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018
2021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货币银行学试题
2021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一国国内经济可分为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四大经济主体,资金盈余部门是( )。
A.非金融企业和政府 B.金融机构和政府
C.政府和居民 D.居民和非金融企业
2.非金融企业负债的主要形式是( )。
A.贷款 B.企业存款
C.通货 D.证券投资
3.货币在( )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A.支付工资 B.缴纳税款
C.商品买卖 D.表现商品价值
4.利率与资金需求存在相关关系,即高利率增加了企业和个人借入资金的成本,会____资金需求。( )
A.正;刺激 B.负;抑制
C.负;刺激 D.正;抑制
5.一般而言,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是( )。
A.物价上涨 B.货币贬值
C.货币需求过多 D.货币供给过多
6.劣币驱逐良币律发生在( )条件下。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7.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 )的特点。
A.相对性 B.绝对性
C.长期性 D.稳定性
8.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T)强调货币的( )。
A.贮藏职能 B.资产职能
C.交易职能 D.盈利职能
9.人民币汇率制度不断改革,自2005年以后,实行( )。
A.固定汇率制度 B.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C.钉住汇率制度 D.完全浮动汇率制度
10.下列关于人民币发行管理方面的正确规定是( )。
A.发行库保存发行基金 B.业务库保存发行基金
C.发行库由商业银行管理 D.业务库由各级中国人民银行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的答案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1.按交割期限不同,金融市场划分为( )。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现货市场 D.期货市场
E.初级市场
12.对金融结构合理性与优劣程度的考察多采用功能视角,一般而言,金融的功能可概括为( )。
A.投融资功能 B.服务功能
C.风险管理功能 D.宏观调控功能
E.业务活动功能
13.下列各项中,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是( )。
A.流通中现金增加 B.居民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变化
C.商业银行变动超额准备金 D.通货一存款比率
E.准备一存款比率
14.关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名义利率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B.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为实际利率
C.通常在实际中能够操作的是实际利率
D.实际利率调节借贷双方的经济行为
E.名义利率对经济起实质作用
15.按照业务性质分类,金融机构分为( )。
A.商业性金融机构 B.政策性金融机构
C.公司制金融机构 D.合作制金融机构
E.股份合作制金融机构
16.商业银行的功能是( )。
A.充当信用中介 B.充当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转移与管理风险
E.降低交易成本
17.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要遵循的原则是( )。
A.盈利性 B.社会性
C.流动性 D.安全性
E.合理性
18.社会征信系统包括( )。
A.信用档案系统 B.信用调查系统
C.信用评估系统 D.信用查询系统
E.失信公示系统
19.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认为,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是出于三个动机,即( )。
A.盈利动机 B.交易动机
C.预防动机 D.投机动机
E.慈善动机
20.下列选项中属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是( )。
A.结算业务 B.代理业务
C.信托业务 D.贷款业务
E.承诺业务
三、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21.大部分国家的法律规定,中央银行不能直接在发行市场上购买国库券。( )
22.全球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由巴塞尔委员会制定,1988年以来,相继推出三个版本的“巴塞尔协议”。( )
23.货币作为价值贮藏形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收益性。( )
24.储蓄银行是以社员认缴的股金和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向社员发放的贷款为主要资产并为社员提供结算等中间业务服务的合作性金融机构( )
25.20世纪70年代以前,贸易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此后表现为金融全球化。( )
26.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
27.追溯历史,银行业最早的发源地是美国。( )
28.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和美元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
29.在直接标价法下,银行买入汇率小于卖出汇率。( )
30.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消除失业,即使社会提供工作机会与劳动力完全均衡,仍可能存在结构性失业和摩擦失业。(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31.基础货币:
32.利率市场化:
33.货币市场: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4.简述当代金融创新的表现与成因。
35.简述证券市场监管的原则与内容。
六、论述题(19分)
36.结合实际论述货币供给的过程以及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