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头哥侃码的第244篇原创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
我觉得,有时候这个词其实不准确,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成长经历及运势不同,所以对 “尝试” 俩字的理解也就不同。
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来自父母,而客观感受却被考试、成绩、升学,以及跟隔壁老王家的孩子比较等因素消磨殆尽。
这好不容易把学习生涯熬过去了,一脚跨入 “梦寐以求” 的社会生活,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挺起胸膛去体验社会,但结果几年下来,却被现实折磨的体无完肤。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差不多活的像一台机器,每天程式化的执行着由别人设定好的程序,结束之后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躺在了床上,闭上眼睛,又一天过去了。
什么理想啊,什么愿景啊,基本都被生存压力彻底的灭绝了。
不过我天生就爱折腾,即使在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屡次遭受失败,跌落低谷,也会把这些经历设想成是佛祖的眷顾,逼迫我领悟到逆境艰辛,感受人生的不易。
你瞧,这心态摆正了,看啥都顺眼了,这运气自然也就变好了。
这不,在职业生涯即将进入最后一程的时候,我离开了为之奋斗近八年的前公司,裸辞加入了一家开源创业公司 -- 深圳支流科技(Apache APISIX背后的商业公司),并与志同道合的几位朋友一起,站在开源商业化的浪潮之上,利用科技创新为大家提供产品与服务。
这一眨眼的功夫,四个月过去了。
我一直琢磨着想跟大家唠些什么,但却因为忙碌与出差的关系,所以直到今天才在一个失眠的夜里抽出空闲,用最真实的文字向朋友们汇报下情况。
1
为什么我们选择远程办公?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无意中聊起 “远程办公” 带给我的酸甜苦辣,我因为多喝了几杯,所以一唠叨起来就没完没了。
离开酒桌的时候,有位朋友提议我也写一篇。
回望我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虽然曾无数次幻想过那种 “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的工作节奏,但似乎从来没有尝过 “自由” 的滋味。
我是4月12日正式官宣加入API7的,作为除创始人之外的第一个合伙人,还是感到非常庆幸的。因为温铭(CEO)和王院生(CTO)都在珠海,而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所以在温铭问我有没有意向加入他们的时候,我说:“咱之间隔着两千来公里呢,咋加入啊?“
温铭朝我摆了摆手,并满怀自信的对我说:“我们支持远程工作!我们现在大部分小伙伴都是远程,一般通过 Slack,通过 GitHub,通过谷歌文档,通过邮件把大家内容串起来。”
我听完后有些惊讶,单从这一点我就非常佩服几个创始人的勇气和胆识,也非常感谢他们对员工的信任。
因为在我的认知里,相互信任是允许远程工作的基础,而缺乏信任是很多公司不接受远程工作的核心原因。
不过也不奇怪,这种情况在国内特别严重,但远程办公在国外却不是一件稀罕事。
对于API7来说,从2019年公司建立之初就开始实行远程办公,主要两个原因:
▌第一,联合创始人的出身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温铭(CEO)和王院生(CTO)都定居在广东珠海,像这样的国内三线城市几乎是不可能吸引到优秀人才的,再加上他俩与OpenResty社区的一些渊源,所以公司早期的一批员工都来自社区的PMC与Committer。
所谓 “环境造就人才”,这些小伙伴多数都聚集在一线(或准一线)城市,甚至是欧美发达国家,所以远程办公一定是必然的选择。
▌第二,人才不应该有地域限制
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我们也不希望一些朋友因为地域的限制而无法加入我们。
以我为例,如果当初他们强制我去深圳或者珠海,那这次合作也就不可能开始了。
另外,对一家以Global为目标的公司来说,即使迈出的第一步是国内市场,但只要你基于开源的开发模式,所以一开始就注入了远程工作的基因。
软件工程是一项以脑力劳动为主,协同作战为辅的知识活动,而且还会受团队成员技能与知识水平的影响,所以远程办公的最大挑战是 —— 管理和沟通效率。
在我看来,远程办公长远来看优势不少,短期来看却困难重重,但事业还得不断往前推进,关键是能否把远程办公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更好地遏制其劣势。
不过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凡事皆是权衡。
理论上讲,远程办公不仅不用天天上班打卡,而且还可以一边旅行,一边做你喜欢的工作,但由于欠缺监督而可能出现的惰性现象,或者无法及时与同事见面而产生的孤独感,以及沟通效率的大幅下降,会让你在某个深夜热泪盈眶,内心不安。
有人说,既然你选择了自由,那你就得忍受孤寂。
嗯,有道理,人生本来就没什么命中注定,向左或者向右,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有自由,就一定有代价。
2
千万要注意,远程办公后的孤独感与凝聚力
对我,或者说习惯于 “坐牢式” 工作制度的人来说,远程办公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工作方式,因为它代表着自由。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在你拥有自由的同时,也将伴随着一定的孤独感。
这很好理解,在史前我们就已经集体捕猎了,以后又有了氏族、聚落,人类习惯于群体化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无论是进食、睡觉、迁移等行为都以集体为单位,彼此间相互关照,相互协助。
想象一下,你和你的团队每天朝夕相处,虽然大家平时矛盾重重,争吵不断,但在休闲时光却能和小伙伴们打一盘王者荣耀,或者在夏季团建中喝上两杯啤酒,吐吐槽,撒撒泼,这样的场景还是十分让人怀念的。
在我看来,线下集中办公的好处就是大家可以随时沟通,可以互相见证大家的努力时刻,不论是在公司内还是在外聚餐,时刻都能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大家每天在一起碰撞,你说创意也好,你说灵感也罢,脸对着脸往往要比一个人对着冷冰冰的屏幕要真实,容易唤起激情和共鸣,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走到技术大佬身边 “结对编程”。
这样几次下来,企业成员的凝聚力会提升很多,整个团队甚至公司氛围也会很活跃。
反观远程办公,你和团队成员之间不仅无法见面,而且也无法得知彼此的心情与面部表情,这种感觉像极了一个感情细胞较浓且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异地恋男生。因为稍有风吹草动,他就会怀疑对方是否还爱他?是否在针对他?
毕竟平时只能通过冰冷的手机去传递信息,无法像平常情侣一样感受到对方的拥抱对方的吻对方的体温,这多少有些缺失了安全感。
以我为例,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我除了出差之外基本一直在家工作。
虽然我很享受这份久违的寂静,也很感激能和我的神奇团队一起工作,但我还是被一个名叫 “孤独” 的恶魔折磨的死去活来,而且它还时刻影响着我的工作效率,影响着我与队友的联系,影响着我的心理健康。
为此,我还查阅了不少《远程办公状况报告》,没想到有超过20%的远程工作者都会觉得孤独,甚至觉得 “孤独” 才是最大的工作障碍。
写到这里,也发泄地差不多了。
还好我这个人比较务实的,虽然嘴不饶人,但身体还是趋于改进的,所以下面我就来说说 —— 在远程办公模式下,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改善 “凝聚力” 与 “孤独感” 的?
▌远程办公,你需要一些“仪式感”
每周的某一天(时间不限),每人在工作群中一起发一些自己家对面的风景(或者同时联网唱同一首歌)。
目的 = 换句话说就是,重要的不是 “在做什么”,而是“我们一起在做什么”。
▌线上的早会制度
这两项制度是远程工作提高效率的基本保障。
例如,早上10点在腾讯会议上开视频会议,每个人打开摄像头,并沟通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每个人的任务是什么,并在3分钟内陈述完毕,列出“1、2、3”。
目的 = 彼此都知道,谁在我左边,谁又在我右边,我们 “一起开工了”。
▌组建王者荣耀战队,每周玩几把
王者荣耀分工明确的团队配合在一起才是最厉害的,只有每个人都明确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这样的团队才是最有执行力,最有凝聚力的。
在前公司工作期间,我几乎每周都会和小伙伴们一起五黑,来到新公司,也不例外。
3
远程办公带来的最大弊端是效率降低
2020年春节期间,因为疫情的突然爆发,让几乎各行各业的人都体验了一把远程办公,也让众多的远程办公软件兴起,钉钉、企业微信、Zoom、腾讯会议等等。
当时,我曾向公司提交了远程办公方案,但却被CEO否决了。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觉得,一是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二是缺乏信任,三就是不接受低效率。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远程办公,无非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不在同一空间维度的人拉到一个由技术创建的虚拟空间里进行协作交流,与在同一空间下人与人的直接交流,这种模式一定会产生信息传递失真。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件事情,如果不是当面说,通过文字你很难跟对方说清楚。
有道理,但这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人和人沟通的信息输入源并非只是语言这一种介质。人在尝试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的时候,会通过多种方式传递内心所想,包括但不限于语言、肢体动作、表情、语气等等。这些传达方式既是有效表达你的内心思想的介质,同时也是你有效地接收对方所思所想的方式。
人与人的沟通,在输出上我们会通过不同的介质进行输出,同时又会根据对方的不同的反应来揣测对方的接受程度,而远程办公工具的一个弊端就在于,它或多或少地遏制了我们的交流沟通方式,切断了我们的沟通介质,直接导致我们对沟通对象的接受程度或表达思想的理解程度降低。
这很容易造成一种现象 —— 我们永远在思考以及确认对方的反应,却一直得不到反馈。
好了,客观原因说完了,再来说下主观原因。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兴趣爱好十分单调,除了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基本都泡在健身房。为了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我聘请了一位专业的健身教练帮我制定饮食和训练的计划, 并监督自己严格执行。
有人说,你真是有俩骚钱没处花了,计划的执行还需要别人来监督?
当然,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无论工作还是健身,想要克服这些惰性可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集中式办公模式下,因为大家每天相见,甚至你的上级就坐在你的对面,即便你打个哈欠,他也会闻到你昨天晚上吃的饺子是啥馅,但在远程办公的时候,由于欠缺上级监督和工作氛围,再加上一些管理者缺乏管理经验,这就很容易放大你的惰性,最终导致出现效率低、走弯路、错误失败等结果。
写到这里,大道理也说的差不多了,下面我就来说说 —— 在远程办公模式下,如何最大限度的提升工作效率?
▌每月固定 “面对面”,能碰头就碰头
从远程办公的第一天起,我非常珍惜每一次的在线交流,并且到有人的地方去显得越来越重要。只要有机会,无论何时,我一定会尝试与我工作相关的人碰头,不管是同事,客户或者合作伙伴。
另外,每月公司会固定一个时间点让大家到珠海,一是团建+促进感情,二是同步信息,避免走偏。
不过由于当前疫情的零星爆发也给跨省相聚带来了障碍,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会利用参会、Meetup等期间碰头。反正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有机会的话,我们就尽量把大家凑在一块,甚至只是喝两杯咖啡,聊聊家常,也会有所收获。
▌制定一份 “正常工作” 的时间表
远程工作了一段时间我才明白,即使我的时间表是弹性的,但我还是不能真的期待一直以非正常的时间工作,也不能24小时都在工作。
因为我身边大多数人都有着 “正常” 的作息规律,所以如果我不调整,那我的生活社交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当我好不容易空下来的时候,却发现别人都在上班,所以除非你天生异类,喜欢独处,与世隔绝,否则还是按照正常上班族的时间来安排工作会比较好。
最后,我来晒一下这份 “正常工作” 的时间表(如果出差就另当别论)。
……
早上7:00 – 起床,打开咖啡机,穿衣洗漱吃个早餐,然后拿着咖啡开始一小时的阅读。
早上9:00 – 来到办公点(或自家书房),一边写昨日工作小结,一边梳理今天工作内容,然后准备工作。
早上10:00 – 公司在线晨会,结束后是待办事项+单独沟通。
早上11:30 – 到健身房,无氧60min+有氧30min,然后洗个澡,吃午饭。
下午13:30 – 回到办公桌前,查看邮件+留言。
这个时间段,我一般会和用户/客户进行交流,或是邀约下某些企业进行一对一的当面沟通。比如近期的进展,或者解决方案的跟进,也会和一些潜在用户做下交流。
我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确保能与客户之间最近距离的交流,增加信任感。有时候,我也和他们讨论APISIX中的技术问题,也谈论一下其他话题:比如职业发展、架构选型等等。
下午15:30 – 如果不出差,我会用2-3个小时进行运营相关的工作,比如用户案例转译、输出,或者Committer、PMC等人物采访,或者外部合作、Meetup讲师邀请等事件的处理。
下午18:00 – 吃个简餐,填饱肚子为主。
下午18:30 – 技术分享时间,无论是参加沙龙还是技术大会,所有的输出物我都会在这个时间点去准备。不过有的时候,我也会利用这个时间去写自己的公众号,或者拍自己的微信视频号。
下午20:00 – 整理下办公桌,走到阳台上,听一些得到专栏,或者极客时间,或者百家讲坛,一来为了调解下一天的情绪,二来为了丰富下知识面,为写作提供一些素材。
晚上21:00 – 看看儿子的作业,或者陪他说说话。
晚上21:30 – 洗漱完毕,刷刷抖音,跟媳妇唠唠嗑。
晚上23:00 – 时间差不多了,如果心情不错,也来了灵感,那就继续写点,要不就关灯睡觉了。
第二天,睁开眼睛,循环又开始了。
写在最后
这些内容就是我三个月的远程办公实践,有自由,也有代价。
与之前相比,我能控制的时间和精力变多了,但在工作中的效率却下降了,孤独感也增多了,所以这更考验我自己的规划能力,也更考验自身的心态。
当然,环境在变,事情在变,人也在变,不可能像一个机器人似的简单重复。
我相信,我将继续行走在开源的大道上,所以带有远程办公的基因也会越来越融入我的生活,就像前几天我媳妇问我的那样。
“看你现在比以前忙碌多了,但心情却愉悦了很多,你说你是不是犯贱?”
“嗯,我的确有点贱,但我很享受。”
“那么你打算以这样的节奏走多久?”
“不知道,不管结果如何,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媳妇笑了,看了看天花板,自言自语地说:“人生吧,就是不停地告别过去,再不停地遭遇当下。”
“你吧,就是这么个性格,没救!”
我看了她一眼,问她:“啥性格?”
“贱骨头呗!”
我俩对视了一会,彼此都笑了。
-----------------------
为了方便进行探讨和交流,我为大家建立了一个读者群,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欢迎大家加我微信(备注:公众号),我拉大家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