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3.14 % 的人关注了
爆炸吧知识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想必大家对这句话耳熟能详,但却不知道这名言背后的作者是谁吧?
其实,他就是与牛顿争论微积分优先权大战中的大佬:莱布尼茨。
博览群书 天赋异禀
1646年,莱布尼茨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莱比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他的爸爸是莱比锡大学的伦理学教授,妈妈是教授的千金小姐。
6岁丧父,但他的爸爸给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一座包罗万象的私人图书馆。
由于他太想念爸爸了,常常跑进爸爸的小书房寻找慰藉,在书海乐园中安静地徜徉,阅读难度系数高的拉丁文书籍。
莱布尼茨小小年纪天资聪颖,自主学习能力就很强了。
12岁,他自学拉丁文、希腊文。
15岁,他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还学习了哲学、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等。
少年时期的娃儿都在玩玩具,而他却显得与众不同。
他常常跑到一片森林里独自漫步,人家可不是纯粹散步看风景,而是在进行心灵上的思想与孤独的漫步,满脑子想的是哲学问题。
因此,这种小癖好造就了他思想活跃,不盲从,有主见。
19岁时,他顺利拿到了法律学士学位,就读期间还发表了不少哲学、法学论文。
过了一年,20岁的他,竟然发表了被后人载入史册的《论组合术》的哲学论文,创立了数理逻辑的新思想。
于是他傲娇地昭告天下:我的组合术可是包含“有关发现的整个逻辑学”,是“所有科学的钥匙”。
写完惊天著作后,他给自己设定了下个小目标:拿下莱比锡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
然而,教授们一看这小孩,如此年轻便写下了许多惊人著作,心想录取他不就是碾压我们的智商嘛。
所以,他被学校以年龄过小而无情拒绝了,再加上母亲过世,伤心过度的他离开了故乡。
过了一年,他就读于奥特多夫大学,并发表了一篇论文后,便拿下了法学博士学位。
这时,学校看重了他的才华,聘任他当法学教授,但他却不想当老师便拒绝了。
1667年,他被介绍到当时帝国中最有权势的美茵茨选帝手下工作,从事法学研究,并开始投身于政治和外交活动。
成名在望 不被青睐
1672年,莱布尼茨以外交官身份出使巴黎。到达后不久,机缘巧合下,他结识了荷兰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惠更斯。
一看到大师,他心想,要想成为全能型天才,是时候补补数学和物理学知识了。
于是,他决定拜惠更斯为师,学习数学物理知识。
令人惊讶的是,经过大师一番指点,加上他的学霸气质,一个文科出身的他,竟然发明出了旷世绝今的数学理论:微积分学。
1684年,他发表第一篇微分论文,定义了微分概念,采用了微分符号dx,dy。
1686年,他又发表了积分论文,讨论了微分与积分,使用了积分符号∫。
1675年,“双十一”的那天,他便已完成一套完整的微积分学,使无数学子累成狗。
然而,人红是非多。
他的微积分学却被人指责抄袭,还掀起了一场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神仙打架:他与牛顿爵爷的微积分优先权之争。
这成为了当时欧洲大陆与英国数学界最大的公案,两人一路掐架到了英国皇家学会。
然而,他未曾想到,那儿的会员们大都是牛顿爵爷的好基友,找他们求证,可是难上加难了。
令人遗憾的是,英国皇家学会在调查此案后宣称:确认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
尽管他是法学博士出身的律师,但是败在势单力薄,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他的呕心沥血的著作不被认可,只好灰心落寞回去搞科研。
而他却因此事被抹黑,直至去世后的几年都遭受到了冷遇,使他的余生黯然失色。
后来,学者们重新调查此案时,终于洗刷了他的冤屈,公认牛顿和莱布尼茨是各自独立地创建微积分的。
牛顿是实验派侧重物理学,着眼于研究速度。而莱布尼茨是联想派,侧重哲学和几何学解释,重在改善微积分符号。
他的这套符号更为简洁方便,300多年后人们至今仍沿用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符号。
厉害的是,他善用运用符号建立一般法则,激发了他对数理逻辑思维的追求。
于是,奇葩的他大胆设想把一切归结于计算:
如果两位哲学家在推断真理过程中杠上了,别急,君子动手不动口,拿上家伙,干嘛?
大家一起和气坐下来,拿出算盘和笔计算下谁的推理是错误的吧!
天才的优秀不止于此,接下来更是秀得你头皮发麻。
他觉得人类天天用算盘、纸张计算,太像计算的奴隶,不仅浪费宝贵时间,还贬低了天才的智商。
于是,1673年,他发明了能做加减乘除的机械式计算机(十进制),在精巧表匠的帮助下研制出这台计算机。
手摇式计算器,图源自Kolossos,wiki
为此,他还煞费苦心,特地专门写了一大堆的广告文案和说明书。
最后递交给了巴黎科学院审查,却被认为机器太烂了,没有用处。
但他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一直在不断改良计算机,四处奔波,努力推销他的宝贝作品,来赚点生活费。
六年后,他钻研于数学计算,首先系统研究了二进制记数方法,在二进制数系统中,所有的数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
神奇的是,他是从神学角度出发,认为二进制是上帝创造出来的美,把0解释为“虚无”,把1解释为“上帝”。
于是在他心中认为,上帝简直就是完美的数学家。
后来,1689年在他游历于意大利期间,结识了派遣于中国的传教士白晋,从中了解到了《周易》和八卦系统里的二进制,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时的他,开心得不得了,因为他发现了东方大国和他在思想上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晋发给莱布尼茨的易经卦图
于是他断言:“二进制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逻辑语言”。
然而,那时的人们只觉得用十进制计算挺方便,所以摒弃了莱布尼茨的二进制原理。
但是,在300多年后,他的二进制方法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石。
晚年凄惨离世
晚年期间,他决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哲学领域上。
1704年,他完成了《人类理智新论》手稿,正当他准备公之于众时,意外来了。
原来,他想要写此文,反驳洛克的《人类理智论》的观点内容,但是洛克突然离世。
为了不落下欺负死者的口实,所以在他生前一直都没有出版。
从小到大都在思考哲学问题的他,到了晚年,他已具有成熟的形而上学思想。
1714年,他撰写了《单子论》的哲学书籍,这本著作被后人称为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的高峰,他被认为是十七世纪三位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之一。
《单子论》手稿
其中,他的乐观主义哲学最为著名:“我们的宇宙,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好的一个”。
而且,他生前一直还有个哲学终极目标:证明上帝的存在和全能。
莱布尼茨生活的年代,正是欧洲“中国热”的时代。
于是乎,博览群书,通晓百科的他,经常向传教士打听中国动态消息,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关注和热忱。
久而久之,他产生了中国情结,写了大量书籍推崇和传播中国文化,甚至还期望能够加入中国国籍。
有一次,传教士送了一本《康熙传》给他,了解到康熙不仅治国有方,还喜爱数学。
从此他对康熙大帝产生了好感,作为他心中的欧洲帝王最佳人选。
于是,他拿出自己心爱的计算机献给了康熙大帝,想借此拉拢东方大帝在中国成立科学院,进行中西科学文化交流。
然而,那时正是博大精深的康熙盛世,而对西方蛮夷之地的文化植入不屑一顾,康熙爷对此并不感冒,狠心拒绝了他的请求。
要想想,在当时的欧洲,维也纳皇帝还特地邀请他指导筹建科学院,而我们却关上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这扇门,着实遗憾。
直到去世前几个月,他仍然在写一份关于中国人宗教思想的手稿:《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
而这本书后来成为了中西哲学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轰动全欧洲。
可惜的是,他一生命运多舛,1716年在汉诺威孤独过世,除了他自己的秘书外,他的丧礼无人问津。
悲催的是,莱布尼茨活了大半辈子,累得要死,却还是个光棍,把所有的财产留给了唯一的继承人:妹妹。
但是由于他的才能显赫,在欧洲大陆结交了许多朋友和仰慕者。
同时,他还是数学大神的祖师爷:他教出了约翰伯努利徒弟,而约翰伯努利的徒弟是欧拉,欧拉培养出了拉格朗日,拉格朗日又培养出了柯西。
哲学家罗素也曾称赞莱布尼茨:“那个世纪里最为博学的人,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
但是小天想说,虽然莱布尼茨的研究涉及力学、逻辑学等40多个领域,被后人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
但是,他似乎没有搞定爱情这门玄学,而是成为了一位优秀单身汪!
写在最后
用数学理解世间万物,用理性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所以,小天为大家准备了《数学之旅》!
在娱乐的同时,通俗易懂的感受数学之美,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开启你的数学之旅吧!
《数学之旅 · 闪耀人类的54位数学家》
数学艺术礼盒
指导价219
新春价139
+1元就送一沓红包
慢一秒,就容易抢不到
(点击小程序,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