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
高中语文教学的三个转变
李倩 吴欣歆
大量的实证研究指出,以中高考为代表的高利害型评价方式对教师教学具有显著的回冲效应。当考试与评价能够为学科学习带去更多富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关于学习理念、学习策略的积极引领时,评价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就更值得研究和关注。从全国中高考语文测试试卷与评价框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语文学科的评价理念、测试内容与形式正逐渐发生变化。在此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应如何展开,又该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综合发展的课程目标?本文基于评价促进教学的视角,探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可以做出的尝试性改变。
一、关注经典语料的积累,自主建构语言知识与规律
通过梳理近些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卷,我们发现:承载民族传统与世界文化的经典阅读材料正逐渐纳入语文试卷中。同时试题更为重视考查学生能否在积累大量语言材料与言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探究语言现象的内在规律。
1.注重语言材料的经典性与典范性
从世界母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民族传统文化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以英国为例,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学段3)要求学生必须广泛阅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品,其中必读内容为莎士比亚戏剧(至少两部),以及19世纪之前的英国文学作品。[1]同时在英国中学语言文学测试中,莎士比亚的文学著作纳入必考范围。我国新世纪初的语文课程改革也突出了优秀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而古诗与经典名著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积累经典语言材料对学生语文素养综合发展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阅读经典与学生的学业成就、词汇量的提升、概念的认知有着紧密的关联。具体来说,以优秀古诗文与中外经典著作为代表的语言材料,—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内在的运用规律,另—方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深入理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设置相应的阅读主题或学习任务,以问题引导学生对经典著作进行深入阅读。
2.引导学生基于语言现象自主探究其内在规律
我国新世纪之初的语文课程改革实现了从“语文知识”到“语文积累”的转变,这预示着语文学习内容与方式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从语文学习内容来看,原有的语文知识构成要素主要是语法结构、词语、句法、关联词等语言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是基于语言学研究视角形成的。这意味着长期以来语文学习内容的选择是遵循语言本体的研究逻辑的,而这种学习逻辑的预期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大量语言规则后便能够展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但在对语文教学成果的反思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强化记忆与系统训练并未转化为有效的语言实践能力。那么,语言学习的起点究竟是语言实践经验还是语言知识与规则?国内外语文教育研究者尝试从不同视角探寻对于这一问题的合理解释。
Rumelhart & McClelland(1986)运用平行分布加工模型来模拟检验儿童如何进行英语“过去时态”的学习。[2]研究者采用计算机模拟儿童学习英语过去时态的过程,并将其与儿童真实的学习过程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规则”能够帮助儿童去描述语言的特征与语言行为,但并未帮助他们产生流畅的语言实践行为。20世纪末,我国百年语文教育反思亦将此问题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并指出“既有的语言学和文学的知识体系,并不能成为语文能力形成的全部基础和充足条件”。[3]因此,语言知识与运用规律并不应该是学生被动接受的结果,而是学生基于一定语言材料的阅读与实践后,经历自主探究与梳理的过程,进而发现隐藏于语言现象中的客观规律。
那么,教师如何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与探究语言规律呢?以文言文为例。传统的评价方式较为注重对字词的准确释义与语法现象的辨析。因此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往往容易将教学重点局限于“言”的归纳分析,而忽视“文”的协同价值。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与考试评价的改革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测试内容已从对字词句的固定解释或对“120个常用实词”的意义辨析转变为对语言现象的梳理与探究,以强调学生在多样化的语境中进行自主探究意识与学习策略的积累。从教学视角来看,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自身的文言文学习经验,在不同的语言现象之间建立联系,并尝试运用个性化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总结自己所获得的规律性认识。
二、设计专题学习与实践活动,促进语文素养综合发展
1.把握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与整合性
考试评价对语文学习内容的切分影响着师生对语文课程内容本体的理解。从语文考试评价的内容维度来看,语文基础知识、诗歌鉴赏与默写、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一直是语文试卷的基本构成要素,教师也因此容易将上述内容视作彼此独立的内容。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考试评价的内容与形式也逐渐向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靠拢,力图达成考试评价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
纵观近五年高考语文测试与评价内容的发展变化,虽然我们依旧能看到考试内容板块之间的相互独立,但其内在关联性也是命题者较为关注的。如从201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卷中我们能够发现,汉字书写不再是单纯的笔画辨析,而是体认民族传统文化有效而真实的载体;语法修辞知识的考查也不再是对语言本体的程式化认识,而是从感悟语言运用规律与表达效果的视角出发。基于此,教师应更加关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与整合性特征。
2.围绕“语文学习任务群”开展创造性教学
近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又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并针对必修与选修课程设计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等学习任务群[4],将此作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可以说,“任务群”这一概念凸显了语文课程内容的性质与组织形态的鲜明学科特征。从教师的教学视角来看,“任务群”是基于多样化的语文学习内容而展开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它们既可以是以整本书为载体的专题阅读活动,也可以是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的社会调研活动,还可以是根据学生阅读兴趣而展开的文学作品研读活动。由于这些学习任务与活动区别于传统的语文学习形态,也为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变革教学实践行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但如果尝试对这一核心理念作出解读便可以发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从学习内容来看,它更关注课程内容之间的整合,从而打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界限;从学习形式来看,它更重视学习任务群与实践活动的价值,以学习活动为载体,设置真实的问题与任务,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因此,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展示教师专业创造力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与专业特长,设置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问题,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自主意识的关键内容,以及能够展示学生个性化思维过程的实践形式,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三、强调语文与生活实践的关联,推动迁移转化式学习
高中阶段是学生由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重要转折时期。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语言的发展是实现其自身发展的基础,他们要通过运用阅读与写作等多种语言能力实现个体价值。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语言教育来说,社会文化情境与特定内容领域的话语,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近些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的“微写作”,针对现实生活中真实话题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及强调迁移应用于具体生活情境的“诗文默写与鉴赏"等内容模块,都在不同程度上突出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联。
那么,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有研究者认为,中学阶段应定位于学科取向的课程,重点发展学生的学术知识;也有学者认为,中学阶段应实现学术能力与社会化、成人化相融合,关注成年化的情感社会及身体发展需求。目前这种争论也存在于我国的语文教育情境中。通过语言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科学习已经不再是中学阶段学校教育的唯一内容。就语文课程而言,基于学校教育模式的语文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习得的过程,而是能否将母语学习与自身经历、生活,以及文化背景、语言经验等要素有机融合。[5]
从国际语言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读写能力是各国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而读写能力自身根植于多样的社会文化情境与实践活动之中。从语言本体出发,学习语言并不是听、说、读、写能力单项发展后汇集的结果而是在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中协同合作的结果。就语文课程学习的目标而言,不应局限于促进个体语言能力的发展,更应着眼于培养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动态的视角来审视语言本体及其语言学习的过程。
那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如何建构语文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以写作教学为例,已往教师倾向于设置一个开放性的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材完成个性化写作。而除了这种方式外,教师还可以尝试设置源自于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思路的过程中,形成调查报告、学术性小论文、设计方案等多样化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nglish programmes of study:key stages 3[S]England: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3.
[2] Rumelhart D E, McClelland J L. On learning the past tenses of English verbs[M]//Rumelhart D E, McClelland J L.( Eds. ).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explorations in the microstructure of cognition.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86.
[3]王云峰.语文知识观的反思与重构[J]语文建设,2002,(8).
[4]徐鹏.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制[J].中学语文教学,2017,(3).
[5]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Adolescent literacy: A policy research brief[R]. Urbana, IL: NCTE, 2007.
- End -
本文选自《中小学管理》2017年第9期,内容有删节。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往期精选 丨Editors' Choice
吴欣歆:整本书阅读的五种基本策略陈兴才:新高考素养测评题型示例及详解温儒敏全面解读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每位老师都该了解编辑丨杜春阳
审核丨葛杰
图片丨网络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投稿邮箱:luntanzhongxue@126.com
订阅电话:025-66660321 & 13813815202
商务合作(加微信):1882734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