定义。 Apache ZooKeeper:提供分布式协调服务如分布式锁、分布式队列等&#x…

阿里巴巴张勇:继续在全球舞台上提升技术先进性

在11月3日开幕的2022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科技是阿里巴巴从过去走到现在,并且更好走向未来的基石。阿里对技术先进性的追求始终不变。先进性要在竞争中获得、在你追我赶中获得,更先进的技术是为了承…

K8s 网关选型初判:Nginx 还是 Envoy?

为了避免混淆,我们先对一些关键定义做一些厘清: 传统网关:未作容器化改造,未启用 K8s,通过流量网关与业务网关两层网关来构建,流量网关提供全局性的、与后端业务无关的策略配置,例如 Tengine 就…

从原理到操作,让你在 Apache APISIX 中代理 Dubbo3 服务更便捷

本文为大家介绍了如何借助 Apache APISIX 实现 Dubbo Service 的代理,通过引入 dubbo-proxy 插件便可为 Dubbo 框架的后端系统构建更简单更高效的流量链路。 背景 Apache Dubbo 是由阿里巴巴开源并捐赠给 Apache 的微服务开发框架,它提供了 RPC 通信与…

阿里云数据库走向“四化”:深度融合自研软硬件体系,AllinServerless

11月3日,在2022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PolarDB、AnalyticDB(简称ADB)、RDS、Lindorm等核心数据库产品已与自研CPU、CIPU、飞天操作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创新,并全面Serverless化,对外更好地提供一站式数据管理与服务。 阿里云智能数据库…

RocketMQ 5.0: 存储计算分离新思路

Apache RocketMQ 自 2012 年开源以来,因其架构简单,业务功能丰富,具备极强的可扩展性等特点被广泛采用。RocketMQ 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有着数千台的集群规模,每天十万亿消息的规模。在阿里云上,RocketMQ 的商业化产品也…

谈谈技术能力

技术人成长的悖论 在程序员界有一个悖论持续在困惑着很多技术人:在写代码的人的困惑是一直写代码是不是会丧失竞争力,会不会被后面年轻的更能加班写代码的人汰换。典型代表就是工作 5 年左右的核心技术骨干,此时正处于编码正嗨但也开始着手规…

阿里云ODPS升级为一体化大数据平台 满足用户多元化数据计算需求

11月3日,2022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计算平台事业部负责人贾扬清表示,为满足用户多元化数据计算需求,阿里云ODPS升级为一体化大数据平台。 升级后的ODPS支持大规模批量计算、实时分析等服务,提供实时流…

上篇:技术架构的设计方法

上周我写的一篇文章《谈谈技术能力》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好多读者的评论“以写代想、以想促真、以讲验真”,大家的感受很深刻,基于上次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其实更想跟大家聊聊一些常用的思考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了&#…

下篇:技术 Leader 的思考方式

技术 Leader 是一个对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的岗位,不仅要有解具体技术问题的架构能力,还要具备团队管理的能力,更需要引领方向带领团队/平台穿越迷茫进阶到下一个境界的能力。所以通常来说技术 Leader 的技能是虚实结合的居多,繁杂的…

阿里进入“全面云原生深度用云”阶段 PaaS支出占用云总成本43%

11月4日,2022杭州云栖大会《互联网产业与飞天技术创新》峰会上,阿里技术风险与效能负责人张瓅玶表示,经过持续多年上云用云,今年阿里巴巴集团在PaaS(包括大数据、机器学习平台、数据库中间件等)支持的业务形…

Apache ShenYu 网关正式支持 Dubbo3 服务代理

Apache Dubbo 在去年发布了下一代的云原生微服务版本 Dubbo3,目前最新版本 Dubbo3 已在阿里经济体完成对 HSF2 框架的全面替换与升级,Dubbo3 目前已成为社区企业实践推荐版本。Apache Shenyu 网关在这个背景下发布了对 Dubbo3 服务代理的支持。 本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