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为了更方便地解释,我以洛谷上的一道典型题目为例,为大家讲解处理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的几种常见方法。这道题目中规定了两个子序列的长度相等,如果遇到不等的情况,也只需要对长度稍作修改即可,算法思想不变。
题目描述
给出 1,2,…… ,n 的两个排列 A 和 B ,求它们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输入格式
第一行是一个数 n。
接下来两行,每行为 n 个数,为自然数 1,2,…… ,n 的一个排列。
输出格式
一个数,即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
样例输入
5
3 2 1 4 5
1 2 3 4 5
样例输出
3
提示
- 对于 50% 的数据, n <= 10^3;
- 对于 100% 的数据, n <= 10^5。
方法1:常规动态规划
要解决这道题目,必然要使用动态规划。既然要用到动态规划,就要知道状态转移方程。我们令L[i][j] 表示序列 A 和序列 B 的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则状态转移方程如下:
若a[i]b[j], 则 L[i][j]L[i-1][j-1] +1
若a[i]b[j], 则 L[i][j]max (L[i][j-1],L[i-1][j])
以表格的形式表示整个过程如下:(这里以 3 2 1 4 5 和1 2 3 4 5为例)
i\j | 0 | 3 | 2 | 1 | 4 | 5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0 | 0 | 0 | 1 | 1 | 1 |
2 | 0 | 0 | 1 | 1 | 1 | 1 |
3 | 0 | 1 | 1 | 1 | 1 | 1 |
4 | 0 | 1 | 1 | 1 | 2 | 2 |
5 | 0 | 1 | 1 | 1 | 2 | 3 |
填表的过程就相当于解题的过程(第0行、第0列初始值都为0),我们以第0行为参照,先从左到右填满第1行;再以第1行为参照,从左到右填满第2行;以此类推,当表格填完后,答案就出来了(即为L[n][n])。
代码如下:
#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maxn = 1e3 + 10;
int n;
int A[maxn];
int B[maxn];
int L[maxn][maxn];int main()
{cin >> n;for (int i = 1; i <= n; i++) {cin >> A[i];}for (int i = 1; i <= n; i++) {cin >> B[i];}for (int i = 1; i <= n; i++) {for (int j = 1; j <= n; j++) {//对应状态转移方程if (A[i] == B[j]) {L[i][j] = L[i - 1][j - 1] + 1;}else {L[i][j] = max(L[i - 1][j], L[i][j - 1]);}}}cout << L[n][n] << endl;return 0;
}
这种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容易看出它的时间复杂度是O(n^2);但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对空间的要求非常高,因为我们创建了一个二维数组 L,所以空间复杂度为O(n^2) ,如果 n 的值比较大,那么我们就无法创建 L数组了。因此,下面又给出了一种节省空间的办法。
方法2:改进常规动态规划
我们的算法思想还和原来基本一致,只不过,我们要把二维数组 L 变成一个一维数组。实现的思想如下:在填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在填某一行时,我们其实只需要用到上一行的数组作为参照,表格中其他的部分并没有用。所以,我们想到,可以只创建一个一维数组 L ,保存需要用作参照的上一行数据;用一个变量 ans 保存计算得到的需要填入表格的新值;在填写当前一行数据的同时,更新数组 L已经遍历过的部分(后面不再用到)为当前行的数据(相当于把当前行的数据逐步填入 L);这样,在填写下一行数据时,L也已经更新为新的参照行。最后得到的 ans 就相当于原表格最右下角的位置,即为最终答案。
改进后的代码如下:
#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maxn = 1e5 + 10;
int n;
int A[maxn];
int B[maxn];
int L[maxn];int main()
{cin >> n;for (int i = 1; i <= n; i++) {cin >> A[i];}for (int i = 1; i <= n; i++) {cin >> B[i];}int ans = 0, t;for (int i = 1; i <= n; i++) {ans = 0;for (int j = 1; j <= n; j++) {t = ans; //提前记录上一个ans的值if (A[i] == B[j]) {ans = L[j - 1] + 1;}else {ans = max(ans, L[j]);}//对已经遍历过的地方将L更新为下一行的值L[j - 1] = t; }L[n] = ans; }//运行到最后,ans便是原二维数组最右下角的结果cout << ans << endl;return 0;
}
方法2和方法1算法思想基本一致,时间复杂度也都是 O(n^2),但方法2的空间复杂度只有 O(n),显然是方法2更胜一筹(当然,某一问题所需要的空间不大时,我们还是优先选择方法1,因为方法1写起来更简便)。
但上述两种做法,时间复杂度都是 O(n^2)。遇到某些对时间限制比较高的情况,就不适用了,所以,我们又提出了下面一种方法。
方法3:巧用另一种动态规划
上面解决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的算法可简称为LCS。我们还有另一种巧妙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就是将LCS转化为LIS。什么是LIS呢?LIS是解决最长递增(或不下降)子序列的算法。LIS算法的核心思想也是动态规划。我们先来讲讲转化的过程:
能够转化的前提是序列A和序列B的数据范围必须相同
我们仍以 3 2 1 4 5 和 1 2 3 4 5 为例
A: 3 2 1 4 5
B: 1 2 3 4 5
我们把A中的数据按顺序变成1、2、3、4、5(变成递增顺序),即3 -> 1,2 -> 2,1 -> 3,4 -> 4,5 -> 5;然后B按照A的转化规则进行转化,于是变成:
A: 1 2 3 4 5
B: 3 2 1 4 5
这样标号之后,序列的长度显然不会改变。但是出现了一个性质:两个序列的子序列,一定是A的子序列。而A本身就是递增的,因此这个子序列是递增的。换句话说,只要这个子序列在B中递增,它就是A的子序列。于是,问题就转化成了求B中的最长递增子序列。
你可能觉得这样的转化多此一举,但请注意,解决最长递增子序列类问题,时间复杂度最低可以达到 O(nlogn);也就是说,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将求解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的时间复杂度降为O(nlogn),这样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就可以避免时间超限的情况。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怎么在O(nlogn)时间复杂度内求解最长递增子序列问题?这里,我参考了别人给出的一个解释:
我们以数列 5 2 3 1 4 为例
首先,把 5 加入答案序列中,然后遍历到 2,发现 2<5 , 于是,我们用2替换5;然后加3,发现3>2,所以直接把3加到答案序列中,这时候就是 [2,3] ;然后遍历到1,我们发现1<3,于是我们找到一个最小的但是比1大的数字2,然后把1替换2,为什么这么做不会影响结果呢?你可以这么想,我们当前已经求出了一个当前最优的序列,如果我们用1替换2,然后后面来一个数字替换了3,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更优的序列,而如果没有数字替换3,那么这个1替换2也就是没有贡献的,不会影响我们结果的最优性。另外,解题时可以直接使用STL的lower_bound函数来找到一个最小的但是大于某个数字的数。
代码如下:
# include <iostream>
# include <vector>
# include <map>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maxn = 1e5 + 10;
int n;
map<int, int>m;
int B[maxn];int main()
{cin >> n;int a;for (int i = 1; i <= n; i++) {cin >> a;m[a] = i;}int b;for (int i = 1; i <= n; i++) {cin >> b;//按照A的转化规则,转化BB[i] = m[b];}//序列C用于保存当前的最优解vector<int>C;C.push_back(0);int len = 0; //保存最终结果for (int i = 1; i <= n; i++) {if (B[i] > C[len]) {C.push_back(B[i]);len++;}else {C[lower_bound(C.begin(), C.end(), B[i]) - C.begin()] = B[i];}}cout << len << endl;return 0;
}
用这种方法时间复杂度就降为O(nlogn)了。我上面给出的那一道题,也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才不会时间超限。而前两种只能得一半的分。
总结:
这里,我给出了解决最长公共子序列的三种方法,大家可以根据实际问题,各取所需。以上便是我的看法,很高兴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