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高度 = 人生的高度

大家好,我是Z哥。


我们每个人,每天要和很多不同的人打交道。我相信下面的场景每个程序员都有遇到过,

  • 业务方在某个模块下新提出了一个功能,但是你希望做新功能之前先把这个模块的低质量代码重构一下。但是,不管你怎么摆事实讲道理,还是得不到同意,只能赶鸭子上架,继续将就着。

  • 发现最近某个技术比较火,自己实际捣腾了一下,发现的确不错。然后balabala整理一堆理由想在项目中实践运用,得到的又是一盆冷水。

  • 更常见的是,你与其他人沟通的时候,比如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等。经常会出现,同一件事你理解这个事情是A,对方理解这个事情却是B的情况。

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待类似的事情,以及怎么处理的,欢迎在留言区分享给大家。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对此是束手无策的。好像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地和对方“在同一个频道”,最终的结果并没有什么改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每个人与其他任何一个人之间都隔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它的名字叫「认知」

没错,任何人,区别只在于鸿沟的距离大小。

举个很简单也很常见的例子。

大明苦口婆心地跟小明说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多增长见识,对自己的事业、人生都有帮助,小明却认为什么文化、知识都没有用,遇到事情还得靠钱、靠关系、靠运气。

于是,大明所有的建议压根就不会起作用,看上去小明总会固执地寻找理由,固执地放弃努力。

可以用演绎推理中最简单的「三段论推理」来解释例子中的两个人为什么会秉持不同的观点。

三段论在传统逻辑中,是在其中一个命题(结论)必然地从另外两个命题(叫做前提)中得出的一种推论。这个定义是传统的,可以宽松地从亚里士多德的《前分析篇》Book I, c. 1中推出来。希腊语“sullogismos”的意思是“演绎”。对传统意义上的三段论的详细描述参见直言三段论。

三段论由三个部分组成: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逻辑上,结论是于小前提之上应用大前提得到的。大前提是一般性的原则,小前提是一个特殊陈述。
维基百科

在这个例子里,大明的情况是:

  • (大前提)一个人要想事业、人生有所成就,必须要在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多增长见识

  • (小前提)小明是人

  • (结论)所以小明要在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多增长见识

小明的情况则是:

  • (大前提)一个人要想事业、人生有所成就,关键在于钱够不够多,关系够不够硬,运气够不够好。

  • (小前提)我是人

  • (结论)所以我学习知识什么没用,得想办法有更多的钱、更多的关系、更好的运气。

你会发现主要的不同就在于「大前提」不同,而这就是认知能力。

很明显,客观的来看,想要获得更多的钱,靠运气是靠不住的,天上可能偶尔会掉下一个馅饼,但不会天天掉。所以相对来说,决定你能获得多少金钱的是你能为社会创造多大的价值,其中的一部分就是你的回报。

然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就是得有知识,光靠蛮干可不行。因此,例子中谁的认知能力更胜一筹已经很明显了。

不过,影响一个人认知能力的因素有很多,知识、智力、经验、文化、三观等等。所以可以说,认知能力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最好体现。

认知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你能不能看到那些大多数人看不到的“事物”。这也是决定一个人能否从一群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这个很好理解,两个人从同一个地方去往同一个目的地。其中一个人看到了五条可以达到目的地的路,而另一个人只看到了一条。自然前者更容易找到更好、更快的路线。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曾经提出过「个人构念论」的观点。

个人构念即由个人过往的见识、期望、评价、思维等等所形成的观念。

当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场景时,一个人的脑海里便会呈现出他以往的经验来对该问题或者场景做出判断。

当你的认知能力很低时,脑海里的个人构念就会趋向于单一,缺乏弹性。

因此遇到问题时,你的个人构念所提供出来的对策就很狭窄,但却成为了你的全部,你误认为这就是所有的、最好的对策,没有其他的可能。

随着你见识的更多、读到的更多、经历的更多,你就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和经验,你的个人构念就会越丰富、越饱满,认知能力也会更好。

所以,一个人强于另一个人,本质上是一个人所看到、所相信的东西,胜过了另一个人所相信的东西

大道理都“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不自觉的陷入到认知的误区中。

最常见的就是,「总觉得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与我不同的是错的」。因此,在与其它人的沟通中,总是带着以“挑错”为核心的思路进行。如果说服了对方他是错的,那么是我牛逼;而如果他是对的,那么也就哈哈一声,不了了之。

还有就是「盲目迷信所谓的高级认知」。每次看到那些高大上的XX认知模型/思维模型,不由肃然起敬,在内心疯狂call666。但是殊不知,这些高端的、经过抽象后认知模型要对自己产生实际价值,必须得与你自身结合起来。单单追求“高端”,而不经过“落地”的打磨,对你的认知提升其实没有一丁点帮助,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

我们容易陷入的认知误区和之前文章里有提到过的「达克效应」(人总是习惯高估自己、低估别人)是类似的。

而且认知误区这个“黑洞”吸力非常强,不管你的学历是多么的高,你的年龄是多么大,经验多么丰富,都很容易掉进去。

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认知能力的高低无法被量化,只能通过对比来得到一个相对的高和低。

而对比的客观结果作为当事人的你是“看不到”的,因为有「达克效应」的存在。只有借助一个旁观者、某个第三方才有机会得到一个客观的对比结果。

反而像专业性、技能的熟练度之类,会直观的反映在你做事的出错率、花费的时间上。衡量起来相对简单的多。

网上有一张很出名的图把认知能力的四个阶段和达克效应两者结合起来了。(看最后一行文字和坐标中的曲线就好了,其它的可以忽略)

640?wx_fmt=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后一行文字中的认知能力的四个阶段,猎豹CEO傅盛之前在他的个人公众号里有过解读,很精彩,我就直接引用原话了。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傅盛认知三部曲之一: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认知能力既然没法量化,那怎么自我提升呢?

我的观点是,调整好心态,不要抱着非得争个高下的“对比”心态;而是借助与他人的“对比”,求同存异,不断丰满自己的认知模型

认知的不同,其实就是视角不同。那么「求同存异」就是借助别人的“眼睛”,把你没看到的,但是他们看到的部分内容当作是资源,你从中取那些逻辑合理、自洽的观点补充到自己的认知模型中,让“雪球”越滚越大。

640?wx_fmt=png

这又是一个正向闭环。我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也有提到过,最长效的办法,总是会体现为一个正向闭环

在这里的提升认知的方法上,思路分为两种。

01靠别人
第一种思路是前面提到的「靠别人」。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人脉是很重要的。但是为什么很重要?是因为这些人脉能给你介绍一份好工作?或者在你缺钱的时候能借你钱?又或者是在你的关键时刻能帮你一把?

其实这些只是对人脉相对低阶的运用。

每个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并不是他有多大的权利,多有钱,而是他的认知能力。通过利用人脉资源来帮助你认知一个事物,可比你自我提升对某个事物的认知高效的多。

那些真正称得上本质的东西都应该是「一元」的,只有得到「因为……就一定是……」才算把一个东西给真正给“吃透”了。比如,

  • 因为万有引力,所以东西一定是往地面上掉。

  • 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你只要一直往前走,总会回到原地。

  • ……

但是,现实是,已经被洞察到「一元」的事物微乎其微,大部分都还在半路上,并且新的未知事物还在不断增加。

因此,利用别人的认知帮你看到一个事物你所看不到的内容,是那么的具有含金量。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越厉害的人越喜欢倡导大家找比你更厉害、更懂行的人去聊天、沟通的原因。

怎么去“借别人的眼”帮自己提高认知呢?按顺序带着下面的5个问题去聊。

1. 你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2. 你是站在哪个主体为视角来看而得到的结果?
3. 对方的不同观点你觉得是站在哪个视角来看的?是不是与你的视角不同?
4-1. 如果相同的话,他的逻辑是否合理、自洽?与你的观点谁更接近本质?
4-2. 如果不同的话,他的逻辑是否合理、自洽?
5-1.(接4-1)「求同存异」保存那些更接近本质的内容。如此一来,你对这个事物在当前视角的理解会更加深入,更接近本质。

640?wx_fmt=png


5-2.(接4-2)如果是的话,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吸收下来,这样你对同一个事物的理解就能比单一视角的人看到的内容更多。

640?wx_fmt=png

02  靠自己
但是受限于自己的人脉、资源等等因素,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靠自己来提高认知能力。那么,「靠自己」的话该怎么做呢?

我的办法是,把一件事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发散考虑。

640?wx_fmt=png

可以理解为,利用发散,倒逼自己做更多的「穷举」,倒逼自己站在更多不同的视角考虑。虽然每个视角不一定能看的多深,但是至少比单一视角看到的更接近真实的全貌,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

具体做的时候我建议你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大致是下图这样的结构。拿前阵子房贷利率调整的例子来示范一下。

640?wx_fmt=png

再示范一个例子,关于「成长」这件事。

640?wx_fmt=png

很容易吧:D

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需要自己作出无数的决策,而决策与认知是相互捆绑的,认知是决策的上游。认知能力越高,决策的有效性也越高

所以,一旦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自然也更容易在工作、生活中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如果你想趁上大势,踏准节奏,借助趋势的力量成就自己,那么提高认知能力是你的必修课。

不过,正如前文所说,影响认知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人类完整的认知体系是错综复杂的。我们这篇聊的也只是窥豹一斑,只是为了让你在人群中能更机会脱颖而出。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

这篇呢Z哥先向你阐述了「认知」这条鸿沟在工作生活中对我们的影响。

其次,我向你强调了,「认知」是你在一群人当中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然后,我让你认识到了认知是分为4个阶段的。想要跨过认知的误区,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关键在于利用他人的“眼睛”,求同存异。

除此之外,自我提升认知的方式就是多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去考量。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有个小实验,你有兴趣的话可以试一下,感受一下自己的认知提升过程。

就是把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问自己下面三个问题:

  • 当时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 这件事对你后续产生了什么影响?

  • 现在,你又是怎么看待当时这件事的?

会很有意思,希望你能试试。


推荐阅读:

640?wx_fmt=jpeg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313322.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VSCode开发.NETCore项目入门(1)设置中文语言环境

安装VSCode最新地址:https://code.visualstudio.com/,下载后安装即可配置语言环境打开安装好的VSCode软件,可以看到刚刚安装的VSCode软件默认使用的是英文语言环境,如下图:使用快捷键【CtrlShiftP】来配置,…

微软100题第11题

参照:http://blog.csdn.net/caryaliu/article/details/8107089 参照:http://blog.csdn.net/lalor/article/details/7626678 把二叉树看成一个图,父子节点之间的连线看成是双向的,我们姑且定义"距离"为两个节点之间的个…

.NET Core 3.0】框架之十三 || 部署攻略

本文有配套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8096866/?p9一、部署1、WIN_独立部署感谢群里(白云)小伙伴,博主 小淋科技 提出的方案(需要 netcore2.1 ),我竟然忽略了,该打该打,官档都读…

Python import以及os模块

转自:http://jianpx.iteye.com/blog/486466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7838438-id-4087978.html Import: 1. import 实际上是python虚拟机把当前的globals()和locals()传进__builtins__.__import__内置函数了,所以实际上干活的是那个__import__函…

.Net Core3.0 配置Configuration

准备.NET core和.NET项目配置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支持的也更加丰富了比如命令行,环境变量,内存中.NET对象,设置文件等等。.NET项目我们常常把配置信息放到webConfig 或者appConfig中。配置相关的源码https://github.com/aspnet/Exte…

asp.net core 3.0 中使用 swagger

asp.net core 3.0 中使用 swaggerIntro上次更新了 asp.net core 3.0 简单的记录了一下 swagger 的使用,那个项目的 api 比较简单,都是匿名接口不涉及到认证以及 api 版本控制,最近把另外一个 api 项目升级到了 3.0,还是遇到了一些…

由微软100题“求和不用for while”引出的static类成员的知识

转自:http://www.cnblogs.com/gysm/archive/2011/09/16/2179277.html C类中谈到static,我们可以在类中定义static成员,static成员函数!Cprimer里面讲过:static成员它不像普通的数据成员,static数据成员独立于该类的任意…

MCN是啥?了解一下这5个互联网热词

骗子刷量,黑吃黑半斤八两前几天一件事火爆了互联网圈,一场搞笑的骗局,一场蜂群传媒导演的“僵尸舞台剧”:一条一夜爆红的视频 流量却为0!。一个电商商家卖产品有投放需求,找到了微博上一家 MCN 机构的一个女…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去外包公司?

前言在我离开上家公司之前,我的直属领导找我聊了一番。除了问候我有没有找好下家之外,还千叮咛万嘱咐我千万不要去外包公司,否则会在简历上留下无法磨灭的污点。当时的我对于外包公司的了解并不深,只是道听途说外包公司很坑&#…

友浩达优选上新,原生态农产品,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大闸蟹还在热卖,需要的同学可以访问 各位一直支持队长的朋友们友浩达优选上新了本着为大家推荐好东西的想法商城里上架的商品都是队长亲自挑选有质量保证的口碑好商品这次,来看看队长又给大家带了哪些好东西本次上新全是各地优选原生态农产品食品优质、安…

树莓派4上跑 .NET Core 3.0,这次,真·64位!

导语前不久我写了一篇《Gentoo由于 Windows 10 IoT Core (以及上面的UWP们)暴尸荒野而苟且偷生使用 Linux 的我,已经彻底开荤了。最近我发现有个叫 Gentoo 的 Linux 系统,支持树莓派4的64位CPU。项目地址:https://gith…

asp.net core 使用 AccessControlHelper 控制访问权限

asp.net core 使用 AccessControlHelper 控制访问权限Intro由于项目需要,需要在基于 asp.net mvc 的 Web 项目框架中做权限的控制,于是才有了这个权限控制组件,最初只是支持 netframework,后来 dotnetcore 2.0 发布了之后添加了对…

Caffe 增加自定义 Layer 及其 ProtoBuffer 参数

转载自:http://blog.csdn.net/kkk584520/article/details/52721838 http://blog.csdn.net/kkk584520 博客内容基于新书《深度学习:21 天实战 Caffe》,书中课后习题答案欢迎读者留言讨论。以下进入正文。 在使用 Caffe 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

.NET Core 3.0愈加成熟,微软将不再把.NET Framework API移植给它

目前 .NET Core 3.0 拥有的 API 总数约为 .NET Framework API 的 80%,剩下尚未从 .NET Framework 移植到 .NET Core 的 API,微软考虑以开源的形式发布。微软方面表示,通过 .NET Core 3.0,他们现在已具备轻松移植现代 workload 所需…

参加 JSConf China 2019 是怎样的体验?VS Code 和 TypeScript 都很火

JSConf China 2019 于 10 月 19-20 日于上海尚浦中心举行。很高兴作为讲师参加这次的 JSConf。Day 1在 Day 1 给大家聊了聊 The Beauty of TypeScript。简单总结下我讲的 TypeScript 的 session。千言万语,汇聚成下面两页的 PPT。TypeScript 的使用场景(…

Caffe阅读代码并修改

这个教程是最好理解的了 http://city.shaform.com/blog/2016/02/26/caffe.html 主要分成四個部份來講。首先是整個 Caffe 的大架構,以及一些重要的元件。 其次,我也研究了如何自己新增一個 layer。 接下來,再重新回到 Caffe 做更深入的解析…

ABP v1.0正式发布

经过长时间的开发终于发布了ABP v1.0!感谢为该项目做出了贡献的你~https://github.com/abpframework/abp/releases

Ubuntu下用eclipse调试caffe code

本文地址:http://blog.csdn.net/mounty_fsc/article/details/51089864 1 运行范例脚本train_lenet.sh Ubuntu下终端行执行train_lenet.sh可训练lenet-5(详细情况参考其他教程),能直观地看到lenet训练起来带情况。 train_lenet.sh…

idea使用jar包依赖,替换掉项目依赖

idea使用jar包依赖,替换掉项目依赖最近遇到了个问题,父子项目中,原本一个项目在idea下默认是项目依赖于另一个子项目,但是由于当前开发分支里不包含相应的代码,最新代码在别的分支,导致项目依赖时&#xff…

C#中Array.Sort()方法分析

Array.Sort()是在我们日常工作中非常常用的函数,不需要自己编写排序算法就可以方便的对数组进行排序。利用Array.Sort()排序具有以下特点:排序是不稳定的采用内省排序(introspective sort)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内省排序。内省排序会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