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学员在考证界算是“高龄学员”,高分过关依赖于他的努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本文中他有重点介绍自己是如何做笔记的,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一、个人概况:三战法考
我正值不惑之年,是一名在职基层人民警察,痕迹检验工程师,非法本(自考山东大学法律本科)。
我平均3-5天值一次班(24小时,第二天仍正常上班),期间有各种警情、会议、巡逻、执勤、考核等事项要处理。
2017年,“末代司考”我铩羽而归。首次参考,一轮完整的学习都没搞定,笔记虎头蛇尾、凌乱不堪,最终以近似半裸考状态参考,主观题做答毫无章法,结果只能打酱油。
2018年,“首届法考”我止步主观。我5月份才开始备考,吸取之前的教训,听课比较系统、完整,笔记有很大改观,注意整理错题,以188分低空飘过客观题考试。因基础不扎实,加之备考主观题仅有20多天复习不充分,最终以2分之差饮恨败北。
2019年,“再战法考主观”我高分通过。11月30日早8点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查阅分数,当127的分数映入眼帘那一刻,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三年法考得失教训,值得总结一下。我将从备考事项、如何听课、做笔记、做题等方面介绍一些我的备考经验。
二、初识BT法考
2019年3月20日,懒散了几个月的我决定开始备考。
搜索资料偶然发现BT学院的木木老师讲解的“法考状元课”(点此查看法考5法),报着试试看的心态购买了课程。
听后发现与自己的学习方法差距巨大,包括计划制定、听课、做题、笔记以及读题分析等方面。
次日我果断报名BT学院的主观题小班。其优点是仅花主观题班的钱可免费听当年客观题部分的课程(直播或录播),巩固并保鲜高频考点,且赠送上一年度的主、客观题电子版资料。
三、备考事项
1.明确目标
就一个字:过!
2.具体计划
长期计划以解决各科目学习的先后顺序及每个科目的学习天数;
短期计划以解决每天的学习内容、进度及效果;
应急计划以应对突发状况,如临时出差、突然生病等。
我虽不擅长制定计划,但有BT团队的老师们在替考生制定,我只需完成即可。下图是冲刺阶段魔鬼训练计划的一部分:
3.坚决执行+毅力顽强
再完美的计划,不付诸行动,或者半途而废,就等于一纸空文。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法考备战之路周期漫长,短则几个月长则近一年,没有顽强的毅力,多数会半途而废。
4.适当锻炼
首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若临考时因生病而不能参考,前期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今年9月21日至10月7日,已到临近考试的关键时期,我因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坐立不安,期间学习效率与效果大打折扣!教训深刻!!!
其次,学习间隙适当锻炼可放松大脑,相较于连续学习数小时,有助于保持记忆的最佳状态。
四、关于听课
1.听课重点
建议课前先预习,哪怕只预习本节课程的一部分。这样,可着重听自己看书看不明白以及容易混淆的部分。
2.直播?录播?
时间充裕的考生可以听直播课,参与课堂讨论,但只能原倍速听且不能快进、不能后退;
时间紧张的考生可以听录播课,可以在1-2倍速间自由设置,可快进、可后退,但不能参与课堂讨论。
3.听课速度
上初中时,父亲经常对我说“开车‘慢就是快’,你开得再快,路上出事故反而更慢。”
听课,也是如此。
首轮听课速度,建议设置为1.3倍-1.5倍(无论一战,还是二战),这是打基础的一轮,不建议太快,否则因大脑的理解速度跟不上再重新听会适得其反;
1倍速也完全没必要,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五、关于笔记
笔记的重要性:拥有一份好的笔记,后期复习时可以抛开厚重的讲义与繁琐的资料,节省很多时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大家都懂,框架体系的搭建也不能一蹴而就。
着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认真听课,梳理思路
课堂上要「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听课,我把这当作搭建框架体系思路之起点。
否则,心不静、人在听、脑子乱,或者在想其他与课程无关的内容,效果必然差,课后可能还需要重新听,额外浪费时间。
直播课,不要在聊天区域闲聊,除了老师的提问。老师课堂重点强调的高频考点、新旧变化的知识点、课堂例题做错或蒙对的知识点都要重点记录。
2.趁热打铁,立即整理
当节直播(或录播)课结束后,趁着热乎劲按听课已形成的思路马上动笔整理笔记!
千万不要想着等会再整理,你这一等可能会等一个半天、一个晚上,甚至是几天。
再想整理时,思路已淡忘,况且很可能与新课重叠,欠账太多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课后立即整理高频考点、易混考点耗时必定会较长,但是这不等于在浪费时间,整理笔记的过程其实也是梳理框架与背诵的过程,绝对比事后整理节省时间。
3.书题结合,加减适当
「书」指讲义;做笔记,不能抄书,我是先以关键词搭建知识体系的框架,后期滚动复习时再填充细节,回忆不起来的之后重点复习,填充后可用荧光笔标注。
「题」指真题,即司法部历年考试试题,法考改革以后,应以近5年的真题作为重点参考,尤其是2017年、2018年、2109年的;
「减」指讲义应尽量用薄而全的,不要做资料收集狂,最终却躺在硬盘里睡大觉;
「加」指笔记应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维度的扩充而不断补充完善。
高频考点、易混考点的知识点本身可能包含多个侧面,它们往往分散在各个不同的章节里,个别考点不同年份的答案会有所相左,需要将他们按照一定的框架体系串联起来,方便以后随时调用(背诵、查阅等)。
也正因如此,当后续学到相关知识点的B面时,需要及时将前期学到的A面进行补充完善,依此类推框架体系才能丰富、全面。
如公司法学完之后,关于公司股东的六大诉讼分别是什么,各自对应哪些案例情形,诉讼当事人以及裁判结果又如何;
这些全部糅合到一起极易出现张冠李戴现象,所以需要以讲义为蓝本,以真题为补充去归纳整理,因为书本上没有现成的,我的整理如下图:
易混的或相似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总结对比,如公司法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的区别、行政法中设定权的比较、行政复议管辖等,我的总结如下图:
体系性较强的部门法,在全部学完后,亦应搭建框架,如此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比如公司法,我趁着刚学完的热乎劲按木木老师的要求以“生死存亡”这条线反复整理了多遍,不断的补充完善。
受篇幅所限仅以公司设立(生)、企业破产(死)为例展示一下:
4.笔记工具
手写的推荐使用“方格”笔记本,作图表或画简图不用尺子也能轻松搞定。
电脑的推荐使用“Xmind”,专业思维导图工具,可按逻辑关系或层次关系等实现知识的结构化提炼,后续还可任意调整内容顺序,支持导出JPEG、PNG、PDF、WORD、SVG(体积虽小却可无损放大哟)等多种格式,或直接打印再用活页夹装订,后期查阅使用很方便。
我4月份之前是手写,之后一直使用Xmind,工作中常用photoshop、coreldraw等软件,有时也辅助用来做图。
另外,准备铅笔、3色以内的荧光笔。荧光笔标注重点用,颜色过多会眼花缭乱。
铅笔在第一轮听课、做题时用:
首先若写错或位置不当可擦掉重写;其次因为颜色浅,二轮复习时没记住的、易混淆的知识点再用荧光笔标记,讲义及真题册会整洁很多,否则全篇都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
以刑法中“因果关系”知识点为例,下面三张图可明显看到三年来我的笔记由单纯抄书到融入理解,再到系统完整的变化,由此可见知识点结构化、体系化的优势。
5.笔记方法
要动笔写(或用电脑绘制)!听课时觉得记住了与动笔写(绘制)一遍的记忆效果是不同的,后者更牢固。
要善于归纳总结,先默写,记不住再看讲义,而非单纯抄。
客观题时,我到临考前一个周左右,基本上1天半消耗一支笔芯。
主观题时,每节课后我都趁印象深刻立即画图,短则几小时,长则几天(如公司法、一审、二审及再审等部分)。
整理高频考点、易混淆知识点尽管耗时长,但并非在浪费时间,因为框架体系如何编排、细节如何填充均需仔细斟酌,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记忆过程。
Xmind新手可以模仿,民诉、刑诉两科我跟着颖儿老师画了好多图,但不是单纯的模仿,我融入了自己的理解。
以民诉的传统高频考点“三撤”、“再审”与“执行异议”的关系为例,课后我结合自己的理解,立即重新绘制了一遍。如图:
无论是手写,还是用电脑,搭建的知识体系力求不漏,而非舍本逐末去追求做得完美、好看。
熟知的简单标注即可;高频、易混考点如公司法、民诉三撤、再审与执行异议、证据证明等部分,我反复画过4、5遍,每画一遍都有新收获,同时框架体系图得到持续完善。
六、关于做题
多做题!题目,尤其是真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良师益友。
1.客观题
听完课立即做该章、该节的课后题以检验学习效果。我备考的时候,一共用APP做过12751道客观题,时长1241小时。
第一次做不要太在乎准确率,凭着直觉选,不要在任何选项上耗时过长,一为节省时间,二是因为做错的或不确定的就是以后复习的重点。
千万不要等把某一个部门法全部学完再集中做题,那时前面学的遗忘较多,做题效果不理想。我前年就犯了这个毛病,深有体会。
另外,临近考试还没搞懂的难点果断放弃,确保会的不失分即可。毕竟,法考不是搞学术研究,目的是通过。过后有的是时间来研究。
2.主观题
必须动笔且要严格计时,超时立即停止作答!
建议购买当年度的“国家法律职业考试案例分析指导用书”(上、下两册)。
按照这样的步骤去分析做题:
(1)读题目圈关键信息→转换对应知识点、识别隐含信息(如背景信息对公司治理结构、人物关系的描述);
(2)同时画出法律关系图,不求完美,能看懂就行,做题时不用二次读题;
(3)读设问→分析考察角度以及该问中是否有两个以上设问,不要漏答而白白失分;
(4)分析论证→按照三段论结构作答。
经过反复严格的训练,考场上才能从容应对。
还可把在客观题的时候就把错题当成主观题来做。不仅看答案选了哪个选项,更重要的是分析答案的逻辑论证思路。
以下是我主观题的部分练习记录:
3.错题本
错题本必备!要有与错题做朋友的心态,经过真题的检验后,要认真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
究竟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做题时粗心大意;是分析论证的角度有偏差,还是根本没有读懂题目而答非所问。
4.模考
能参加尽量参加。考前其实是处于「试错→改正」的自我完善过程中。模考,还可以提前适应机考带来的变化。
七、其他问题
1.机考利弊
仅针对主观题进行分析。2019年,主观题全国范围内普及机考,但特殊情况仍可申请笔试。
机考的好处:
(1)不存在字迹潦草不便辨认的卷面分问题;
(2)题目、题干中的信息可以复制、粘贴;
(3)将前、后大题的内容答颠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笔试时有发生);
(4)有疑问的小项可以标记等。
机考的弊端:
(1)考验打字的熟练程度;
(2)提供的输入法虽然不少,但仍不全,如我平时用的QQ五笔或微软五笔均没有,且日常惯用的词组到了考场上几乎清零,严重影响打字速度;
(3)分段作答时添加序号不如手写方便,尤其是诸如“(1)”、“①”、“《》”等符号不能一指一键搞定。考场上每分每秒都是宝贵的。符号问题考前练习时我就发现,分段作答时序号我只用“一”、“1”等一指一键可以搞定的,仅此一点就能节省很多时间!
2.滚动学习
学完两到三个科目,再学新知识的时候,每天早晨抽出一个小时左右对之前学过的科目进行早读复习,依此类推。
著名球星迈克尔·乔丹关于成功有三个秘诀“repeat,repeat and repeat”,只有反复记忆才能有所突破。
3.后期重点
(1)客观题
应以三国法、经济法、法制史等性价比高的小法为重点,这是真正的“背多分”。2018年我受益于此,国际私法的法律适用繁杂、记忆难,临考前半个月,我反复听课有3遍以上。
反之将大把的时间花在刑法、民法等靠理解为主的科目上,临考前即使道理懂了,题也不一定能做对,性价比较低。
(2)主观题
首先,要严格按照三段论的结构计时作答,注意结论前置(非常肯定的情况下)。
大前提不要去抄法条原文,理解后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要精炼、准确、全面,节省答题时间。
小前提要与案例结合,最后再重申结论(可复制、粘贴)。
其次,打字无须刻意练习,平时工作或做题顺带解决即可。我速度也不快,下图是我7月31日至11月25日期间打字数据统计:
再次,2016年至2019年民法题目分别考察了“流押(质)条款”、“后让与担保”、“让与担保”、“以物抵债”协议的效力问题,其趋势是实务性越来越强,除了重者恒重,连年有新的争议热点问题。
2019年民商法的题目里至少包含了“以物抵债”协议的效力、“财务或者财产混同”、“关联破产重整”、“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和第三人撤销之诉纠纷”等实务中存在一定争议的热点问题。
因此,建议关注当年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
4.心态调整
临考前一个月,尤其是半个月左右容易出现焦躁情绪,感觉时间不够用、好多知识点还没掌握。
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人会出现,就看谁能稳住。
考前一周应尽量少熬夜,调整作息时间,保证以充足的精力上考场。
5.临场发挥
(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的直觉
检查时不要随意改答案,改过的没有几个是正确的,除非是“选非”题。
主观题要读懂题目的要求再开始作答,尤其是第一道理论论述大题。
今年,开考后我审题快6分钟了还没理出明确的作答思路,而旁边甚至不到1分钟就响起劈里啪啦的键盘声;
我有点心慌但很快镇定下来,并自我安慰道他们肯定没发现题目要求作答的点至少有5个,必定丢三落四而无谓失分。
(2)选做题
近两年是行政法、商法二选一,以后有无变化不确定。
开考后我先浏览了这两道大题,发现行政法的题目虽短但第一问行政行为的定性就懵了,果断放弃。
商法题目的考点没有超出我的复习范围,尤其是执行法院对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股权实施强制执行,案外人有哪些救济方式、能否提执行异议这个点考前木木老师重点讲解了。
(3)法条
大前提引用的法条不求精确到某一具体条文,意思一致即可,但法言法语关键词必不可少。
考场上虽配备电子版法条(我考场同时配备纸质版),但其目录设置与我练习时的顺序不一致,查找费劲,浏览了一眼再未翻过。
我建议实在要翻法条的,也等全部答完后再集中翻阅,否则极易答不完题。
(4)草稿纸
仅给一张,所以反面也要利用。
对折、留边后中间大区域用来画法律关系图,边角小区域用来标注问题及哪些可翻、哪些不翻,答完有时间再去集中翻法条。
如图所示: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薄经验,愿对法考后来者有所裨益。
我是木木,一个备考45天湖南省437分第一过司考的“神奇考霸”
如果想进一步沟通法考,想要了解更多干货,欢迎私信
或加微信:btfkmm02
或关注我的公众号:木木带你过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