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数组》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教学,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二维数组的定义,二维数组的引用的方 法;
掌握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材分析
选用教材为李腾编著的《编程语言基础——C 语言》,该教材由国防科技大学 出版社出版,教材特点如下:
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实用性,编排上面向应用,理论与实践有机 结合;
采用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各章节均有案例,贯穿整个课程进行难点讲解, 以实际应用作为突破口,使学生能够真实体验到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兴趣, 促进理解;教学与项目开发融为一体,浅显易懂,符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 3、实验实训环节结合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丰富。课程设计中案例学生熟悉。 本节课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 4 章的 4.2 节:二维数组。
三、学生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中职学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计算机专业知识薄弱,C 语言程序设计是他们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学习时较困难,入门较 慢。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中数组的概念他们容易理解,简单的一维数组对他们不 太难,但涉及二维数组的编程较为困难。
另外,中职学生对于上机实际操作要比学习理论知识更为有兴趣;简单的实验 项目都能完成,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也较差。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演示 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议一议,主动思 考如何解决;通过一个教学任务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本次课教学重点
二维数组的定义;
二维数组元素的引用;
在教学过程的叙述中,要抓住教学的重点、最能体现教学理念的内容和最能展 示教学艺术的环节,作较为详细的叙述。
2、本次课教学难点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二维数组的实际应用
3、难点解决办法
通过演示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并从一维数组入手,逐步引入二维数组的概念, 弱化实用性不强的细节;
围绕字符数组进行难点讲解,以实际应用作为突破口,使学生能理解二维数 组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针对难点设置上机实际操作内容,进一步掌握二维数组程序设计方法。
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布置任务项目,通过实践环节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 达到学习目的。
五、教学理念、方法及手段
本次课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念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讲 练结合等教学手段。
任务驱动:通过书上实例这一任务,掌握二维数组程序设计认方法。并掌握 相应知识点,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讲练结合:授课地点为计算机实验室,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互动形式。教学 过程中,适当安排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进行实际程序设计,通过运行调试自己 设计的程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程序设计的成功感受,加深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设计(时间分配)
1、任务提出,演示成果程序,明确目标,提出要求。(3 分钟)
演示程序成果,在屏幕上输入源程序,并运行。
任务分析:完成本次课的任务所需知识―――二维数组的应用。
2、知识回顾(3 分钟)
数组的概念,一维数组的定义,一维数组元素的引用,一维数组的初始化,注 意事项。
3、上机实训 1(3 分钟)
简单程序:用一维数组编程,实现在屏幕上显示 1,2,3……10。
(上机技能训练的操作、指导、辅导过程,以学生实际操作动手为主,教师进行 辅导指导、师生共同探讨完成,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考提问:如何输出一个表格。
4、导入新课(6 分钟)
通过练习 1,分析在屏幕上输出中存在的问题。
二维数组的定义,引用与初始化。
5、上机实训 2,(6 分钟)输出一个二维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上机实训 3:4.6 编程将数组 a[3][4]转置(8 分钟)
(1)调试程序时要注意观察程序运行情况。
程序出错原因,提醒以后编程时注意。
上机实训 4,从键盘输入年、月、日,计算该日是这一年的第几天(10 分 钟)
课堂小结及作业(5 分钟)
Question & Answer(1-2 分钟)
七、学法指导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地从事观察、分析、交流等活 动,使学生形成对计算机语言知识有效的学习策略。
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去选择合适的策 略,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
引导学生将所学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使学生觉得计算机有很用,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