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作业
一、填空题
1.( )和( ) 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
2.现代国际法主体应包括:国家、( )和( )
3.国家领土包括:领陆、领水、( )、( )。
4.任何国家及其企业或个人,如要对国际海底区域进行开发,必须向( )提出申请按照( )制的要求进行。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 )、( )。
6.国家的要素包括:①定居的居民;②确定的领土;③( );④( )。
7.《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的宽度为从测算领海的基线量起( )。
8.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是国际环境法发展史上的转折点,通过了《( )》,
9.领土变更是发生国家继承的前提,从国际实践中看,国家领土变更情况主要有( )、( )、( )、独立以及部分领土转移五种。
10.国际法律责任是指国际法主体对其( )或( )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1.( )指占有他国某块土地后,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受干扰地占有而取得该土地的主权。
12.毗连区是沿海国在其领海之外与其领海相毗连的海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 )海里。
13.外交保护是基于国家的( )权进行的。
14.庇护是国家的主权行为,是从国家的( )引申出来的一项权利。
15.1948年的《( )》是第一个世界性的系统阐明人权的国际文件。1966年在联合国主持下签署的《( )》、《( )》,这三个法律文件构成“国际人权宪章”,是现代国际人权法的基本文件。
二、判断题
1.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是国际法没有强制力。
2.国际法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的性质,但具有强行性质的原则不一定都是国际法基本原则。
3. 国家行为如构成国际不当行为,国家便应承担责任,而不问该行为是否有故意或过失。
4.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它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5.领空像领海一样,外国飞机可以无害通过。
6.多国河流一般只对流经国开放,国际河流一般对所有国家开放。
7.未经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的条约,没有法律效力。
8.在任何情况下,国家不因私人行为直接承担国际责任。
9.国际损害责任是指国际法主体在从事国际违法行为时造成损害而引起的国际责任。
10.国际法院的判决如没有得到执行,当事国得向安理会申诉,安理会应作成建议或采取适当办法执行判决。
11. 新国家只有经过多数国家的承认,才能成为国际法主体。
12.一般来讲,国家不能在外国法院被诉,但可以在外国法院起诉,外国法院可以接受对该国的反诉。
13.船舶在他国领水有无害通过权。
14.外国船舶和飞机未经许可不得通过和飞越一国的毗连区。
15.界河因自然原因发生改道时,界线应维持不变。
16.对空中的劫持行为的管辖,实质上是普遍性管辖。
17.《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缔约国的航空器可以自由通过其他缔约国的领空。
18.国际环境法形成为一门独立的法律体系是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
19.外交人员在接受国从事商务活动都享有民事管辖豁免。
20.国际组织的决议,国际会议上通过的宣言和声明,都是条约,均有拘束力。
21.未经宣战而进行的战争,不受战争法的约束。
三、单项选择题
- 国际关系史上第一个正式使用国际法的名称的学者是( )。
A.沃尔夫 B.边沁 C.奥本海 D.宾刻舒克
2.国际法是( )的。
A.联合国大会制定的 B.国际交往的实践中形成的 C.国际法学术团体通过的 D.自发产生的
3.国际损害责任是指国际法主体在从事( )活动造成损害而引起的国际责任。
A.合法 B.危险 C.国际法不加禁止的 D.国际法允许的
4.如国家未宣布建立专属经济区,则该范围海域是( )。
A.领海 B.仍为专属经济区 C.公海 D.大陆架
5.宇航员意外降落的国家或地方应立即把他们送还( )。
A.联合国外层空间委员会 B.联合国秘书长 C.发射国 D.登记国
6.给予使馆和外交人员特权与豁免的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采取( )。
A.代表说 B.治外法权说 C.职务需要说 D.代表说与职务需要说相结合的主张
7.新中国对旧中国所签订的条约和协定所采取的原则是( )。
A.一概继承 B.一概否定 C.区别对待,逐一审查 D.只承认建交国的条约
8.给外国人以国民待遇是指( )。
A.与本国公民相同的待遇 B.优惠于本国公民的待遇
C.一定范围内与本国公民相同的待遇 D.一定范围内与第三国公民相同的待遇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取得原始国籍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是( )。
A.血统主义 B.出生地主义
C.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 D.出生地主义为主,血统主义为辅
10.划定边界有若干个基本法律文件,其中母约是( )。
A.地图 B.边界谈判记录 C.边界议定书 D.边界条约
11.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制度是( )。
A.单一开发制 B.平行开发制 C.联合开发制 D.海底管理局开发制
12.外层空间与空气空间的界限迄今未确定,但最受重视的主张是( )。
A.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为界 B.以航空器向上飞行的最高限度为界
C.以大气层最外缘为界 D.以地球的静止轨道为界
13.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岸相邻或相向的国家之间大陆架划界应依据( )。
A.中间线原则划定 B.等距离原则划界 C.自然延伸原则划定 D.国家间依国际法以协议划定
14.依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外国航空器在一国领空( )。
A.享有无害通过权 B.不享有无害通过权 C.享有“两项自由” D.享有“五项自由”
15.按照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一国的外交部长向另一国的外交部长派遣的外交代表是( )。
A.大使 B.公使 C.驻办公使 D.代办
16.我国决定批准我国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机关是( )。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 C.人大常委会 D.外交部
17.条约正文部分一般规定( )。
A.缔约目的与宗旨 B.批准条件 C.当事国名称 D.当事国权利和义务
18.在下列的国家或机构中,有权向国际法院请求发表咨询意见的是( )。
A.联合国会员国 B.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国际法院规约》当事国 D.联合国大会
19.被称为“外层空间宪章”的文件是( )。
A.《外层空间宣言》 B.《外层空间条约》 C.《营救协定》 D.《责任公约》
20.一个人的国籍根据他的出生地确定,这是( )。
A.出生地主义 B.血统主义 C.混合主义 D.国籍主义
21.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 )。
A.割让 B.征服 C.先占 D.添附
22.国际不当行为的判断依据是( )。
A.国际法 B.国内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道义上的是非
23.缔约国在条约的执行与解释上发生分岐时,解决的方法是( )。
A.国际法院解决 B.仲裁法庭解决 C.联合国秘书处解决 D.按条约规定的程序解决
四、名词解释
1.国家主权 2.国际罪行 3.引渡 4.庇护 5.条约的保留
6.反报 7.国际法主体 8.登临权 9.国籍的抵触 10.“五大国一致原则”
五、简答题
1.简述国家承认中法律上承认的法律后果。 2.简述《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3.简述外层空间法的原则。 4.国家的基本权利。
5.引渡的基本原则。 6.公海上的管辖权。
7.为什么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 8.简述“南极条约体系”的主要内容。
9.简述各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和义务。 10.简述外交代表在接受国的义务。
六、论述题
1.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理论之争。
2.试述外交特权与豁免和领事特权与豁免的区别。
3.试述国际法院的管辖权。
4.试剖析传统和现代国际法上领土变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