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智者晏子曾经说过一句话:“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说的是淮南香甜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变成苦涩难吃的枳。因为事物的条件和环境等变了,所以才会这样。这句话现在大多是针对人品说的,大概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是个好人,换了环境可能就变成坏人了。
 
但是,如果将“南橘北枳”典故引申到职场,也就是说,在上一家也许是非常优秀的员工,但是到另外一家企业因为不适应这边的工作流程、方法、人际沟通的方式以及企业文化等,也许就很难保持其优秀的特性了。
 
与其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倒不如说:优秀,是一种能力!很多人,在身处顺境时,能做到优秀,但是,在逆境中,您是否还能都能拥有使您优秀的能力?!
 
上周我一直处于多线程工作的状态,家事,国事,天下事,都要事事关心,呵呵,很多朋友都说我是操心的命,看样子,真是要认命了(幸亏,命还不是特别惨003.gif)。好了,言归正传,我其实很少以所谓的管理者来自居的018.gif,一直把自己是定位在专业人员这个位置,主要原因是我的潜意识就认为:我第一身份是一名市场的从业人员。因为,我是从心里边来热爱这份职业。管理团队,说心里话,相比我的专业工作,要逊色很多024.gif,因此,要好好加油哦!
 
上个周末,和部门的一位同事在上岛聊到凌晨1点多,她感觉自己很难适应公司的工作方式、人际沟通和固有的文化,我想帮助她能走过这艰难的一段。看到她的彷徨和无助,很是担心,同时,也非常能理解。担心的是:她会放弃自己。理解的是:其实我自己在加入到这家企业的时候,不也曾经也经历过这种不适应和“排异”期么?只是,因为我工作的时间长一些,因此相对而言阅历多比她多一些,同时,运用了一些方法来调整自己,还有在几位同事的开导,走过了那一段崎岖的路。
 
在平日和同事交流中,他们会经常提及到其所在的上一家企业做事的一些风格和方式,或者如何好,同时,会进行2家企业的对比,充满了“恋旧”。当然,  并不是说这样做不对或者不好,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们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就是:环境变了、企业的定位不一样、企业文化不同、沟通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同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似乎看上去也不太一样,同时,企业对你的要求和定位也不一样了。。。外面的环境在变,唯独我们自己没有改变,或者,没有这种去适应变化的勇气和决心,这种内心冲突和不适宜感是非常正常的。
 
元旦后,新来才1个多月的部门助理MM向我提出辞职,除了因为工作辛苦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适应这边市场部工作的内容和新的管理方式。因为她所在的上一家企业的市场部更注重事业部级产品层面的市场推广(而这边是公司级的品牌推广和对各个产品线品牌的管理为主)。同时,这边在管理上,我推崇的管理是过程管理(基于QA的思想,以PDCA为工具),她所在的上一家企业的市场部采取的更多的是结果管理(基于QC的思想),因此,她很难适应这种巨大的变化,提出了辞职的打算。
 
有一点,我要承认的是,任何人提出辞职,作为管理者,我都有责任。的确,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对同事的心理变化关注度不够,如果说,我承担的工作量太大,你一定认为会是个借口(我也这么认为018.gif),因为,管理者应该将最多的精力放在沟通上!!特别是今天刚刚上完《组织行为学》这门课后,给我的感触就更加深了。
 
好了,还是要言归正传,因为今天的主题毕竟不是“团队管理”,而是,如何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
 
我在去年写的一篇文章中,曾经谈到过这个词: “位置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印象。就是说,自己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很少去考虑周遭的环境变化, 以及公司以及你的上司对你工作的期望和定义,而是更多的考虑是自己的感受并“坚守”曾经做事的思维和套路。这叫:没有位置感!
 
达尔文在《进化论》里面告诉我们:
 
应变力也是战斗力,而且是重要的战斗力。自然界中,得以生存的不是最强大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适应环境、最善变的物种。
 
 
因此: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能适应环境;你调整不了别人,可你会调整自己。
 
试验证明:在一平方米的土地上可以有数千粒种子出芽,一两年之后,这数千株植物却只有一株能够有机会长大成为参天大树。
 
那么,您是选择做有着坚韧的生命力的大树,还是做一棵难以越冬的小草?!
 
如果,您选择的是前者,那么付出艰辛、汗水、委屈、难受、哭泣...这就是你要为你的选择而付出的!
 
并且,在任何时候,你都要认同和喜欢你所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