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NET 付江/文]日前,在第二届“龙芯杯”中国开源软件设计大赛启动仪式上,CSDN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李国杰。李国杰院士就国产基础软件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开源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建设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打造自主可控的基础软件环境
李国杰院士强调对于新的生态环境,应该是从最基础的指令系统做起,到底层的芯片、到系统软件和中间件、一直到应用,建造一个自主可控的平台。这个平台是完全开放的,也是我们自己可以修改的,包括开源操作系统,开源的中间件,数据库等,形成一套全新的产业链。
在李国杰院士看来,所谓自主可控不是构造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要构造一个比Google、Apple公司更加开放的产业生态环境。一个产业要改变其发展方式,一个国家要想从科技大国变成科技强国,没有一个真正开放的产业生态环境,就总也掌控不了发展方向,就总要被别人牵着走,如何还能变强?
谈到近几年国内的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创新”这个话题时,李国杰认为我们所提到的创新,应该是一个生态环境的创新,而不仅是一种或几种技术的突破。如果我们的科技企业永远寄人篱下,在别人已有的环境中说:me too,那么这样的创新就没有实质的意义。
“我们的企业不要做别人的跟随者,避免成为别人转型更新中的牺牲者。因此,我们必须要进行生态环境的创新,从底层做起,从建立自己的生态环境做起。虽然这样的创新异常艰苦,可能要花十年二十年来改变。但也只有这样的创新,才能真正使科技企业的产业链有所振兴”,李国杰院士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李国杰
李国杰列举了龙芯CPU的例子,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高性能通用CPU,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芯片,结束了我国信息产业在核心技术上一直受制于国外的"无芯"局面,使中国信息产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谈到国内基础软件厂商“创新力缺失”话题时,李国杰认为最根本原因还在于国内企业不愿做风险比较大的事情,喜欢跟着国外企业走,走跟随路线,当然就没有自己做那么大的风险!而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他认为从政府到各家基础软件厂商首先都必须下定决心,从底层做起完善产业链条。他遗憾的表示,现在国内大部分公司仍没开始动起来,都在国外的平台上做应用。这个环节长期以来都没有根本性改变,但必须改变。十年、二十年改变过来也行,但不能永远不改变,如果不改变这点,中国的信息产业永远都将是现在这个样子,振兴基础产业链的愿景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国内开源社区的崛起需要一个过程
在谈到对国内开源社区现状的看法时,李国杰院士认为目前(国内)开源社区发展艰难,因为大家都愿意去用开源代码,但贡献的人不多,没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和心态。但这两年以来,做贡献和乐意分享的多起来。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贡献的人多了,再给予一定鼓励,做开源的人会越来越多,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过去交流比较少,资金、技术方面都不够,以前可能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你让他贡献,他贡献不出什么技术,但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近几年都有了提升,慢慢就会有个很好的环境。
人才培养让开源良性循环
针对国内的开源软件环境,李院士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开源当中,一方面要透过企业或者政府的鼓励,另一方面也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让开发者的智慧和贡献受到保护,这样他们才会更加积极,整个开源的环境才会进一步提升。
作为我国信息产业的领头企业,龙芯自行研制的高性能通用CPU,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的诞生结束了我国信息产业在核心技术上一直受制于国外的"无芯"局面,使中国信息产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李院士认为本次“龙芯杯”的举办意义不仅体现在龙芯的产品上又增加几个软件,更多的是为我国的软件开发队伍培养一支生力军,那些基于龙芯平台开发开源作品的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发挥自己的价值。
第二届“龙芯杯”中国开源软件设计大赛以开源软件研发、开源文化传播来促进高校及开源社区发展,发现和培养技术人才;解决和突破国产处理器、固件、操作系统配套使用时的关键“瓶颈”技术,满足国家重点行业的应用系统对国产基础软件硬件技术的要求,从而带动我国计算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次大赛促进了开源界的良性循环。
“希望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都能用自己的平台去开发软件。热爱龙芯、开源的学生毕业后成为龙芯的合作伙伴。”李院士说,“他们可以在龙芯的基础上,或者别的国产平台上,开发自己的软件,他们可以选择将自己设计的软件在全世界投放。”
最后,就CSDN记者问到的前几年国产基础软件抄袭源代码和自主创新的讨论,李国杰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遵循各项开源规范的规则,各种开源规则有松有紧,但不管采用哪种模式,都必须按规则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