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向的时候,碰上有些复杂的js代码,逻辑弄得人有点混;
因此本帖用来记录一些棘手的代码,方便自己记忆,也让大家拓展认识~
----前言
内容:
function(e, t, n) {try {1 == (e = "{" == e[0] ? JSON.parse(e) : JSON.parse(webInstace.shell(e))).Status || 200 == e.Code ? r(e.Data) : 200 == e.code ? r(e.data) : a(e.Msg)} catch (e) {a(e)}
解析:
总:
这段 JavaScript 代码是一个复杂的三元运算符和比较操作的组合。这段代码主要用于确定如何处理结果对象 e,看是直接作为 JSON 解析,是通过某个 webInstance.shell 函数调用得到解析,以及如何处理成功与否后的调用。
步骤:
1.首先,判断变量 e 的第一个字符是否是 {:
-
如果 e[0] === "{" 条件为 true,则假定 e 是一个 JSON 字符串,所以尝试 JSON.parse(e) 来解析它。
-
如果不满足 e[0] === "{"(即 e 的首字母不是 {),则调用 webInstance.shell(e) 方法,随后对返回的结果尝试 JSON.parse。
计算结束后,无论 e 由哪种方式解析,结果会重新赋值给变量 e。
2.接下来的比较操作是在尝试归类 e 是否标识了成功的状态。为此进行了多个等价性比较:
- 首先比较 e.Status 是否等于 1。如果等于,这说明操作是成功的,然后调用函数 r(e.Data) 并传入 e.Data。
- 如果第一个条件不成立(e.Status 不等于 1),则检查 e.Code 是否等于 200。如果等于 200,也被认为是成功的,同样调用函数 r(e.Data)。
- 如果 e.Code 不等于 200,则还会检查 e.code (注意这里的 code 是小写)是否等于 200。如此相等,则调用函数 r(e.data) (这里 e.data 是小写)。
3.如果所有上述都为 false,即 e 的 Status 和 Code(或 code,注意大小写)都不符合成功的条件,则调用函数 a(e.Msg) 并传入 e.Msg,它通常代表某种错误或状态消息。
综上所述,这段代码的目的是处理一个动态响应体 e。它首先尝试解析 e, 然后根据 Status 或 Code (或 code) 字段的值来判断操作是否成功,并根据这些判断结果调用相应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