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文能帮助没接触过 React 的同学,对React有个大致的理解。
最近要做一个“前端零基础的入门课程分享”,很多非前端同学可能只是知道 React 是个前端框架,整体对 React 的理解还是很模糊,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我对 React 的理解。
最重要的写在前面
React是一个前端UI库。我对React的理解主要就两点:
- 组件化
- 数据驱动
在React基础上,周边生态提供了更多强大功能:状态管理、路由、React Native等。
一、组件化
这里就有了第一个抽象概念:组件。
什么是组件?组件是对逻辑的封装。对于前端 UI 层来说,组件就是将 UI 封装起来。供任意组装和调用。
太抽象了?我提炼成三个点,帮助大家理解:
- 写React就是写组件。将一个界面分成若干个组件,组合包装成完整页面
- 写每一个组件的时候:每个组件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组件不同的周期里做自己想要做的逻辑
- 子组件接受父组件的参数(Props) 、 以及维护组件内部的状态(State)
最简单的组件 HelloWorld
下面我们看一个最简单的类组件 HelloWorld:
// HelloWorld.jsx
class HelloWorld extends React.Component {componentDidMount () {console.log('HelloWorld 第一次挂载到界面上');}componentWillUnmount () {console.log('HelloWorld 即将移除(销毁)');}render() {return (<div>Hello World!</div>);}
}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 HelloWorld 组件。
- componentDidMount、componentWillUnmount是两个常用的生命周期函数,传送门:更多生命周期。
- render 函数在每次渲染时调用,返回的内容就是组件最终的界面,示例中return 了一个Hello World 的 div。
子组件调用示例
再写一个 按钮组件 HelloButton
// HelloButton.jsx
class HelloButto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render() {return (<button>我是一个按钮</button>);}
}
写一个父组件 把 HelloWorld 和 HelloButton 两个组件包裹进来
// Wrap.jsx
class Wra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render() {return (<div><HelloWorld></HelloWorld><HelloButton></HelloButton></div>);}
}
可以看到 React 调用子组件其实就是把子组件当做一个标签,跟 div 这些标签一样。
Wrap 组件最终的展示就是,一个HelloWord 组件 + 一个HelloButton 组件,如下图。

组件化小结
基于对组件化的理解:写 React 就是写一个个组件,再组装起来。所以如果用分治的思想,我们只要关注每个组件怎么实现就好了。
二、数据驱动
现在来讲我的另一个理解——数据驱动,那么组件有哪些数据呢?
组件有两种数据:父组件传递的参数 Props和组件内部的状态State,先来分别看一个例子。
组件的状态 State
先来看效果:

完整代码如下:
// App.jsx
class Ap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constructor () {super()this.state = {count: 0}}onIncrease = () =>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 1 })}onDecrease = () =>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 1 })}render() {return (<div><div>当前数值:{this.state.count}</div><button onClick={this.onIncrease}>点我-1</button><button onClick={this.onDecrease}>点我+1</button></div>);}
}
解析:
- constructor方法中,设置了一个 State 属性 count,初始值为 0;
- 声明了两个方法 onIncrease 和 onDecrease,方法里对 count 设置了 +-1 的操作;
- render 函数里渲染了一行文字 + 两个按钮,这里有两个注意点:
- return里面的内容是 jsx 模板,大括号内的内容是一个 js 变量或者表达式,React 会自动渲染。例如 {this.state.count} 渲染时就会渲染成count的值
- 给 button 指定了属性(Props) onClick,即当 button 点击时,会自动调用 指定的函数。
建议没看到上面例子的同学,带着上面的解析,重新尝试能否看懂。
上面的例子中,count 就是 App组件 的一个 State
- 用来直接将 count 显示在界面上;
- 当接收到点击事件时,改变了 count 这个 State。
父组件传递的属性 Props
从语义上理解:Props 是父组件传递给子组件的属性,与 State 不同的是子组件不能修改,只有父组件才能修改。
先看看如何使用 Props:
// HelloMessage.jsx
class HelloMessage extends React.Component {render() {return (<div><div>Hello {this.props.username}</div></div>);}
}
上述例子,使用的示例、效果如下:
<HelloMessage username="秦书羽" />

解析:子组件在使用Props时,使用 this.props 直接调用即可,父组件在使用子组件时,应将需要的数据传给子组件。
数据驱动的理解
上面两个例子中,界面都是根据数据来渲染,且随着数据变化,自动更新,这就是数据驱动渲染。
再说下数据驱动的理解:
- 界面的渲染,由数据(State和Props)决定,数据变更驱动页面更新;
- 人机交互(点击、按钮操作等)驱动数据变更,界面根据数据自动更新;
- 对于开发者,开发一个组件,需要分成两部分:数据 和 视图,再根据用户行为,修改数据即可
从这个方面去理解,React 是一个 Model -> View 的一个框架。

数据驱动模式带来的收益
个人见解:
- 数据和视图分层,逻辑解耦清晰,优雅的多;
- 人机交互的行为太多、先点哪个按钮、再点哪个按钮,传统开发方式需要判断的东西太多,数据驱动的话,只需要根据当前的数据,修改对应的数据,大大简化;
- 利于单元测试。
三、总结
- 在开发模式上,React 给我们带来了 组件化和数据驱动。其内部也基于此做了大量的性能优化;
- React 是一个基础的 UI 库,作者和社区提供了更多配套,如React-Router(路由)、Redux(全局状态管理),同学们可以在 React 的理解基础上 向上扩展;
- 本文都是在讲 React 的 组件化和数据驱动。但我认为不是因为有了 React 才有 组件化和数据驱动,而是先有 组件化和数据驱动 的想法,为了达到这样的设计,最终实现了 React 。本文没有涉及原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学习。
字节跳动杭州游戏中台急招Web前端(实习、P5-P6(1-5 年) 都要),新业务,发展好。欢迎简历 qinshuyu@bytedance.com,部门直推。职位JD(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评论区指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