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在项目过程中遇到一个看似极为基础的问题,但是在深入思考后还是引出了不少问题,觉得有必要把这一学习过程进行记录。
MySQL主键设计原则
MySQL主键应当是对用户没有意义的。
MySQL主键应该是单列的,以便提高连接和筛选操作的效率
永远也不要更新MySQL主键
MySQL主键不应包含动态变化的数据,如时间戳、创建时间列、修改时间列等
MySQL主键应当有计算机自动生成。
主键设计的常用方案
自增ID
优点:
1、数据库自动编号,速度快,而且是增量增长,聚集型主键按顺序存放,对于检索非常有利。
2、 数字型,占用空间小,易排序,在程序中传递方便。
缺点:
1、不支持水平分片架构,水平分片的设计当中,这种方法显然不能保证全局唯一。
2、表锁
在MySQL5.1.22之前,InnoDB自增值是通过其本身的自增长计数器来获取值,该实现方式是通过表锁机制来完成的(AUTO-INC LOCKING)。锁不是在每次事务完成后释放,而是在完成对自增长值插入的SQL语句后释放,要等待其释放才能进行后续操作。比如说当表里有一个auto_increment字段的时候,innoDB会在内存里保存一个计数器用来记录auto_increment的值,当插入一个新行数据时,就会用一个表锁来锁住这个计数器,直到插入结束。如果大量的并发插入,表锁会引起SQL堵塞。
在5.1.22之后,InnoDB为了解决自增主键锁表的问题,引入了参数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0:通过表锁的方式进行,也就是所有类型的insert都用AUTO-inc locking(表锁机制)。
1:默认值,对于simple insert 自增长值的产生使用互斥量对内存中的计数器进行累加操作,对于bulk insert 则还是使用表锁的方式进行。
2:对所有的insert-like 自增长值的产生使用互斥量机制完成,性能最高,并发插入可能导致自增值不连续,可能会导致Statement 的 Replication 出现不一致,使用该模式,需要用 Row Replication的模式。
3、自增主键不连续
Create Table: CREATE TABLE `tmp_auto_inc`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talkid`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16 DEFAULT CHARSET=gbk
1 row in set (0.00 sec)
当插入10条记录的时候,因为AUTO_INCREMENT=16,所以下次再插入的时候,主键就会不连续。
UUID
优点
1、全局唯一性、安全性、可移植性。
2、能够保证独立性,程序可以在不同的数据库间迁移,效果不受影响。
3、保证生成的ID不仅是表独立的,而且是库独立的,在你切分数据库的时候尤为重要
缺点
1、针对InnoDB引擎会徒增IO压力,InnoDB为聚集主键类型的引擎,数据会按照主键进行排序,由于UUID的无序性,InnoDB会产生巨大的IO压力。InnoDB主键索引和数据存储位置相关(簇类索引),uuid 主键可能会引起数据位置频繁变动,严重影响性能。
2、UUID长度过长,一个UUID占用128个比特(16个字节)。主键索引KeyLength长度过大,而影响能够基于内存的索引记录数量,进而影响基于内存的索引命中率,而基于硬盘进行索引查询性能很差。严重影响数据库服务器整体的性能表现。
自定义序列表
所谓自定义序列表,就是在库中建一张用于生成序列的表来存储序列信息,序列生成的策略通过程序层面来实现。如下所示,构建一张序列表:
CREATE TABLE `sequence` (
`name` varchar(50) NOT NULL,
`id` bigint(2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PRIMARY KEY (`name`)
) ENGINE=InnoDB;
注意区别,id字段不是自增的,也不是主键。在使用前,我们需要先插入一些初始化数据:
INSERT INTO `sequence` (`name`) VALUES
('users'), ('photos'), ('albums'), ('comments');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执行下面的SQL语句来获得新的照片ID:
UPDATE `sequence` SET `id` = LAST_INSERT_ID(`id` + 1) WHERE `name` = 'photos';
SELECT LAST_INSERT_ID();
我们执行了一个更新操作,将id字段增加1,并将增加后的值传递到LAST_INSERT_ID函数, 从而指定了LAST_INSERT_ID的返回值。
实际上,我们不一定需要预先指定序列的名字。如果我们现在需要一种新的序列,我们可以直接执行下面的SQL语句:
INSERT INTO `sequence` (`name`) VALUES('new_business') ON DUPLICATE KEY UPDATE `id` = LAST_INSERT_ID(`id` + 1);
SELECT LAST_INSERT_ID();
这种方案的问题在于序列生成的逻辑脱离了数据库层,由应用层负责,增加了开发复杂度。当然,其实可以用spring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spring JDBC中已经对这种序列生成逻辑进行了简单的封装。
我们可以看一下spring的相关源代码:MySQLMaxValueIncrementer.
@Override
protected synchronized long getNextKey() throws DataAccessException {
if (this.maxId == this.nextId) {
/*
* Need to use straight JDBC code because we need to make sure that the insert and select
* are performed on the same connection (otherwise we can't be sure that last_insert_id()
* returned the correct value)
*/
Connection con = DataSourceUtils.getConnection(getDataSource());
Statement stmt = null;
try {
stmt = con.createStatement();
DataSourceUtils.applyTransactionTimeout(stmt, getDataSource());
// Increment the sequence column...
String columnName = getColumnName();
stmt.executeUpdate("update "+ getIncrementerName() + " set " + columnName +
" = last_insert_id(" + columnName + " + " + getCacheSize() + ")");
// Retrieve the new max of the sequence column...
ResultSet rs = stmt.executeQuery(VALUE_SQL);
try {
if (!rs.next()) {
throw new DataAccessResourceFailureException("last_insert_id() failed after executing an update");
}
this.maxId = rs.getLong(1);
}
finally {
JdbcUtils.closeResultSet(rs);
}
this.nextId = this.maxId - getCacheSize() + 1;
}
catch (SQLException ex) {
throw new DataAccessResourceFailureException("Could not obtain last_insert_id()", ex);
}
finally {
JdbcUtils.closeStatement(stmt);
DataSourceUtils.releaseConnection(con, getDataSource());
}
}
else {
this.nextId++;
}
return this.nextId;
}
spring的实现也就是通过update语句对incrementerName表里的columnName 列进行递增,并通过mysql的last_insert_id()返回最近生成的值。并保证了事务性及方法的并发支持。只是这个实现有些过于简单,比如:一个表对应一个序列的做法在实际应用开发中显得过于零碎,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其实现进行修改,实现一条记录对应一个序列的策略。另外对水平分片的支持并不在这一实现考虑范围内。同时,这种做法依然无法回避表锁的机制,所以这里通过CacheSize()的做法,实现了一次申请并缓存在内存中,以减少表锁的发生频率。
如何解决水平分片的需求
UUID
由于UUID出现重复的概率基本可以忽略,所以对分片是天生支持的。
独立的序列库
单独建立一个库用来生成ID,在Shard中的每张表在这个ID库中都有一个对应的表,而这个对应的表只有一个字段, 这个字段是自增的。当我们需要插入新的数据,我们首先在ID库中的相应表中插入一条记录,以此得到一个新的ID, 然后将这个ID作为插入到Shard中的数据的主键。这个方法的缺点就是需要额外的插入操作,如果ID库变的很大, 性能也会随之降低。所以一定要保证ID库的数据集不要太大,一个办法是定期清理前面的记录
复合标识符
这种做法是通过联合主键的策略,即通过两个字段来生成一个唯一标识,前半部分是分片标识符,后半部分是本地生成的标识符(比如使用AUTO_INCREMENT生成)
带分库策略的自定义序列表
这种做法可以基于上面提到的自定义序列表的方法的基础上,做一些技巧性的调整。即如下:
UPDATE `sequence` SET `id` = LAST_INSERT_ID(`id` + 1) WHERE `name` = 'photos';
SELECT LAST_INSERT_ID();
这里的id初始值设定上要求不同的分片取不同的值,且必须连续。同时将每次递增的步长设定为服务器数目。
比如有3台机器,那么我们只要将初始值分别设置为1,2,3. 然后执行下面的语句即可:
UPDATE `sequence` SET `id` = LAST_INSERT_ID(`id` + 3) WHERE `name` = 'photos';
SELECT LAST_INSERT_ID();
这就可以解决主键生成冲突的问题。但是如果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动态扩充分片数的时候,需要对序列初始值做一次调整,以确保其连续性,否则依然可能存在冲突的可能。当然这些逻辑可以封装在数据访问层的代码中。
主键的必要性
表中每一行都应该有可以唯一标识自己的一列(或一组列)。虽然并不总是都需要主键,但大多数数据库设计人员都应保证他们创建的每个表有一个主键,以便于以后数据操纵和管理。其实即使你不建主键,MySQL(InnoDB引擎)也会自己建立一个隐藏6字节的ROWID作为主键列,详细可以参见[这里]
因为,InnoDB引擎使用聚集索引,数据记录本身被存于主索引(一颗B+Tree)的叶子节点上。这就要求同一个叶子节点内(大小为一个内存页或磁盘页)的各条数据记录按主键顺序存放,因此每当有一条新的记录插入时,MySQL 会根据其主键将其插入适当的节点和位置,如果页面达到装载因子(InnoDB默认为15/16),则开辟一个新的页(节点)
所以在使用innoDB表时要避免随机的(不连续且值的分布范围非常大)聚簇索引,特别是针对I/O密集型的应用。例如:从性能角度考虑,使用UUID的方案就会导致聚簇索引的插入变得完全随机。
主键的数据类型选择
关于主键的类型选择上最常见的争论是用整型还是字符型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高性能MySQL》一书中有明确论断:
整数通常是标识列的最好选择,因为它很快且可以使用AUTO_INCREAMENT,如果可能,应该避免使用字符串类型作为标识列,因为很消耗空间,且通常比数字类型慢。
如果是使用MyISAM,则就更不能用字符型,因为MyISAM默认会对字符型采用压缩引擎,从而导致查询变得非常慢。
参考:
1、http://www.cnblogs.com/lsx1993/p/4663147.html
2、http://www.cnblogs.com/zhoujinyi/p/3433823.html
3、http://www.zolazhou.com/posts/primary-key-selection-in-database-partition-design/
4、《高性能MySQL》
5、《高可用My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