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生物谷,作者T.Shen
作为在10亿年前细胞中不断进化的小型细胞器,线粒体或许对于人类进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对于需要能量维持正常功能的大脑。
8月14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Flanders生物技术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线粒体或能在大脑发育期间调节关键的事件,即如何调节神经干细胞转变为神经细胞。线粒体会在这一精确的时期影响细胞的命运,人类大脑在这一关键时期的长度是小鼠的两倍,或有望帮助研究人员解释人类为何会在进化过程中发育出更大尺寸的大脑,以及线粒体的缺陷如何会诱发神经发育疾病的发生。
图片来源:VIB-Ryohei Iwata
大脑是由数十亿不同的神经元组成,当干细胞停止自我更新时及分化为特殊类型的神经元时,首先就会正在发育的大脑中出现,将这一过程称之为神经形成(neurogenesis),能精确调控大脑中复杂的结构,研究者认为,神经干细胞产生神经时的微小差异或许就是导致大脑尺寸和复杂性的根源。
为了深入解析其中的过程,研究人员对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者Vanderhaeghen教授说道,最近在干细胞领域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会对器官发育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今研究者分析了这种情况是否以及如何在大脑中发生。
有丝分裂后皮质细胞受线粒体动态变化影响
研究人员分析了在神经发生过程中线粒体的重塑是否以及如何与神经元的命运偶联,线粒体是一种高度动态化的细胞器,其能融合和分裂,因此研究者就想知道这些动态的变化是否与干细胞的改变有关。
干细胞分裂后不久,子代细胞会进行自我更新,线粒体就会发生融合,同时转变为神经元的子代细胞还会发生高水平的分裂。增加线粒体的分裂其实会促进神经元细胞的分化,同时有丝分裂后线粒体之间的融合还会重新让子代细胞走向自我更新的阶段。因此,线粒体的动态变化对于转变成为神经元细胞非常重要。
研究者Pierre Casimir说道,线粒体动态变化对细胞选择的影响或许会受限于特定的时间窗口,而人类机体中受限制的时间窗口的长度恰好是小鼠的2倍。
此前研究重点分析了神经干细胞分裂之前的重要决策,这或许对于当前细胞重编程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即科学家们会尝试将非神经元细胞直接转换为用作治疗目的的神经元细胞。
与小鼠细胞相比,人类细胞维持可塑性的时间或许要更长。最后,研究者表示,这可能有助于增加人类祖细胞进行自我更新的能力,促进大脑的发育并增强机体的认知能力。
原始出处:
Ryohei Iwata1,Pierre Casimir,Pierre Vanderhaeghen. Mitochondrial dynamics in postmitotic cells regulate neurogenesis, Science 14 Aug 2020:Vol. 369, Issue 6505, pp. 858-862 DOI:10.1126/science.aba9760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