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帮实验室招生,面试了很多保研的学生。
我自己也是保研生,清楚一路走来不容易。但是最后还是没收多少学生。
太多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觉得前进的方向一定是有一个模板的,要有GPA,要有竞赛,要有科研。本科能蹭到的“科研”就去蹭。他们并不真正认真思考过以后想要做什么,自己喜欢什么,现在做的事情与以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关联。他们往往只不过是在走中国式的线性人生的道路,一次又一次做毫无意义的事情来通过独木桥。
我们组希望接收真正对体系结构、性能优化有热情的学生,真的不在乎学生GPA是多少,排名是多少。我们都很清楚,在国内,这些数字很多时候只是代表了你对规则的利用程度罢了。这个世界并不总是存在一个范式,把某几项数值打高就已经足够。无论是GPA、竞赛,还是科研都可能是毫无意义的掺水工作。
比起这些,讲好一个故事,再不济,谈谈对我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已经做过的工作,分享一下遇到的技术问题,都更能展示自己的技术热情。
但是比较悲伤的一件事情是其实大多数人没什么技术热情,他们只不过是因为互联网曾经的红利进入了这个专业,这也没什么可指责的。
所以一边是很多人抱怨工作不好找,一边是真正对技术有追求的实验室/公司招不到合适的人。尊重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