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的作用
大多数情况下,看提交历史的人跟提交代码的人都不是同一个人,当别人阅读你的提交历史时,他很可能是不知道具体代码细节的,你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一眼知道每次提交的意义:
- 每次提交影响的具体范围?
- 这个bug在哪次提交中被修复了?
- 这个新功能是在哪次提交中增加的?
- 修改是否向下兼容?
- 是否回滚了代码?
- 是否只是修改了文档、调整了代码格式?
- 是否修改了测试、是否进行了重构?
- 是否对代码进行了性能优化?
这些都是提交规范的作用。
代码复查/审查
良好的Git提交日志非常重要,最明显的一点是,它让整个Git提交历史的阅读变得非常轻松:
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每个提交是做了什么,是加了新功能,还是修改了bug,是维护了文档,还是调整了单元测试,都一目了然。
生成CHANGELOG
而且规范的Git提交历史,还可以直接生成项目发版的CHANGELOG(semantic-release):
AngularJS的开发指南中已经对Git的提交日志做了明确规范,这种规范几乎适用于所有项目,本文搬运过来,粗糙翻译,与君共享。
规范细则
对于Git的提交日志,我们有非常明确而详细的提交规范。这将有助于我们在查看项目历史时,更容易明确每一次提交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还直接使用了Git提交日志来生成AngularJS的变更日志。
Git的提交日志可以通过常用的Git工作流或向导工具(Commitizen)来生成。如果你选择使用Commitizen,那只需要在Git暂存修改后,执行“yarn run commit”命令即可。
提交消息格式
每个提交消息都由一个标题、一个正文和一个页脚组成。而标题又具有特殊格式,包括修改类型、影响范围和内容主题:
修改类型(影响范围): 标题
<--空行-->
[正文]
<--空行-->
[页脚]
标题是强制性的,但标题的范围是可选的。
提交消息的任何一行都不能超过100个字符!这是为了让消息在GitHub以及各种Git工具中都更容易阅读。
修改类型
每个类型值都表示了不同的含义,类型值必须是以下的其中一个:
- feat:提交新功能
- fix:修复了bug
- docs:只修改了文档
- style:调整代码格式,未修改代码逻辑(比如修改空格、格式化、缺少分号等)
- refactor:代码重构,既没修复bug也没有添加新功能
- perf:性能优化,提高性能的代码更改
- test:添加或修改代码测试
- chore:对构建流程或辅助工具和依赖库(如文档生成等)的更改
代码回滚
代码回滚比较特殊,如果本次提交是为了恢复到之前的某个提交,那提交消息应该以“revert:”开头,后跟要恢复到的那个提交的标题。然后在消息正文中,应该写上“This reverts commit <hash>”,其中“<hash>”是要还原的那个提交的SHA值。
影响范围
范围不是固定值,它可以是你提交代码实际影响到的任何内容。例如$location、$browser、$compile、$rootScope、ngHref、ngClick、ngView等,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它必须足够简短。
当修改影响多个范围时,也可以使用“*”。
标题
标题是对变更的简明描述:
- 使用祈使句,现在时态:是“change”不是“changed”也不是“changes”
- 不要大写首字母
- 结尾不要使用句号
正文
正文是对标题的补充,但它不是必须的。和标题一样,它也要求使用祈使句且现在时态,正文应该包含更详细的信息,如代码修改的动机,与修改前的代码对比等。
页脚
任何Breaking Changes(破坏性变更,不向下兼容)都应该在页脚中进行说明,它经常也用来引用本次提交解决的GitHub Issue。
Breaking Changes应该以“BREAKING CHANGE:”开头,然后紧跟一个空格或两个换行符,其他要求与前面一致。
最后说一句
人生苦短,请遵守规范。
参考链接
https://github.com/angular/angular.js/commits/master
https://github.com/angular/angular.js/blob/master/CHANGELOG.md
https://github.com/angular/angular.js/blob/master/DEVELOPERS.md#-git-commit-guidelines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QrDFcIiPjSLDn3EL15IJygNPiHORgU1_OOAqWjiDU5Y/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