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至
野路子
吴鲁加的网络日志
方案的写法
今天看《胡雪岩》第二册P530提道:像这些“说贴”,最要紧的是简洁,要几句话就能把那些大官儿说动心,才是上品……这个说帖,王有龄、赵景贤一定会看完,但递到黄宗汉手中,他有没有看完的耐心,就难说了。
这是方案。
前几天看《时代光华管理课程--大客户营销》的录像带的时候,谈到需求中说“不仅要挖掘客户的需求,还要挖掘需求背后的需求”,并举小贩卖李的故事:一老太上街,在小贩甲摊前挑李子,甲热情招呼称李子个大味甜特别好,老太没买;到小贩乙那,乙说俺们这儿啥李子都有这筐酸那筐甜大姐您要啥样的……原来老太要酸的,乙生意做成,卖了李子;老太继续逛到小贩丙处,丙的问题是:
Q1:哎,大姐,看水果呀,李子吗,咱这儿啥样的都有,您要哪种?
A:已经买了,酸的。
Q2:一般人买李子都买甜的,大姐您为什么喜欢酸的呢?
A:儿媳妇有啦,口重想吃。
Q3:那得多补充维生素啊,!@#$%^(一阵马屁),准能生个大胖小子,瞅瞅这弥猴桃,维生素最丰富了……来一斤不?
这是需求挖掘。
古文政论名篇里面,有不少都是给皇帝递的“奏折”中的文字,不单政论精辟,而且行文流畅字句简洁,试想一个负责任的一国之君,一天得看多少份奏折,象咱们现在写方案这么动不动几百页,皇帝的眼镜片都得有长城般厚了 :)
以前,凡是比较重要的投标,除了让弟兄们写一份看上去相对出色的方案之外,往往还要一份一页纸的“摘要”,光写完不算数,还得教会了销售,让销售结合着用户的特点和需求、隐性需求,再列个一二三四的套路背熟了,饭桌上下酒用,之所以下酒用,因为需求背后的需求,往往不是“招标书”上看得出来的,吃透标书,是技术人员的事,吃透心思,是销售人员的事 ;)
刀笔吏这名字挺有味道。再写或者评方案时,还得多花些心思。
"吃透标书,是技术人员的事,吃透心思,是销售人员的事"
在理,在理
也许
老太太想要个孙女呢~~~所以恭维的时候也要小心翼翼
现在还有几个客户、评委看标书啊,除了评价一下标书装订是否精美之外,标书里面的内容是没人关心的。
能遇上几个仔细看标书的人都是写标书人的福气,而且这其中49%是那些已经被你方搞定并希望从标书中帮你方找说词的人,49%是那些被对方搞定并希望从你的标书中挑刺的人。
如果你是写标书的,一笑置之吧。
如果你是看标书的,就当我没说过。
to 与博阅在一起
其实,还是有些人认真看标书的。
这个世界上认真做事的人还不少,一半为了自已的工作做好,一半为了顶戴和银子。
老兄,你是不是写过一篇介绍用Freemind的文章?
我看了这篇文章开始用Freemind,感谢!
再分享一下我老师大神的人工智能教程吧。零基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还带黄段子!希望你也加入到我们人工智能的队伍中来!https://blog.csdn.net/jiangjun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