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My学习Linux命令小记录(10)❀
36.fold指令
37.expr指令
38.iperf指令
39.telnet指令
40.ssh指令
❀My学习Linux命令小记录(10)❀
36.fold指令
功能说明:控制文件内容输出时所占用的屏幕宽度,此命令的适用范围:RedHat、RHEL、Ubuntu、CentOS、SUSE、openSUSE、Fedora。
(ps.fold命令 用于控制文件内容输出时所占用的屏幕宽度。fold命令会从指定的文件里读取内容,将超过限定列宽的列加入增列字符后,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若不指定任何文件名称,或是所给予的文件名为“-”,则fold指令会从标准输入设备读取数据。)
基本语法:fold(选项)(参数)
选项:
-b | --bytes 以字节为单位,指定宽度
-c | --characters 以字符为单位,指定宽度
-s | --space 以空格分割
-w | --width 指定列宽,默认30
--help 显示帮助文档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实例:
#cat 1.txt |fold -w 4 #按照指定的宽度显示文件,-w指定列宽为4
37.expr指令
功能说明:一款表达式计算工具。
(ps.expr命令 是一款表达式计算工具,使用它完成表达式的求值操作。)
基本语法:expr(选项)(参数)
选项:
--help:显示指令的帮助信息;
--version:显示指令版本信息。
expr的常用运算符:
加法运算:+
减法运算:-
乘法运算:\*
除法运算:/
求摸(取余)运算:%
实例:
注意运算符左右都要有空格
#expr 3 \* 3 #计算3乘3,使用乘号时,必须用反斜线屏蔽其特定含义。因为shell可能会误解显示星号的意义
#result=`expr 2 + 3` #计算2+3的值赋给result
#result=$(expr $no1 + 5) #计算变量$no1+5的值赋给result
38.iperf指令
功能说明:网络性能测试工具。
(ps.iperf命令 是一个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可以测试最大TCP和UDP带宽性能,具有多种参数和UDP特性,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可以报告带宽、延迟抖动和数据包丢失。跑iperf之前,用ps命令查看是否还有iperf残余进程:ps -ef |grep iperf,有的话用kill命令清除掉进程:kill -9 |grep iperf)
选项:
- -c :指定client端(发送方)
- -p :指定端口(要和服务器端一致)(小p)
- -P :设置线程数量 (大P)
- -B :绑定客户端的ip地址(大B)
- -b:使用带宽数量(数据包大小)(小b)
- -4:指定ipv4
- -f :格式化带宽数输出,格式化带宽输出:Kbits, Mbits, Kbytes, Mbytes
- -n :指定传输的字节数
- -u:指定udp协议
- -i :设置带宽报告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
- -l : 设置读写缓冲区长度(相当于把默认的mtu改一下大小)
- -t::设置时间,单位为秒。
实例:
首先一般我们弄udp协议传输,默认的是tcp。
首先udp
1.接收方(服务器端/server端)开启监听模式输入:iperf -u -s -p 6666 -i 1 (-u,表示的是udp协议;-s,表示的是接收端;-p,表示的是端口;-i,表示的是带宽报告的时间间隔)。
2.然后发送方(客户端/client端)发送数据,输入:iperf -u -c 10.1.1.1 -p 6666 -B 10.1.1.2 -t 30 -i 1 -b 10m(-u,表示的是udp协议;-c,表示的是发送端;-p,表示的是端口;-B,表示的是绑定客户端的ip地址;-t,表示的是传输的时间;-i,表示的是带宽报告的时间间隔;-b,表示的带宽数量大小)。
然后tcp
1.接收方开启监听,输入:iperf -s -p 6666 -i 1
2.发送方传输数据,输入:iperf -c 10.1.1.1 -p 7777 -B 10.1.1.2 -t 30 -i 1
39.telnet指令
功能说明:登录远程主机和管理(测试ip端口是否连通)
(ps.telnet命令 用于登录远程主机,对远程主机进行管理。telnet因为采用明文传送报文,安全性不好,很多Linux服务器都不开放telnet服务,而改用更安全的ssh方式了。但仍然有很多别的系统可能采用了telnet方式来提供远程登录,因此弄清楚telnet客户端的使用方式仍是很有必要的。)
基本语法: telnet(选项)(参数)
选项:
-8:允许使用8位字符资料,包括输入与输出;
-a:尝试自动登入远端系统;
-b<主机别名>:使用别名指定远端主机名称;
-c:不读取用户专属目录里的.telnetrc文件;
-d:启动排错模式;
-e<脱离字符>:设置脱离字符;
-E:滤除脱离字符;
-f: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F"参数相同;
-F:使用Kerberos V5认证时,加上此参数可把本地主机的认证数据上传到远端主机;
-k<域名>:使用Kerberos认证时,加上此参数让远端主机采用指定的领域名,而非该主机的域名;
-K:不自动登入远端主机;
-l<用户名称>:指定要登入远端主机的用户名称;
-L:允许输出8位字符资料;
-n<记录文件>:指定文件记录相关信息;
-r:使用类似rlogin指令的用户界面;
-S<服务类型>:设置telnet连线所需的ip TOS信息;
-x:假设主机有支持数据加密的功能,就使用它;
-X<认证形态>:关闭指定的认证形态。
实例:
#telnet 10.1.1.1 22 # 验证端口的连通性
#telnet 192.1.1.1 #登录远程主机(不常用)
40.ssh指令
功能说明:openssh套件中的客户端连接工具。
(ps.ssh命令 是openssh套件中的客户端连接工具,可以给予ssh加密协议实现安全的远程登录服务器。)
语法:ssh [-l login_name] [-p port_number] [-i identity_file] remote_host
选项:
remote_host:要连接的远程主机地址;
-1:强制使用ssh协议版本1;
-2:强制使用ssh协议版本2;
-4:强制使用IPv4地址;
-6:强制使用IPv6地址;
-A:开启认证代理连接转发功能;
-a:关闭认证代理连接转发功能;
-b:使用本机指定地址作为对应连接的源ip地址;
-C:请求压缩所有数据;
-F:指定ssh指令的配置文件;
-f:后台执行ssh指令;
-g:允许远程主机连接主机的转发端口;
-i:指定身份验证文件(公钥),用于身份验证,也可以通过密码进行身份验证。
-l:指定连接远程服务器登录用户名;
-N:不执行远程指令;
-o:指定配置选项;
-p:指定远程服务器上的端口;
-q:静默模式;
-X:开启X11转发功能;
-x:关闭X11转发功能;
-y:开启信任X11转发功能。
实例:
# ssh root@10.1.1.1 #远程连接10.1.1.1
# ssh -i ~/.ssh/id_rsa.pub root@10.1.1.1 #使用公钥文件远程连接10.1.1.1
使用 SSH 密钥对登录:
SSH 还支持使用密钥对进行登录,这种登录方式比密码更加安全。
步骤如下:
①生成密钥对,使用如下命令:
# ssh-keygen -t rsa
按提示输入要保存密钥对的文件名、密码等信息。
②将公钥上传到远程主机的 authorized_keys 文件中。例如:
# ssh-copy-id root@10.1.1.1
输入远程主机的登录密码,将会自动将密钥上传到远程主机的 ~/.ssh/authorized_keys 文件中。
③登录远程主机。例如:
# ssh root@10.1.1.1
❀My学习Linux命令小记录(10)❀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