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物联网智库
摘要:没有一种商业模式可以永享特权。物联网时代,当专利和芯片两大支柱业务均受到剧烈冲击和威胁之下,如何创新以自救,正是考验高通全面战略能力的关键时刻,恩智浦是当前高通给出的最好答案。然而,即使雄霸如高通,命运也依然被时代和博弈扼住咽喉。惋惜,叹息。
截止到美国时间7月25日,高通终未能等到中国商务部的审批通过标志着本案以放弃告终,这场旷日持久的收购拉锯战终于一锤定音。高通未得到中国商务部的审批,按照此前约定,该交易将终止,高通将为此付出20亿美元的“分手费”:
上周,高通公司CEO史蒂夫·莫伦科夫(Steve Mollenkopf)表示,高通仍在等待中国监管部门批准其收购恩智浦半导体的交易,若在7月25日之前无法获得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则将放弃这笔交易。
高通、恩智浦作为在通信、芯片和车联网领域的巨头公司,其收购的步步进度也是全球科技圈所关注的焦点。如今结果尘埃落定,也让高通在物联网时代构筑的全面布局梦受到一定重创。本文将沿结果倒推,梳理一下高通对恩智浦这场收购的初衷,以及受阻的原因。
高通收购恩智浦意在何处?
首先,离不开芯片行业发展阶段和并购潮的大背景。
很明显,近年来芯片行业的发展受到摩尔定律、成本上涨等多方面的冲击和压力,其自身的增速已明显出现放缓迹象。芯片行业为了应对上述压力,主动推进产业结构整合,即从简化组织结构和产品线入手,全球刮起了一阵“并购潮”,大约从2015年起,并延续至今。通过整合并购,芯片行业自身能够实现进一步集约化,从而应对技术和成本方面的难题。
当时,博通、高通、恩智浦的连环收购案一直是业内津津乐道的设想,事实证明,最后确实只沦为段子了。
其次,从高通的业务构成/商业模式角度看。
高通在芯片和专利两大方面雄踞全球前列,这让高通在3G、4G时代尽享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红利,手机通信芯片市场份额无可匹敌,通信专利的韭菜也是割了一波又一波。
然而,物联网时代,两大业务不再如鱼得水。
先是有专利商业模式的挑战。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厂商,不满于高通在此方面的“霸王条款”和“垄断行为”,因此高通与各大手机厂商的官司接连不断,在全球多个地区被处以垄断罚金几乎已成家常便饭。
同时也遭遇了芯片品类的短板。物联网时代,智能设备对于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碎片化、定制化,而智能手机所需的通信和计算芯片的增速并不及物联网芯片。加之许多手机厂商开始自研芯片,高通对此的依赖变得越来越危险和被动。因此,芯片品类的拓展十分必要。
当专利和芯片两大支柱业务均受到物联网冲击而来的巨大威胁,如何加以巩固和创新,正是考验高通全面战略能力的时刻。正因如此,高通开始了尝试物联网全面技术的布局。
如,通信方面,高通关注物联网通信技术,在5G、AI、蓝牙、wifi、NB-IoT等技术领域,或开启几场收购,或加大研发力度和投入。
高通收购CSR布局蓝牙
CSR公司1998年诞生于英国剑桥,早期技术主要在音频领域,2004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2009年CSR成为世界十大无晶圆半导体厂商之一。高通在蓝牙技术尚未大规模铺展开之时,抢先收购,积极布局蓝牙芯片的生产,对占领市场制高点非常关键。
高通收购荷兰AI公司Scyfer
Scyfer B.V是一家隶属于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一个人工智能(AI)研究团队。致力于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工业,物联网,银行和移动领域。该团队现在是Qualcomm Research的一部分,此次收购旨在扩大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并探索新兴算法将如何影响硬件加速器的设计。
高通斥31亿美元收购WiFi芯片厂商Atheros
高通同意以约32亿美元现金的价格收购AtherosCommunications公司,以拓宽其Wi-Fi网络技术产品阵容。
2014年1月23日,计算机巨头惠普宣布已将2400项移动技术专利出售给了无线芯片厂商高通。
恩智浦能补足高通哪些能力?
物联网时代,恩智浦具备两项绝技:AI和车联网。车联网和AI、智能驾驶将是一个重磅应用领地,且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领域。智能驾驶专用芯片有着高科技含量、高门槛、高收益等多重吸引力,而恩智浦无疑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了。
从该公司的业务来看,恩智浦半导体是一家提供半导体系统的解决方案的公司,主要应用于手机、个人媒体播放器、电视、机顶盒、辨识应用、汽车等电子设备。2015年末,恩智浦(NXP)通过118亿美元收购主要面向汽车领域的美国半导体公司飞思卡尔(Freescale),这让恩智浦成功挤进了全球半导体厂商前十的行列,成为全球最大的车用半导体制造商。
现在的恩智浦,苹果、三星、西门子、富士康、索尼,全是它的客户;在国内,它是百度Apollo开发平台的合作伙伴,向百度提供无人驾驶、毫米波雷达、V2X、信息安全、智能网联等方面的半导体元器件,同时,也与阿里巴巴也达成了在车联网和汽车操作系统方面的战略合作。
高通作为全球通信行业巨头,长期在通信芯片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双方的合作,必然是典型的强强联合——高通业务侧重移动和计算等领域,而恩智浦业务侧重汽车、物联网、网络融合、安全系统等领域,互补性,显而易见。
高通曾表达过对于车联网的愿景:
高通曾强调其以车联网为核心,统合云端与终端的大数据计算能力,并希望以此形成具备竞争优势的方案。当然,纯粹的自动驾驶方案并非目前高通所关心的项目,反而是在汽车联网能力方面,高通希望能够加快V2V、V2X的进程,不论未来自动驾驶汽车采用什么方案,网络最好能够采用高通的技术。
也曾高调对AI进行布局:
去年9月,高通宣布对9家中国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其中包括商汤科技、摩拜单车、创通电子、耐能、零号元素、美科科技、奇幻科技、爱乐奇以及奥科美。从这一动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通全面抢占人工智能入口与场景的决心,以及该公司向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努力。
因此,收购恩智浦对于高通来说具有非常高的战略意义和吸引力:全面张开AI的翅膀、深入智能驾驶和车联网领域(包括显而易见的专用芯片实力,以及丰厚的20000多项车联网专利),两者胶着在一起,都是5G时代的重磅利器,因此综合增强高通在5G技术领域的领导力。
然而,计划的再圆满,也得严格走国际流程。
这桩收购必须要获得九个部长级政府监管机构的批准。因为根据各国垄断法规定,只要收购的企业在本国内有业务,就需要当地反垄断部门批准。高通和恩智浦的产品是面向全球销售的,合并以后的公司推出的产品有潜在的价格垄断,可能损害当地买家的利益,所以收购案需要获得多国反垄断部门的批准。
收购案已经在八家反垄断机构扫清审批障碍,只在最后一关时还是遭到了中国商务部的say NO。
收购案凉凉,原因在哪里?
漫长的审批流程、当前历史背景都是科技圈长久关注的点。此次中国商务部未批准此收购案,同样离不开老问题:中美斡旋、专利垄断性。
卡在中美贸易战的历史性节点,中兴和高通都是双方手上的重磅“筹码”。此前中兴已获“重生”,然而换血和业务受阻仍使中兴创伤不小,元气一时难以恢复,因此,此“重生”并不能作为中美贸易战暂告一段落的标志。在5G方面、在物联网方面、在整个科技领域两大强国的竞争一经打响必旷日持久、必见刀见血,因此这场与5G密切相关的高通收购案未经中国商务部“放生”也有源可溯。
另外一个原因便是高通自身饱受诟病的专利垄断问题了。这一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多次被罚,却始终未动摇高通的专利商业模式,中国发改委此前也对高通开出重金罚单,由此看来,在判定高通是否涉嫌垄断问题上,中国商务部可能非常谨慎。
此次无缘,不知道高通日后还会否通过其他迂回路径重拾对恩智浦的旧情。
未来智能实验室是人工智能学家与科学院相关机构联合成立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和脑科学交叉研究机构。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