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com
来源: 蔻享学术
我的英雄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曾开玩笑地说:“爱因斯坦是个巨人。他的头虽然在云里,脚却踩在地上。而我们这些个子不高的人则必须做出一个选择!”可我认为今天的我们不需要选择,因为我们已经站在了百尺竿头。
有人担忧物理学的未来,但获得新发现的机会实际上仍比比皆是。
“物理学家沉迷于追求数学的优美,却正在丧失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顶级的物理学家不再关心物理现实——当然他们也不用关心这些。”“科学完了。”
这几句话简要但还算准确地概括了近期出版的几本新书的内容,它们分别是:萨比娜·霍森菲尔德(Sabine Hossenfelder)的《迷失在数学里》(Lost in Math)、理查德·达维德(Richard Dawid)的《弦论与科学方法》(String Theory 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以及约翰·霍根(John Horgan)的《科学的尽头》(The End of Science)。我常被问起如何评论这些书及书中的悲观论调。对理论物理学家来说,这样的言论是一种指责,言下之意是今天的物理学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然而,这几本书对此问题的描述却各不相同。霍森菲尔德女士认为,物理学家应该多关注物理问题的现实性,达威德先生却觉得忽略现实无伤大碍,而霍根先生则宣称物理学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们应该转行。这到底是怎么了?
今天的物理学是不是在健康地发展?对此,或许大家有不同的观点。但任何一个明理的人都不会去质疑物理学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功。如果没有20世纪量子物理和相对论的革命性突破,也就没有晶体管、激光器、GPS、核能等等,这些支撑起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
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在20世纪后半叶就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所谓的标准模型提供了一套完整且经过充分验证的方程,来描述普通物质在普通条件下的行为(在这里你必须非常宽泛地理解“普通”这个词)。
标准模型的理论框架构建于20世纪70年代。它预测并促成了一系列卓越的新发现与新观测,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和引力波。可以说,标准模型理论代表了人类成就的一个巅峰。
然而这个巨大的成果却是亦苦亦甜。过去,基础物理的任何进展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实际应用与效益。可今天,基础物理的发现已经很难对工程、化学或者生物学产生重大影响了。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正是因为我们目前的物理知识储备已经超越了这些领域发展的需求——毕竟,21世纪技术背后的那些物理原理早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就都被发现了。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很困难的。但伟大的机遇依然存在。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物理知识来制造新颖又实用的东西,比如利用量子世界的丰富特性更加有效地存储和操作信息。与此同时,还有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等待着我们的回答。比如,我们仍然不清楚宇宙的大部分质量到底从何而来。
我的英雄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曾开玩笑地说:“爱因斯坦是个巨人。他的头虽然在云里,脚却踩在地上。而我们这些个子不高的人则必须做出一个选择!”可我认为今天的我们不需要选择,因为我们已经站在了百尺竿头。事实上,当今的物理学可以说尤为激动人心:我们正尝试着利用对“普通”物质的理解来制造机器助手——比如计算机、传感器和无人机,它们增强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帮助我们完成各种任务,还可以让我们全方位地勘察周围的世界。
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量子色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因在夸克粒子理论(强作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在200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和夫人贝琪·迪瓦恩(Betsy Devine)(图源:spiritofthesenses.org)
张亚勤、刘慈欣、周鸿祎、王飞跃、约翰.翰兹联合推荐
这是一部力图破解21世纪前沿科技大爆发背后的规律与秘密,深度解读数十亿群体智能与数百亿机器智能如何经过50年形成互联网大脑模型,详细阐述互联网大脑为代表的超级智能如何深刻影响人类社会、产业与科技未来的最新著作。
《崛起的超级智能;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未来》2019年7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刘锋著。了解详情请点击:【新书】崛起的超级智能: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未来
未来智能实验室是人工智能学家与科学院相关机构联合成立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和脑科学交叉研究机构。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