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sdn.net/Xiejingfa/article/details/50750037
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http://blog.csdn.net/Xiejingfa/article/details/50750037
C++中的智能指针首先出现在“准”标准库boost中。随着使用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让开发人员更方便、更安全的使用动态内存,C++11也引入了智能指针来管理动态对象。在新标准中,主要提供了shared_ptr、unique_ptr、weak_ptr三种不同类型的智能指针。接下来的几篇文章,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些智能指针的使用。
今天,我们先来看看shared_ptr智能指针。
shared_ptr
shared_ptr是一个引用计数智能指针,用于共享对象的所有权也就是说它允许多个指针指向同一个对象。这一点与原始指针一致。
先来一段简单的代码,看看shared_ptr的简单使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程序输出如下:
- 1
- 2
- 3
- 4
- 5
- 6
从上面这段代码中,我们对shared_ptr指针有了一些直观的了解。一方面,跟STL中大多数容器类型一样,shared_ptr也是模板类,因此在创建shared_ptr时需要指定其指向的类型。另一方面,正如其名一样,shared_ptr指针允许让多个该类型的指针共享同一堆分配对象。同时shared_ptr使用经典的“引用计数”方法来管理对象资源,每个shared_ptr对象关联一个共享的引用计数。对于“引用计数”的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找资料,或者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Cocos2d-x源码分析】 Cocos2d-x内存管理解析(Cocos2d-x也使用了“引用计数”方法来实现内存管理)。
对于shared_ptr在拷贝和赋值时的行为,《C++Primer第五版》中有详细的描述:
- 1
- 2
- 3
- 4
- 5
对比我们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当我们将一个指向Example对象的指针交给pInt管理后,其关联的引用计数为1。接下来,我们用pInt初始化pInt2,两者关联的引用计数值增加为2。随后,函数结束,pInt和PInt2相继离开函数作用于,相应的引用计数值分别自减1最后变为0,于是Example对象被自动释放(调用其析构函数)。
接下来,我们完整地介绍一下shared_ptr的常见用法:
1、创建shared_ptr实例
最安全和高效的方法是调用make_shared库函数,该函数会在堆中分配一个对象并初始化,最后返回指向此对象的share_ptr实例。如果你不想使用make_ptr,也可以先明确new出一个对象,然后把其原始指针传递给share_ptr的构造函数。
示例如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2、访问所指对象
shared_ptr的使用方式与普通指针的使用方式类似,既可以使用解引用操作符*获得原始对象进而访问其各个成员,也可以使用指针访问符->来访问原始对象的各个成员。
3、拷贝和赋值操作
我们可以用一个shared_ptr对象来初始化另一个share_ptr实例,该操作会增加其引用计数值。
例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如果shared_ptr实例p和另一个shared_ptr实例q所指向的类型相同或者可以相互转换,我们还可以进行诸如p = q这样赋值操作。该操作会递减p的引用计数值,递增q的引用计数值。
例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输出如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4、检查引用计数
shared_ptr提供了两个函数来检查其共享的引用计数值,分别是unique()和use_count()。
在前面,我们已经多次使用过use_count()函数,该函数返回当前指针的引用计数值。值得注意的是use_count()函数可能效率很低,应该只把它用于测试或调试。
unique()函数用来测试该shared_ptr是否是原始指针唯一拥有者,也就是use_count()的返回值为1时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