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分布式ID生成
算法中最出名的Snowflake
算法。搞.NET开发的,数据库主键最常见的就是int类型的自增主键和GUID类型的uniqueidentifier。
那么为何还要引入snowflake呢?
INT自增主键
自增主键是解决主键生成的最简单方案,它有如下优势:
数据库本身负责主键生成,效率高
数据库本身保证主键顺序递增,方便存储和检索
相对应的,它也有如下缺点:
严重依赖数据库服务
强顺序递增,不易横向扩展
分库分表很难处理
不方便导入数据
上层应用在插入数据时,如果需要获知主键,必须再次查询
总结来说,INT自增主键在单机性能和主键严格递增上由很大的优势,但是在扩展性和分布式数据库上有较大限制
GUID主键
GUID(全局唯一标识符,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为128位(16字节),它使用太网卡地址、纳秒级时间、芯片ID码和许多可能的数字根据算法动态生成,理论上可以有2^128个结果,
所以产生2个相同的ID的几率非常小。
它的优点如下:
应用生成,解放服务器压力
生成的ID可以做到全库唯一,方便数据库分库分表、数据导入
缺点也很明显:
16字节太长,浪费空间
非顺序递增,增加数据库存储和检索开销
在做数据库主键选则时,如果系统较小,业务逻辑相对简单,可以考虑使用自增主键;如果业务复杂,涉及到分库分表分布式等,建议考虑GUID。如果认为GUID的缺点太影响使用,
可以考虑马上开始重点介绍的分布式ID生成算法 Snowflake
Snowflake是由Twitter提出并首先使用的分布式ID生成算法,使用它来生成分布式趋势递增的Id。
分布式
Id有分布式系统的节点自己生成趋势递增
主键非严格顺序递增的,而是根数时间顺序递增,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存储和索引的效率
算法讲解
总长度为64位长整型(8字节)
1位:首字节固定为0,来保证所有生成的数据都是正数
41位:第2到第42位工41字节,用于生成毫秒级时间戳,计算大概(2^41−1)/(1000∗60∗60∗24∗365)=69 年,对于一般系统来说绝对够用。
10位: 第43位到第52位为工作机ID,可表示2^10=1024台设备,一般高5位表示机房Id(datacenterId),低5位表示工作节点ID(workid)
12位:第53位到第64位表示序列号,2^12-1=4095
综上算法,表示单机每毫秒可以提供4095个Id,所有机器每毫秒可生成4095*1024=4194304个Id。
它的优点如下:
应用生成,解放服务器压力
生成的ID可以做到全库唯一,方便数据库分库分表、数据导入
8字节,长整型,节省空间
趋势递增,方便数据存储和查询
如何在.NET中实现该算法呢?下篇博客重点揭晓。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eafly/p/10080774.html
.NET社区新闻,深度好文,欢迎访问公众号文章汇总 http://www.csharpk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