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说明
排序说明
对一序列对象根据某个关键字进行排序。
术语说明
稳定:如果a原本在b前面,而a=b,排序之后a仍然在b的前面;
不稳定:如果a原本在b的前面,而a=b,排序之后a可能会出现在b的后面;
内排序:所有排序操作都在内存中完成;
外排序:由于数据太大,因此把数据放在磁盘中,而排序通过磁盘和内存的数据传输才能进行;
时间复杂度: 一个算法执行所耗费的时间。
空间复杂度:运行完一个程序所需内存的大小。
算法总结
名词解释:
n: 数据规模
k: “桶”的个数
In-place: 占用常数内存,不占用额外内存
Out-place: 占用额外内存
分类
内部排序(使用内存)
插入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
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
堆排序
交换排序
冒泡排序
快速排序
归并排序
基数排序
外部排序(内存、外存结合使用)
比较排序与非比较排序
常见的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冒泡排序等属于比较排序。在排序的最终结果里,元素之间的次序依赖于它们之间的比较。每个数都必须和其他数进行比较,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在冒泡排序之类的排序中,问题规模为n,又因为需要比较n次,所以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²)。在归并排序、快速排序之类的排序中,问题规模通过分治法消减为logN次,所以时间复杂度平均O(nlogn)。
比较排序的优势是,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数据,也不在乎数据的分布,都能进行排序。可以说,比较排序适用于一切需要排序的情况。
计数排序、基数排序、桶排序则属于非比较排序。非比较排序是通过确定每个元素之前,应该有多少个元素来排序。针对数组arr,计算arr[i]之前有多少个元素,则唯一确定了arr[i]在排序后数组中的位置。非比较排序只要确定每个元素之前的已有的元素个数即可,所有一次遍历即可解决。算法时间复杂度O(n)。非比较排序时间复杂度底,但由于非比较排序需要占用空间来确定唯一位置。所以对数据规模和数据分布有一定的要求。
冒泡排序
介绍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描述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重复步骤1~3,直到排序完成。
演示
示例代码
package study1;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1 = new int[10];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需要排列的十个整数:");
Scanner getNumber = new Scanner(System.in);
for(int i=0; i<10; i++){
array1[i] = getNumber.nextInt();
}
//冒泡排序
for(int i=0; i<10; i++){
for(int j=0; j
if(array1[j] > array1[j+1]){
int temp = array1[j];
array1[j] = array1[j+1];
array1[j+1] = temp;
}
}
}
System.out.println("排序完成!");
for(int i=0; i<10; i++){
System.out.println(array1[i]);
}
}
}
理解
对相邻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顺序相反则交换,这样,每趟会将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浮到数组最后面,最终达到整体有序。
N个数字要排序完成,总共进行N-1次排序,每i次的排序比较的次数为(N-i)次,所以可以用双重循环语句,外层控制循环多少次,内层控制每一次的比较次数
每次循环都会将本次参与循环的数字中的最大的一个放置在最后,因而在之后的每次排序中所参与的数字会一次减少。
选择排序
介绍
表现最稳定的排序算法之一,因为无论什么数据进去都是O(n2)的时间复杂度,所以用到它的时候,数据规模越小越好。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不占用额外的内存空间了吧。理论上讲,选择排序可能也是平时排序一般人想到的最多的排序方法了吧。
选择排序(Selection-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描述
n个记录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初始状态:无序区为R[1…n],有序区为空;
第i趟排序(i=1,2,3…n-1)开始时,当前有序区和无序区分别为R[1…i-1]和R(i…n)。该趟排序从当前无序区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交换,使R[1…i]和R[i+1…n)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n-1趟结束,数组有序化了。
演示
示例代码
package study1;
public class 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11, 21, 4, 65, 32, 7};
for(int i=0; i
int minIndex = i;
for(int j=i; j
if(array[j] < array[minIndex]){
minIndex = j;
}
}
int temp = array[minIndex];
array[minIndex] = array[i];
array[i] = temp;
}
for(int k=0; k
System.out.println(array[k]);
}
}
}
理解
每次遍历数组,将所遍历的最小值放置在最前,每次完成一次遍历后,调整遍历的起始位置(同时也是将剩余数值筛选出所放置的位置),依次类推。
插入排序
介绍
插入排序(Insertion-Sort)的算法描述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插入排序在实现上,通常采用in-place排序(即只需用到O(1)的额外空间的排序),因而在从后向前扫描过程中,需要反复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后挪位,为最新元素提供插入空间。
描述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
重复步骤2~5。
演示
示例代码
package study1;
public class 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11, 21, 4, 65, 32, 7};
int current;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 1; i++) {
current = array[i + 1]; // 当前排序到的元素
int preIndex = i; // 已经排序完成的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
// 将当前排序的元素与每个已完成排序的元素比较
while (preIndex >= 0 && current < array[preIndex]) {
array[preIndex + 1] = array[preIndex];
preIndex--;
}
array[preIndex + 1] = current;
}
for(int j=0; j
System.out.println(array[j]);
}
}
}
理解
将第一个元素视为已经排序完成的元素,从第二个开始与排序好的元素比较,若待排序元素小于当前比较的排序好的元素,那么将该比较大的排序好的元素向后移动,再次将待排序的元素与前一个已经完成排序的元素比较,重复此过程,直到待排序元素匹配到某个已完成排序的元素时添加到其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