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简介
- 算法概述
- 1.点云去畸变
- 1.1 主要功能
- 1.2 主要流程
- 2.特征提取
- 3.IMU预积分
- 4.地图优化
- 5.算法评估
简介
LIO-SAM在lego-loam的基础上新增了对IMU和GPS的紧耦合,采用一个因子图对位姿进行优化,包括IMU因子,激光里程计因子,GPS因子、回环因子。
虽然在创新点上没什么让人觉得有趣的东西,但是在性能上相比Lego-Loam,因为加入了高频的IMU,在一些不好的场景下表现要更鲁棒,回环处的漂移也更小。
不过虽然加入了IMU,但似乎连松耦合都称不上,IMU预积分在LIO-SAM中的作用仅用来对激光点云做运动补偿去畸变,以及在scan-2-map时提供优化的初始位姿
综上,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入门算法吧。
参考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4039247
算法概述
算法输入: 激光点云,IMU原始数据,GPS(可选)
主要模块:
- 点云去畸变:对应
imageProjection.cpp
- 特征提取:对应
featureExtraction.cpp
- IMU预积分:对应
imuPreintegration.cpp
- 地图优化:对应
mapOptmization.cpp
1.点云去畸变
相比于Lego-Loam,这里没有对点云进行分割和聚类操作,而是直接去畸变后将点云以及对应的位姿发布给特征提取模块。
1.1 主要功能
- imageProjecttion的主要功能是订阅原始点云数据和imu数据,根据高频的imu信息对点云成像时雷达的位移和旋转造成的畸变进行校正
- 同时,在发布去畸变点云的时候加入IMU输出的角度和IMU里程计(imuPreintegration)的角度和位姿作为该帧的初始位姿,作为图优化的初始估计
- 并且,要对点云的Range进行计算,同时记录每个点的行列,以便在特征提取中被使用
1.2 主要流程
- 接收到一帧点云
- 从IMU原始数据队列找到该帧点云时间戳对应的数据,将IMU的roll、pitch、yaw塞进准备发布的该帧点云信息
- 提取该帧点云的起止时间戳(激光雷达点云的每个点都有相对于该帧起始时间的时间间隔)
- 对起止时间内的IMU数据进行角度积分,得到该帧点云每个时刻对应的旋转。
注意,这里算法使用的是简单的角度累加,实际上是积分的近似,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10Hz雷达对应100ms的扫描时间,近似的累加可以代替角度积分。
猜想这里是因为点云去畸变是整个SLAM流程的入口,要保证足够的实时性,因此用累加代替真正的角度积分 - 遍历该帧点云每个点,旋转到起始点坐标系
- 从IMU里程计提取该帧点云对应的位姿(包括位置和旋转),塞进准备发布的该帧点云信息
- 发布该帧点云信息
2.特征提取
- 接收到从imageProjection中发布出的一个去畸变点云信息cloudInfo(自定义格式)
- 对每个点计算曲率。计算时是计算周围点的平均距离用来作为曲率的替代
- 标记遮挡点和与激光平行的点,后续这些点不能采纳为特征点
- 特征提取。分别做角点(曲率大)和平面点(曲率小)特征点提取
- 整合信息,发布完整数据包
过程同Lego-Loam,详细见博客《Lego-Laom算法深度解析》
3.IMU预积分
和VIO常见算法不同,LIO-SAM是通过激光里程计矫正IMU的累计误差,然后对IMU原始数据进行连续积分得到关于IMU的里程计,然后根据IMU的实时积分结果对激光点云进行运动补偿,实现对点云的去畸变。
4.地图优化
- 读取特征提取模块的线特征和平面特征,以及由IMU预积分提供的初始位姿
- 基于初始位姿和局部地图进行scan-2-map的匹配得到矫正后位姿
- 将矫正后位姿加入因子图进行优化,得到里程计位姿
- 同时,会进行回环检测,检测到回环后作为新的因子加入优化,更新局部地图关键帧位姿
- 同时,如果存在GPS信息,会将其加入因子图一起进行优化
5.算法评估
论文中的对标基线是LOAM,下面的链接对LOAM系列的几个算法做了比较详细的评测,整体上LIO-SAM的稳定性较好因为加入了IMU,回环处的漂移较小
https://github.com/Tompson11/SLAM_compar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