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职人材培养各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基础。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就如何培养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及日常事务中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进行探讨。对教学中推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淡化理论(课堂)与实践(上机)的界限,树立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进行探索,并讨论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实践为主的方法,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技能为核心展开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能力培养
1研究背景
1.1课程开设的性质和任务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生计算机教育的第一层次,是高职人材培养各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基础。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的任务是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及日常事务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1.2教学目标剖析
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一是不能脱离应用,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其核心是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二是要恰当体现基础课教学的特征,因为一些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的、让学生长期受益的教授内容,对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应用计算机至关重要。
1.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几年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教学大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也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素质普遍低于本科院校。
(2) 目前云南省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到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本、专科学校采用同一标准。专科高职院校没有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大纲。
(3)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使用本科教材,理论内容偏多,有些内容难度太深,上机实验教材操作步骤显得粗略,综合应用方面的训练不够,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应用,无法达到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4) 教学内容聚增,但学时减少,新入学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