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2.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的作品和地位。
《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问世。
《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资本论》《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现代意义。
- 如何理解物质观:
-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 物质是世界的唯一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 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 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既矛盾的共性,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4)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利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不断前进。因此,掌握这一原理,对于建设我们的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
5.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
1.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形成了唯物和唯心的根本对立)2.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同一:可知论;不同一:不可知论)
6.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一般指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7.人工智能能不能取代或超越人类?
不能超越,人工智能目前虽然在某些领域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是其和人类智能之间的本质差异还是存在的。目前的人工智能只能在有限的领域内进行特定任务的处理,而在广泛的社交、情感、道德等方面的理解和处理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人工智能虽然有可能在某些领域中取代人类智能,但在其他领域中却难以超越人类智能。
此外,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之间的一些本质差异包括:人类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创造能力,能够理解和应对多样化的环境和情境;人类智能具有情感和价值观念,能够做出道德决策;人类智能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灵活的决策,而不仅仅是遵循预定的程序。这些差异表明,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和超越人类智能,两者应该相互补充。
8.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量变和质变具有辩证的关系: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二,量变和质是相互渗透。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或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告诉我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