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中gRPC使用及原理探究

文章目录

    • 概述
      • gRPC的优势:
    • 1、gRPC入门
      • 1.1 protobuf安装
      • 1.2 使用gRPC
        • 1.2.1 定义proto文件
        • 1.2.2 编译proto文件
        • 1.2.3 编写客户端和服务端代码
    • 2、gRPC的通信模式
      • 2.1 一元RPC模式
      • 2.2 客户端流RPC模式
      • 2.3 服务端流RPC模式
      • 2.4双向流RPC模式
    • 3、 gRPC的底层原理探究
      • 3.1 HTPP/2协议介绍及探究
        • 3.1.1 HTTP/2简介及为什么需要HTTP/2
        • 3.1.2 HTTP/2特性介绍
          • ①并发传输、多路复用、二进制分帧
          • ②头部压缩
      • 3.2 protobuf简介
      • 3.3 基于HTTP/2的gRPC
        • 3.3.1 请求消息
        • 3.3.2 响应消息
      • 3.4 gRPC实现架构
    • 4、 gRPC高级功能
      • 4.1 拦截器
        • 4.1.1 服务端拦截器
          • 一元拦截器
          • 拦截器的调用原理
          • 流拦截器
        • 4.1.2 客户端拦截器
          • 一元拦截器
      • 4.2 截止时间和取消
      • 4.3 错误处理
      • 4.4 元数据
        • 4.4.1 客户端发送和接受元数据
        • 4.4.2 服务端发送和接受元数据

概述

gRPC是一种进程间通信技术,在微服务和云原生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gRPC的优势:

  1. 提供高效的进程间通信:gRPC使用HTTP/2协议以及protobuf来序列化消息,从而保证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和编解码速度,可以提供一个高性能的进程间通信。
  2. 具有简单且定义良好的服务接口和模式、支持多语言:gRPC使用protobuf来定义消息以及service,通过proroc的编译即可生成多种语言的客户端和服务端service接口的定义。
  3. 支持双工流:gRPC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提供了对流的支持。
  4. 比较成熟并且被广泛使用:gRPC目前已经发展成熟,并在许多软件中得到了应用,比如etcd、kubernetes的组件中等。

如下图所示,gRPC支持多种语言编写的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通信,在使用之前需要使用proto文件来定义message和service,然后即可生成不同语言的数据结构以及客户端和服务端接口,服务端需要我们实现接口中的方法,即可实现进程间的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gRPC入门

gRPC官网:https://grpc.io

protobuf:https://github.com/protocolbuffers/protobuf
 

1.1 protobuf安装

在使用gRPC时需要使用一种接口定义语言(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IDL)来定义出服务的接口以及传递的消息类型,这种IDL就是protobuf,因此需要先下载protobuf相关的组件:

需要下面几个程序:

  • protoc:该程序用于解析.proto文件
  • protoc-gen-go:该程序用于根据proto文件中的message生成对应的go结构体类型
  • protoc-gen-go-grpc:该程序用于根据proto文件中的service生成gRPC客户端和服务端代码

安装protoc

下载网址:https://github.com/protocolbuffers/protobuf/releases

根据不同操作系统下载对应的文件,如果是windows,则下载.zip压缩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载后解压文件,并将bin目录加入环境变量中

使用命令行查看版本信息

$ protoc --version
libprotoc 3.20.1

安装protoc-gen-go和protoc-gen-go-grpc

go install google.golang.org/protobuf/cmd/protoc-gen-go
go install google.golang.org/grpc/cmd/protoc-gen-go-grpc

 

1.2 使用gRPC

1.2.1 定义proto文件

在使用之前需要使用proto文件来定义出message类型和service接口,比如下面的greeter.proto

syntax = "proto3";option go_package = "./;greeter";service Greeter {rpc SayHello(HelloRequest) returns (HelloReply);
}message HelloRequest  {string data = 1;
}message HelloReply {string data = 1;
}
  • syntax表示proto语法版本,在此使用proto3版本
  • 第3行用于声明生成的go代码的package
  • 第9行和第13行定义了两个消息,都包含一个data的字段,类型为string
  • 第5行定义了一个名为Greeterservice,该service包含一个rpc方法为SayHelloHelloRequest为请求类型,HelloReply为响应类型

 

1.2.2 编译proto文件

使用proto文件定义了message和service后,就需要使用protoc来将proto编译为不同语言的代码,在此就编译为go的代码。

使用下面的命令将proto文件编译为go代码:

$ protoc --go_out=. --go-grpc_out=. *.proto
  • protoc用于解析proto文件中的内容,生成语法树。
  • –go-out和**–go-grpc_out用于指定其它的插件,这两个插件的名称为protoc-gen-goproto-gen-go-grpc**。
  • 这两个插件可以从标准输入中读取到protoc解析的结构,然后生成相应的go代码。
  • protoc-gen-go用于根据message生成对应的go结构体类型以及相应的方法
  • protoc-gen-go-grpc用于根据service生成对应go的客户端代码和服务端service接口定义

编译之后,会生成两个文件,分别是greeter.pb.gogreeter_grpc.pb.go

greeter.pb.go中生成了相应的结构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greeter_grpc.pb.go中生成了客户端和服务端代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3 编写客户端和服务端代码

在上面生成代码后,就可以编写服务端和客户端的代码了。对于客户端,我们可以直接使用生成的代码来调用服务,而对于服务端来说,我们需要实现GreeterServer中定义的方法。

目录结构如下:

grpc_test                  
|-- client
|   |-- main.go
|-- server
|   |-- main.go
|-- proto|-- greeter.pb.go
|   |-- greeter.proto
|   |-- greeter_grpc.pb.go
|-- go.mod
|-- go.sum   

服务端代码server.go如下:

package mainimport ("context""fmt""net"greeter "code/grpc_test/proto""google.golang.org/grpc"
)// 声明GreeterImpl结构体,并实现SayHello方法
type GreeterImpl struct {// 将greeterUnimplementedGreeterServer内置greeter.UnimplementedGreeterServer
}// 实现SayHello方法
func (g *GreeterImpl) SayHello(ctx context.Context, req *greeter.HelloRequest) (*greeter.HelloReply, error) {fmt.Println("req:", req.Data)return &greeter.HelloReply{Data: "hello, client"}, nil
}func main() {// 创建listenerlistener, err := net.Listen("tcp", ":8080")if err != nil {panic(err)}// 创建grpc serverserver := grpc.NewServer()// 注册Greeter服务到server中greeter.RegisterGreeterServer(server, &GreeterImpl{})// 启动服务if err = server.Serve(listener); err != nil {fmt.Println("Server:", err.Error())}
}

在服务端中声明了一个GreeterImpl的结构体用于实现GreeterServer中的方法。将greeter.UnimplementedGreeterServer内置在了GreeterImpl中,因为GreeterServer生成了一个未导出的方法mustEmbedUnimplementedGreeterServer(),而将UnimplementedGreeterServer内置,我们就不需要来实现这个方法,只需要实现SayHello方法来覆盖UnimplementedGreeterServer中的SayHello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main函数中,首先创建了一个listener用于监听网络连接,然后创建了一个grpc server,接着将服务注册到server中并启动服务。至此一个简单的grpc 服务就启动起来了,可以随时接收客户端的调用了。

 

客户端代码client.go如下:

package mainfunc main() {// 1. 使用Dial连接服务端conn, err := grpc.Dial("127.0.0.1:8080",// 1.1 创建不安全的证书grpc.WithTransportCredentials(insecure.NewCredentials()),// 1.2 阻塞直到连接建立成功                   grpc.WithBlock(),)if err != nil {panic(err)}defer conn.Close()// 创建出greeter ServicegreeterClient := greeter.NewGreeterClient(conn)// 调用SayHello方法reply, err := greeterClient.SayHello(context.Background(), &greeter.HelloRequest{Data: "hello, server"})if err != nil {slog.Error("call SayHello", "error", err)return }fmt.Println("server reply ", reply.Data)}

客户端的代码比较简单,因为客户端的调用代码已经由生成的代码实现,我们只需要创建出客户端来调用即可。

 

2、gRPC的通信模式

gRPC有四种通信模式,分别是:

  1. 一元RPC模式
  2. 客户端流RPC模式
  3. 服务端流RPC模式
  4. 双向流RPC模式
     

2.1 一元RPC模式

在上面定义的SayHello就是一元RPC模式,该模式是基于请求响应的,客户端发送请求来调用某个方法,服务端收到请求,调用指定方法并返回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客户端流RPC模式

在客户端流模式中,可以在客户端和服务端直接创建一个单向流,客户端可以向流中发送多个请求,服务端读取流,并对所有请求聚合处理后,返回给客户端一个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的proto文件用于生成客户端流模式的方法:

syntax = "proto3";option go_package = "./;greeter";service Greeter {// 在请求参数前添加一个stream	rpc ClientStreamSayHello(stream HelloRequest) returns (HelloReply);
}message HelloRequest  {string data = 1;
}message HelloReply {string data = 1;
}

生成的代码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服务端代码:

func (g *GreeterImpl) ClientStreamSayHello(stream greeter.Greeter_ClientStreamSayHelloServer) error {for {// 从流中读取消息req, err := stream.Recv()// 读到EOF说明数据读取完毕if err == io.EOF {break} else if err != nil {return err}fmt.Printf("From Client:%s\n", req.GetData())}// 发送响应并关闭流stream.SendAndClose(&greeter.HelloReply{Data: "Receive over"})return nil
}

客户端代码

func CallClientStreamSayHello(client greeter.GreeterClient) {// 获取流stream, err := client.ClientStreamSayHello(context.TODO())if err != nil {panic(fmt.Errorf("Get stream error:%s", err.Error()))}// 发送请求到流中for i := 0; i < 10; i++ {stream.Send(&greeter.HelloRequest{Data: fmt.Sprintf("Hello %d", i)})time.Sleep(time.Second)}// 关闭流并读取响应reply, err := stream.CloseAndRecv()if err != nil {fmt.Println("Recv error:", err)}fmt.Println("Call rpc success, reply: ", reply.Data)
}

2.3 服务端流RPC模式

与客户端流类似,在服务端流模式中,可以在客户端和服务端直接创建一个单向流,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端,服务端处理请求,并通过流返回多个响应。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实现服务端推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的proto文件用于生成客户端流模式的方法:

syntax = "proto3";option go_package = "./;greeter";service Greeter {// 在响应参数前添加一个stream	rpc ServerStreamSayHello(HelloRequest) returns (stream HelloReply);
}message HelloRequest  {string data = 1;
}message HelloReply {string data = 1;
}

生成的代码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服务端代码:

func (g *GreeterImpl) ServerStreamSayHello(req *greeter.HelloRequest, stream greeter.Greeter_ServerStreamSayHelloServer) error {fmt.Println("Recv:", req.GetData())for i := 0; i < 10; i++ {// 向流中发送响应stream.Send(&greeter.HelloReply{Data: fmt.Sprintf("Hello %d", i)})time.Sleep(time.Second)}return nil
}

客户端代码

func CallServerStreamSayHello(client greeter.GreeterClient) {// 发送请求并获取流stream, err := client.ServerStreamSayHello(context.TODO(), &greeter.HelloRequest{Data: "hello, server"})if err != nil {fmt.Println("Get stream error:", err)}for {// 循环从流中读取响应reply, err := stream.Recv()if err != nil && err != io.EOF {fmt.Println("Recv error:", err)} else if err == io.EOF {fmt.Println("Recv EOF")break}fmt.Println("Recv:", reply.GetData())}
}

 

2.4双向流RPC模式

在双向流模式中,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建立一个双向的流,客户端和服务都可以往流中发送消息,通过双向流可以实现请求响应模型,也可以实现服务端主动推送消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的proto文件用于生成客户端流模式的方法:

syntax = "proto3";option go_package = "./;greeter";service Greeter {// 在请求和响应参数前都添加一个stream	rpc StreamSayHello(stream HelloRequest) returns (stream HelloReply);
}message HelloRequest  {string data = 1;
}message HelloReply {string data = 1;
}

生成的代码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服务端代码:

func (g *GreeterImpl) StreamSayHello(stream greeter.Greeter_StreamSayHelloServer) error {for {// 从流中读取客户端消息request, err := stream.Recv()if err != nil && err != io.EOF {fmt.Println("Recv error:", err)} else if err == io.EOF {fmt.Println("Recv EOF")break}fmt.Println("Recv:", request.GetData())// 向流中发送响应stream.Send(&greeter.HelloReply{Data: "Hello client"})}return nil
}

客户端代码

func CallStreamSayHello(client greeter.GreeterClient) {// 获取流stream, err := client.StreamSayHello(context.Background())if err != nil {panic(fmt.Errorf("get stream error:", err))}for i := 0; i < 10; i++ {// 通过流发送消息err = stream.Send(&greeter.HelloRequest{Data: "Hello server"})if err != nil {fmt.Println("Send error:", err)continue}// 读取服务响应reply, err := stream.Recv()if err != nil && err != io.EOF {fmt.Println("Recv error:", err)} else if err == io.EOF {fmt.Println("Recv EOF")break}fmt.Println("Recv:", reply.GetData())time.Sleep(time.Second)}_ = stream.CloseSend()
}

上面是一个简单的demo,由于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是可以任意的收发数据的,因此对于读取的接收我们也可以启动多个goroutine来处理。

 

3、 gRPC的底层原理探究

gRPC的底层传输协议走的协议是HTTP/2;采用的序列化协议是protobuf;因此gRPC传输效率编解码效率都是比较高的。接下来将会使用抓包的方法来探究gRPC以及HTPP/2协议的底层原理。

 

3.1 HTPP/2协议介绍及探究

由于gRPC是基于HTTP/2的,因此了解HTTP/2是非常有必要的。

之前也看过HTTP/2相关的八股文,包括它相比于HTTP/1.1版本多了哪些特性,比如:头部压缩二进制帧等等等,解决了HTTP/1.1的队头阻塞问题,

也了解到其中的一些概念,比如。。。

但是是真的不理解什么叫数据帧,看的是一头雾水,虽然记住了概念,但是没用一点用,除了稍微能应付一下面试。

但是当我真正使用抓包软件抓取HTTP/2的包,以及深入源码,才真正的理解了什么是数据帧,为什么可以实现并发传输,为什么HTTP/2的性能要比HTTP/1.1强。

 

3.1.1 HTTP/2简介及为什么需要HTTP/2

首先在讲解HTTP/2协议之前,了解一下HTTP/1.1协议的一些缺点:

1.明文传输、头部冗余:

HTTP/1.1采用明文传输的方式,请求分为请求行请求头以及请求体组成。请求行请求头中的内容都是以字符串方式的明文传输,并且没有进行压缩。在每次请求和响应时都会传输大量的header,并且很多header在多次请求响应时都是相同的,因此就存在大量的冗余头部,造成网络传输效率降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基于请求响应模型效率低下:

HTTP/1.1是基于请求响应模型的,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端处理并响应请求。在第一个请求的响应到达之前,客户端不能再次发送请求。

虽然HTTP/1.1pipeline管道传输,但是这个特性也存在一些坑,因此很少被使用。

管道传输是指,客户端可以发送多个请求,但是服务端必须要按照顺序来响应。因为HTTP/1.1协议的报文中中并没有标识请求对应的响应,因此如果服务端不按照客户端的请求顺序来响应数据,那么就无法分辨出哪个响应对应于哪个请求。

因此,如果第一个请求处理的速度很慢,就会导致后面的请求阻塞。就算采用并行的方式处理这个三个请求,也需要按顺序回复响应,效率低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看过gohttp标准库实现代码的就可以知道,对于每个客户端只会启动一个goroutine来处理,处理的流程如下图;

因此,在处理前面的请求时,其它的请求数据是会保存在socket接收缓冲区中的,而缓冲区的大小是有限的,如果处理前面的请求需要很久的时间,就会导致后面请求阻塞,甚至会填满缓冲区,导致不能再接收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很多浏览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创建多个tcp连接,从而并行获取数据,比如chrome对于一个域名最多可以创建6个tcp连接。

 
HTTP/2协议简介:

HTTP/2协议,简称h2,于2015年正式发布,大多数主流的浏览器都已经提供了支持。

HTTP/2协议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改善HTTP的性能,因此它可以兼容HTTP/1.1;它并没有再URI中引入新的协议名,仍然使用http://表示http协议,https://表示基于tls、ssl的http协议;只在应用层做了改变,依然使用TCP传输层协议。

HTTP/2把HTTP分解成了「语义」和「语法」两个部分,「语义」层不做改动,与 HTTP/1.1 完全一致,比如请求方法、状态码、头字段等规则保留不变。

但是,HTTP/2 在「语法」层面做了很多改造,基本改变了 HTTP 报文的传输格式。

 

3.1.2 HTTP/2特性介绍

接下来介绍HTTP/2中的一些关键特性

①并发传输、多路复用、二进制分帧

首先介绍三个概念:

流(Stream):在一个已建立的连接上的双向字节流。一个流可以携带一条或多条消息。

帧(Frame):HTTP/2中最小的传输单元。每一帧都包含一个帧头,它至少要标记该帧所属的流。

消息(Message):完整的帧序列,映射为一条逻辑上的HTTP消息,由一帧或多帧组成。这样的话,允许消息进行多路复用,客户端和服务端能够将消息分解成独立的帧,交叉发送它们,然后在另一端重新组合。

        在HTTP/1.1中是基于请求/响应模型的,客户端在发出请求到接收到响应之间是不能再次发出请求的。如果要并发请求多个资源,就需要通过建立多条TCP连接来实现。

        而HTTP/2则采用了多路复用的方式,在一条TCP连接上可以存在多个流(Stream),每个Stream都会分配一个Stream ID,多个Stream之间可以乱序传输,并且可以并行处理。

        并且这个数据流是双向的,服务端无需按照流的发送顺序来响应,同时,服务端也可以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当客户端请求服务器时分配的流ID都是奇数,而服务端主动推送数据时分配的流ID则是偶数,通过这样的方式,客户端便可以知道接收到的数据是服务端的响应还是服务端主动推送的。

如下图所示,在一个TCP连接中可以存在多个流,在不同流中传输的帧是可以乱序发送的。比如两个HTTP请求分别处于不同的流中,每个请求都由Header帧和Data帧组成,那么我可以按多种顺序发送:H1,h2,D1,D2或者H1,H2,D2,D1等等等

但是在同一个流中的帧是不能乱序发送的,比如一个HTTP消息由Header帧和Data帧组成,那么在发送的时候,必须先发送Header帧,再发送Data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是一个逻辑的概念,通过流ID来区分不同的流,同一个连接中的流是不能复用的,并且流是顺序递增的。

 

相比于HTTP/1.1明文传输的方式,HTTP/2采用了二进制帧的方式传输。

一条HTTP消息由1个或多个帧组成,帧需要在流中传输,因此一个帧有所属的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个帧又由两部分组成,帧头和负载,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帧头部分占9个字节,总共包含4部分内容,分别是:

  1. 长度:用于存放payload的长度。因为TCP是流式协议,需要我们自己来区分数据的边界,因此在读取帧的时候,先读取固定大小的帧头,就可以解析出payload的长度,然后再次读取该长度的内容即可。

  2. 帧类型:用于表示该帧的类型,总共十种类型,如下图。最常用的帧类型有HEADERS和DATA帧。

  3. 标志位:用于携带简单的控制信息。比如:

    END_HEADERS 表示头数据结束标志,相当于 HTTP/1 里头后的空行(“\r\n”);

    END_Stream 表示单方向数据发送结束,后续不会再有数据帧。

    PRIORITY 表示流的优先级;

  4. 流标识符:占31位,表示帧所属的流的I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下图为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抓到的一个HTTP HEADERS帧:

前面部分为帧头,包含长度帧类型标志位以及流ID;后面部分为payload部分,payload中的内容为HTTP头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图为gRPC的一次调用:

上面方框为请求,可以看到一次HTTP请求被分为了两个数据帧分别发送,包含HEADERS帧和DATA帧,两个帧是处于不同的TCP报文中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服务端的响应则被放在了一条TCP报文中,包含了三个帧,HEADERS、DATA和HEADERS

 

接下来将从源码的角度来将为什么多个流之间是可以并行处理的。

在前面介绍了,在go标准库的HTTP/1.1的实现中,一个连接只会使用一个goroutine来处理。

而在2.0的实现中会启动两个goroutine,一个goroutine用来处理tcp连接上的数据读取,另一个goroutine用来处理数据发送调度以及接收到的数据解析,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adFrames goroutine在读取到数据帧后会发送到readFrameCh中,由另一个goroutine来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处理Frame时会判断Frame的类型,如果要处理的帧是HEADERS类型的,则会启动一个新的goroutine来负责DATA帧读取和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每一个连接中都会维护一个流ID和一个http2stream的结构体,当读取到HEADERS帧时,就会创建出一个该结构或者使用已经创建过的。并且会启动一个goroutine来处理这个流,goroutine会从streampipeline中读取数据。这个pipeline就相当于一个生产者消费者类型的缓存,运行runHandlergoroutine会从pipeline中读取数据直到接收到flagEND_Stream的帧,当pipeline中没有数据时,就会使用条件变量阻塞;当负责从TCP连接中读取数据的goroutine接收到DATA帧时,会查询到对应的流的结构,然后将数据写入pipeline中,然后使用条件变量通知消费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oHTTP2的代码实现中可以了解到多个流的处理会启动多个goroutine,因此多个流之间是可以并行处理的,但是通常也会设置最大的并行处理的流的数量。

 

②头部压缩

HTTP/2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头部压缩。在HTTP/1.1中每次发送请求都会携带大量的字符串类型的header,并且在多次请求之间这些大部分的header甚至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将那些固定的、不常变化的header使用一个代号标识呢,这样的话就可以大大减少传输的数据量。

静态表和动态表

HTTP/2正是这样做的,HTTP/2定义了一个静态表动态表

静态表中包含了最常用的61header,将它们使用一个字节的数字来表示,比如::method:GET这个header就可以用2这个数字来表示。客户端在序列化header时,可以从静态表中查询header对应的编号,在传输时只需要传输一个字节的编号即可,当服务端收到消息后,可以根据编号从静态表中查询到对应的head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样的,为了支持用户自定义的header,还引入了一个动态表,动态表中的编号占据62及之后的编号。客户端在第一次发送用户自定义的header时依然需要传输整个header,然后客户端和服务端双方会将其添加到动态表中,那么客户端在后续的通信中只需要传输对应的编号即可。

 

如下面分别为HTTP/2的两次通信抓包,可以看到两次通信处于不同的流中。并且第一次通信时content-type: application/grpc这个header占用了13个字节。而在第二次通信时,只占用了1个字节。这便是通过动态表进行的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哈夫曼编码

在上面的第一次通信的抓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content-type: application/grpc在第一次传输时并没有采用明文的字符串进行传输,因为HTTP/2还采用了另一个特性来压缩头部,就是哈夫曼编码。在传输头部时,如果无法使用到静态表,则会使用哈夫曼编码对字符串进行压缩。至于哈夫曼编码的原理,这里就略过。

 

3.2 protobuf简介

protobuf是一种序列化协议,我们可以使用proto文件来定义出message,一个message就相当于go的一个结构体。只是message中只包含一些字段,每个字段需要给予一个唯一的ID,在序列化时,就可以使用ID来唯一标识一个字段:

syntax = "proto3";package ecommerce;message Product {string id = 1;string name = 2;string desc = 3;float price = 4;
}message ProductID {string value = 1;
}

在定义了proto文件后,就可以编译为go的代码,每个message对应于一个go的结构体。并且可以使用proto库来对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消息。

如下,分别使用proto和json来序列化同一个对象,查看序列化后的内容和数据长度:

func TestPB(t *testing.T) {product := &Product{Id:    "1",Name:  "phone",Desc:  "mobile phone",Price: 8000,}// 使用proto进行序列化b1, err := proto.Marshal(product)if err != nil {slog.Error("marshal proto", "error", err)return}// 使用json进行序列化b2, err := json.Marshal(product)if err != nil {slog.Error("marshal json", "error", err)return}fmt.Println(string(b1))fmt.Println(string(b2))fmt.Println("proto:", len(b1))fmt.Println("json:", len(b2))
}

运行程序,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相比于json,proto序列化后的数据大小是json的一半。

除此之外,proto的序列化速度也要比json、xml等序列化协议要更优秀。

然而由于proto序列化后的数据是二进制的,因此它的可读性较差。

 

3.3 基于HTTP/2的gRPC

gRPC是基于HTTP/2的,因此gRPC在传输数据时会按照HTTP/2的协议格式。

3.3.1 请求消息

gRPC请求消息用于初始化远程调用。在gRPC中,一个客户端请求包含两个部分:请求头信息和数据。它们会处于不同的帧中。

当我们调用SayHello()时,客户端会通过发送下面的请求头信息来初始化调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ethod = POST      
:scheme = http
:path = /Greeter/SayHello
:authority = 127.0.0.1:8080
content-type = application/grpc
te = trailers
...

在HTTP/2协议中没用了HTTP/1.1的请求行,因此原本请求行中的内容都移到了请求头中。

对用上面的请求头,含义如下:

  1. 定义HTTP方法。对于gRPC来说,:method头信息始终为POST
  2. 定义HTTP模式,如果使用TLS,则为https,否则为http
  3. 定义端点路径。对于gRPC来说,这个值的构造为/{服务名}/{方法名}
  4. 定义目标URI的虚拟主机名
  5. 定义content-type:对于gRPC来说,该值应该以application/grpc开头,否则,gRPC会给出HTTP状态为415(不支持的媒体类型)的响应
  6. 定义对不兼容代理的检测。在gRPC中,这个值必须为trailers

注意:名称以":"开头的头信息叫做保留头信息,HTTP/2要求保留头信息出现在其它头信息之前。

当完成对服务器端的初始化之后,客户端会发送HTTP/2的数据帧到服务端。数据帧中包含了我们的请求数据,如果一个帧无法存放所有数据,那么它可以跨多个数据帧,但是这些数据帧会属于同一个stream,而最后一个数据帧会携带flag为END_STREAM的标志。

如下图所示,数据部分只由一个帧组成。在帧的payload部分存放的是以长度为前缀的proto消息。

Message Len表示的是序列化后的proto消息的长度,后面的数据则为proto buffers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2 响应消息

响应消息由服务端生成,服务端根据客户端的请求调用相应的服务,然后发送数据响应客户端的请求。与请求类似,在大多数场景中,响应消息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响应头信息、以长度为前缀的消息、trailer

如下图为服务端的响应抓包,包含了三个帧,分别是响应头、消息和trail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响应头包含下面的内容:

:status: 200 OK
content-type: application/grpc

第一个header表示HTTP请求的状态

第二个定义content-type,与请求中的类似

 

与请求类似,在数据帧中同样也包含以长度为前缀的消息。但是END_STREAM并不会同数据帧一起发送,而是作为单独的头信息来发送,名为trailer。

最后,通过发送trailer来提醒客户端响应消息已经发送。trailer还会携带状态码以及请求的状态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rpc-status: 0
grpc-message: xxxx

grpc-status定义了gRPC的状态码。gRPC会使用一组定义良好的状态码。这些状态码的定义可以在gRPC官网文档中找到。

grpc-message则是对错误的描述信息。这是可选的,只有在处理请求出现错误时,才会进行设置。

 

3.4 gRPC实现架构

如图所示,gRPC的实现可以分为多层。

最基础的是gRPC核心层,它为其上的层抽象了所有网络操作,使得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网络发送RPC调用。

gRPC核心层还提供了对核心功能的扩展,包含过滤器、安全、截止时间、取消等功能。

gRPC原生支持C/C++、Go语言和Java语言等,通过protoc的编译可以生成各种语言对应的API。应用程序层处理应用程序和数据编码逻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gRPC高级功能

4.1 拦截器

在构建gRPC应用程序时,无论是客户端应用程序还是服务端应用程序,在远程方法执行之前或之后,都可能需要执行一些通用逻辑。在gRPC中,可以拦截RPC的执行,来满足特点的需求,比如日志记录、认证、性能度量等,这会使用一种名为拦截器的扩展机制。

gRPC提供了简单的API,用来在客户端和服务端的gRPC应用程序中实现并安装拦截器。

根据拦截器拦截的RPC调用的类型,拦截器可以分为两类:对于一元RPC,可以使用一元拦截器;对于流RPC,则可以使用流拦截器

这些拦截器即可安装在客户端,也可以安装在服务端。

 

4.1.1 服务端拦截器

当客户端调用gRPC服务的远程方法时,通过使用服务端拦截器,可以在执行远程方法之前,执行一个通用的逻辑,如下图所示:

在请求时,会经过拦截器1、拦截器2、…、拦截器N,而在调用服务后,则会从拦截器N、…、拦截器2、拦截器1中出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元拦截器

一元拦截器的函数声明如下:

type 
UnaryServerInterceptor 
func(ctx context.Context, req any, info *UnaryServerInfo, handler UnaryHandler) (resp any, err error)

接下来通过两个拦截器案例来说明,分别是:

  • Recover拦截器:用于捕获panic
  • StatisticsServiceTime拦截器:用于统计服务运行时间

代码如下:

func Recovery() grpc.UnaryServerInterceptor {return func(ctx context.Context,req any,info *grpc.UnaryServerInfo,handler grpc.UnaryHandler) (resp any, err error) {// 在defer func中使用recover来捕获panicdefer func() {if r := recover(); r != nil {fmt.Println("recovered: ", r)}}()fmt.Println("------- recovery start -------")// 前置处理阶段,可以在调用对应的服务之前拦截消息// 服务调用前// 调用服务resp, err = handler(ctx, req)// 后置处理阶段,可以在这里处理RPC响应// 服务调用后fmt.Println("------- recovery end -------")return}
}func StatisticsServiceTime() grpc.UnaryServerInterceptor {return func(ctx context.Context,req any,info *grpc.UnaryServerInfo,handler grpc.UnaryHandler) (resp any, err error) {fmt.Println("------- statistics time start -------")// 记录调用服务前时刻start := time.Now()// 调用服务resp, err = handler(ctx, req)// 获取服务执行时间used := time.Now().Sub(start)fmt.Printf("service name: %s used time: %s\n", info.FullMethod, used.String())fmt.Println("------- statistics time end -------")return}
}

上面是两个拦截器的实现,在使用拦截器时需要注册:

在创建server时,可以使用ChainUnaryInterceptor()来注册多个拦截器形成拦截器链,在调用服务前,会依次调用这些拦截器。

server := grpc.NewServer(grpc.ChainUnaryInterceptor(Recovery(), StatisticsServiceTime()),)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拦截器的调用原理

在注册服务时,实际注册到server中的方法并不是SayHello,而是_Greeter_SayHello_Handler这个函数,它对我们的SayHello方法又包了一层。因此最终服务端调用的函数为下面的函数:

在调用时,传入的参数第一个为我们对服务的具体实现对象,最后一个参数则是第我们注册的第一个拦截器,也就是Recovery,在最后会先调用拦截器,并且handler传了进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在_Greeter_SayHello_Handler中传入的拦截器并不完全是Recovery,因为它又在拦截器外面包了一层,当第一个拦截器被调用时,也会传入一个handler,如果你认为这个handler就是SayHello,那你就错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事实上,只有所有拦截器调用完毕,最后一个拦截器中的handler才是真正的SayHello,而其它拦截器中的handler,都是它之后的拦截器,只是又用闭包将其包装为了func(*ctx* context.Context, *req* any) (any, error)的函数类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当我们注册了多个拦截器时,除了最后一个拦截器,其它拦截器中传入的handler都是它后面的拦截器。

因此,如果我们把Recovery中的handler调用注释掉,那么后面的拦截器以及服务方法都不会被调用。

 

流拦截器

服务端流拦截器会拦截gRPC服务端所处理的所有流RPC。

流拦截器包括前置处理阶段和流处理阶段。

流拦截器的函数声明如下:

func(srv any, ss ServerStream, info *StreamServerInfo, handler StreamHandler) error

前置处理阶段需要我们实现一个流拦截器,而流处理阶段则需要我们对ServerStream进行一层包装,重新实现其中的RecvMsgSendMsg方法,代码如下:

// 相当于重写(override)ServerSteam中的RecvMsg和SendMsg方法
type wrappedStream struct {grpc.ServerStream
}func newWrappedStream(stream grpc.ServerStream) *wrappedStream {return &wrappedStream{ServerStream: stream,}
}// 重写SendMsg
func (s *wrappedStream) SendMsg(m any) (err error) {fmt.Println("--------[wrappedStream] send msg start ------------")err = s.ServerStream.SendMsg(m)fmt.Println("--------[wrappedStream] send msg end ------------")return err
}// 重写RecvMsg
func (s *wrappedStream) RecvMsg(m any) (err error) {fmt.Println("--------[wrappedStream] recv msg start ------------")err = s.ServerStream.RecvMsg(m)fmt.Println("--------[wrappedStream] recv msg end ------------")return err
}// 实现流拦截器
func StreamInterceptor() grpc.StreamServerInterceptor {return func(srv any,ss grpc.ServerStream,info *grpc.StreamServerInfo,handler grpc.StreamHandler) error {fmt.Println("---------- stream interceptor start -----------")// 构造我们wrappedStreamstream := newWrappedStream(ss)// 传入重写的streamerr := handler(srv, stream)fmt.Println("---------- stream interceptor end -----------")return err}
}// 注册流拦截器
server := grpc.NewServer(grpc.StreamInterceptor(StreamInterceptor()),)

 

4.1.2 客户端拦截器

当客户端发起RPC来触发gRPC服务的远程方法时,可以在客户端拦截这些RPC,如下图所示,借助客户端拦截器,可以拦截一元RPC和流RP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元拦截器

一元拦截器的函数声明如下:

func(ctx context.Context, method string, req, reply any, cc *ClientConn, invoker UnaryInvoker, opts ...CallOption) error

示例代码:

func UnaryInterceptor() grpc.UnaryClientInterceptor {return func(ctx context.Context,method string,req, reply any,cc *grpc.ClientConn,invoker grpc.UnaryInvoker,opts ...grpc.CallOption) error {// 前置处理阶段fmt.Println("method:", method)// 调用远程方法err := invoker(ctx, method, req, reply, cc, opts...)// 后置处理阶段,已经拿到了响应helloReply, ok := reply.(*greeter.HelloReply)if err != nil || !ok {return err}fmt.Println("reply:", helloReply.Data)return err}
}// 注册拦截器
conn, err := grpc.Dial("127.0.0.1:8080",grpc.WithTransportCredentials(insecure.NewCredentials()),grpc.WithBlock(),grpc.WithUnaryInterceptor(UnaryInterceptor()),)

客户端流拦截器与服务端流拦截器几乎一样,因此就不再介绍。

 

4.2 截止时间和取消

在分布式计算中,截止时间超时时间是两个常用的模式。截止时间和超时可以指定客户端应用程序等待RPC完成的时间。加入服务端未能在超时时间内完成服务调用并返回,我们就认为服务调用失败。

gRPC客户端在调用服务时可以指定一个超时时间或截止时间,并且gRPC也支持在服务调用过程中取消。设置截止时间、超时时间和取消都是通过context包来实现的。

设置超时时间:

  1. 在服务端的SayHelo方法中设置一个休眠时间来模拟服务运行时间过长
func (g *GreeterImpl) SayHello(ctx context.Context, req *greeter.HelloRequest) (*greeter.HelloReply, error) {fmt.Println("req:", req.Data)// 休眠三秒time.Sleep(time.Second * 3)select {// 查看服务运行是否超时,如果超时直接返回错误case <-ctx.Done():err := ctx.Err()slog.Error("SayHello", "error", err)return nil, errdefault:}return &greeter.HelloReply{Data: "server hello"}, nil
}
  1. 客户端在调用时指定超时时间
func CallSayHello(client greeter.GreeterClient) {// 设置两秒的超时时间ctx, cancelFunc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time.Second*2)defer cancelFunc()// 调用服务,传入带有超时的ctxreply, err := client.SayHello(ctx, &greeter.HelloRequest{Data: "hello, server"})if err != nil {fmt.Println("SayHello error:", err)return}fmt.Println("Call rpc success, reply: ", reply.Data)
}

运行结果,客户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服务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当发生超时时,服务端的ctx是可以收到超时信号的。

由于是远程调用,因此客户端的ctx和服务端的ctx肯定不是同一个,那么可以进行一个猜出,服务端在发送数据时,会将超时时间发送给服务端,服务端在调用服务时也会创建一个带有超时的ctx。

那么客户端服务调用返回的err是从服务端那得来的吗?或者说,发生超时时,客户端依然会等待服务端返回数据吗?

如果仔细一想应该也能想到,发生超时时,客户端应该不能等待服务端的响应,因为发生了超时就被认为是服务调用失败了,因此返回的结果也没有意义。
 
接下来,通过抓包来探究一下,发生超时时,客户端和服务端是怎么处理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客户端先后发送了HEADERS帧DATA帧来调用服务,在HEADERS帧中设置了超时时间的头部。

两秒后,也就是发生超时后,发送了一个RST_STREAM的帧来终止当前流,并且没有收到服务端的响应。

同样的,通过使用context.WithCancel,也可以实现服务的取消,实现的原理也是通过发送RST_STREAM来取消的。

 

4.3 错误处理

在使用本地调用时通常会在函数中返回一个error,而在函数调用后会使用errors.Iserrors.As甚至是==来判断错误。

但是在使用远程调用时,是无法使用这种方式的。通常会使用一个状态码以及一个描述错误消息的字符串来表示。

当发生错误时,gRPC返回一个错误码,并附带一条可选的错误消息,该消息提供错误条件的更多细节。

状态对象由一个整型的错误码和一条字符串消息组成,适用于不同语言的所有gRPC实现。

gRPC已经定义了一组专业的状态码:

错误码描述
OK0成功
Canceled1操作已被取消
Unknown2未知错误
InvalidArgument3非法参数
DeadlineExceeded4超时
NotFound5某些请求实体未找到
AlreadyExists6客户端试图创建的实体已存在
PermissionDenied7调用者没有权限执行特定操作
ResourceExhausted8某些资源已耗尽
FailedPrecondition9操作被拒绝
Aborted10操作被终止
OutOfRange11尝试进行的操作超出了合法范围
Unimplemented12服务不支持或未实现
Internal13内部错误
Unavailable14服务当前不可用
DataLoss15不可恢复的数据丢失或损坏
Unauthenticated16客户端没有进行操作的合法认证凭证

以上的错误码定义在"google.golang.org/grpc/codes"包中,可以直接使用。

"google.golang.org/grpc/status"包中定义了Status类型,它实现了error,并且提供了一些快捷的方法,因此在返回错误时,可以使用status包。

比如下面的方式:

// 服务端使用status包构造error
return nil, status.Error(codes.NotFound, "not found")// 客户端使用status从error中构造Status结构
s, ok := status.FromError(err)

除了使用上面的方式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定义错误的方式来返回更加详细的错误信息。

我们可以使用proto文件来定义错误消息:

比如下面定义了一个错误,包含ID和Reason两个字段,使用protoc编译为.go文件。

syntax = "proto3";option go_package = "./;errpb";message InternalError {uint32 id = 1;string reason = 2;
}

使用案例:

服务端在使用时,需要创建出一个Status类型的对象,然后调用WithDetails()来添加自定义的错误

func (g *GreeterImpl) SayHello(ctx context.Context, req *greeter.HelloRequest) (*greeter.HelloReply, error) {// 业务处理...if err != nil {// 服务端设置error details := status.New(codes.Internal, "internal error")e := &errpb.InternalError{Id:     520,Reason: "I love you",}ss, _ := s.WithDetails(e)return nil, ss.Err()}return &greeter.HelloReply{Data: "server hello"}, nil
}

客户端可以使用Details()来获取到自定义的错误

func CallSayHello(client greeter.GreeterClient) {ctx, cancelFunc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time.Second*2)defer cancelFunc()reply, err := client.SayHello(ctx, &greeter.HelloRequest{Data: "hello, server"})if err != nil {// 从err中构造Statuss, ok := status.FromError(err)fmt.Println("SayHello error:", err)if !ok {return}// 使用Details()以及类型断言来获取自定义错误for _, d := range s.Details() {switch info := d.(type) {case *errpb.InternalError:fmt.Println(info.Id, info.Reason)}}return}fmt.Println("Call rpc success, reply: ", reply.Data)
}

4.4 元数据

元数据,说白了就是在HTTP的Header中添加和获取我们自己的Headers

4.4.1 客户端发送和接受元数据

在客户端中,想要添加header和获取响应中的header,需要在调用服务前进行设置

示例代码:

func CallSayHello(client greeter.GreeterClient) {// 1.客户端设置headermd := metadata.New(map[string]string{"address":    "hangzhou","university": "hdu",})ctx := metadata.NewOutgoingContext(context.Background(), md)// 2.客户端获取header和trailervar header, trailer metadata.MDopts := []grpc.CallOption{grpc.Header(&header), grpc.Trailer(&trailer)}reply, err := client.SayHello(ctx, &greeter.HelloRequest{Data: "hello, server"}, opts...)if err != nil {s, _ := status.FromError(err)fmt.Println("SayHello error:", err)return}fmt.Println("Call rpc success, reply: ", reply.Data)
}

客户端在请求中添加header需要使用metadata.NewOutgoingContext这个方法来将header附加到ctx中。但是它会覆盖之前设置的header。如果不想覆盖,那么可以使用metadata.AppendToOutgoingContext这个方法来追加header。

服务端响应的header有两部分,一部分位于响应头部,叫做header。另一部分位于响应数据之后,叫做trailer。

想要获取他们,则需要在调用服务时传入options,在调用服务方法时传入grpc.Header来获取header,传入grpc.Trailer来获取trailer,在服务调用后,header和trailer就会被设置。

4.4.2 服务端发送和接受元数据

服务端想要获取和设置对客户端的header在服务方法中就可以。

实例代码如下:

func (g *GreeterImpl) SayHello(ctx context.Context, req *greeter.HelloRequest) (*greeter.HelloReply, error) {// 服务端获取headermd, ok := metadata.FromIncomingContext(ctx)if ok {fmt.Println(md.Get("university"))fmt.Println(md.Get("address"))}// 服务端设置headergrpc.SetHeader(ctx, metadata.Pairs("server", "my-grpc"))// 服务端设置trailergrpc.SetTrailer(ctx, metadata.Pairs("trailer", "aabb"))return &greeter.HelloReply{Data: "server hello"}, nil
}

在服务端想要获取客户端设置的header可以通过metadata.FromIncomingContext来从ctx中获取。

使用grpc.SetHeadergrpc.SetTrailer来分别设置header和trailer

 

参考资料:《gRPC与云原生应用开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105343.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P1433 吃奶酪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 15 #define S(n) ((n) * (n)) double indx[M 5], indy[M 5], ans 0, sum 0;//坐标数组&#xff0c;从下标为1开始记录 int n, vis[M 5] { 0 };//vis数组&#xff0c;选过的数字标记为1…

关于pytorch不区分行向量与列向量的理解

听李沐老师讲深度学习时候解释pytorch不区分行向量和列向量&#xff0c;只相当于是一维数组&#xff0c;一维张量一定是行向量&#xff0c;相当于数组&#xff0c;而行列向量可以放到矩阵中看。 测试如下&#xff1a; rtorch.tensor([1,2,3],dtypetorch.float32) print(r,r.T…

滑动窗口算法(C语言描述)

第一种类型&#xff1a;不固定长窗口 问题1&#xff1a;*** C代码1&#xff1a;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define N 5int min_len(int len1,int len2) {return (len1 < len2 ? len1:len2); }int main() {int target 0;int num[N];scanf("…

C语言中的文件操作指南

阅读导航 前言一、文件类型1. 程序文件2. 数据文件PS.文件名 二、文件的打开和关闭1. 文件指针2. 文件的打开和关闭 三、文件的顺序读写四、文件的随机读写1. fseek() 函数2. ftell() 函数3. rewind() 函数 总结 前言 在C语言中&#xff0c;文件操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文件…

阿里云在云原生领域喜获多项 OSCAR 开源尖峰案例奖

当前&#xff0c;国内开源技术正逐渐在各领域落地&#xff0c;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或准备使用开源&#xff0c;优秀的开源案例可以起到领航和参考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开源技术在中国市场的落地&#xff0c;鼓励企业和厂商使用开源&#xff0c;鼓励企业或个人进一步探索我国开源…

矩阵系统能做什么

矩阵系统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xff0c;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xff1a; 1. 工程领域&#xff1a;在工程项目中&#xff0c;矩阵系统可用于设计和优化结构、系统、网络、电路、热管理等。例如&#xff0c;矩阵系统可以用来分析和预测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响应时间、能耗等…

2023年中国分布式光纤传感产量、需求量及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图]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中的光纤能够集传感、传输功能于一体&#xff0c;能够完成在整条光纤长度上环境参量的空间、时间多维连续测量&#xff0c;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布设、性价比高、易实现长距离等独特优点&#xff0c;常用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有光时域反射仪、布里渊分析仪、喇曼反…

Outlook导入导出功能灰色,怎么解决

下载安装 Outlook 软件后&#xff0c;登陆账号&#xff0c;然后选择“文件” - “导出”&#xff0c;结果发现“导出”按钮是灰色的&#xff0c;根本无法导出。根据官方说法&#xff1a;由于配置没有完成或者office产品没有正确激活。outlook导出键为灰色原因由于配置没有完成或…

基于nodejs+vue教学辅助管理系统

学生&#xff1b;首页、个人中心、本课程设计了线上教学辅助系统 ,学生可以此系统实现在线学习&#xff0c;作业提交管理、作业成绩管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xff0c;计算机的影响是全面且深入的。教师&#xff1a;首页、个人中心、课程信息管理、教学资料管理、作业信息管…

IDEA的使用(四)创建不同类型的工程(IntelliJ IDEA 2022.1.3版本)

1. 创建Java工程 创建之后&#xff0c;src下是空的。可以在src下创建软件包Package&#xff0c;命名采用域名倒序。在软件包下再创建Java类。Java类运行后出现中文乱码&#xff0c;就到控制台和文件编码这两个地方设置编码。 2. 创建JavaWeb工程 2.1 在win11和IDEA中配置Tomca…

《UnityShader入门精要》学习4

一个最简单的顶点/片元着色器 一个最简单的顶点/片元着色器 Unity Shader的基本结构。它包含了Shader、Properties、SubShader、Fallback等语义块。顶点/片元着色器的结构与之大体类似 Shader "MyShaderName" {Properties {// 属性}SubShader {// 针对显卡A的S…

opencv图形绘制2

目录 制作宣传语&#xff08;中文&#xff09; 制作宣传语&#xff08;英文&#xff09; 绘制标记 鼠标交互绘制十字线 鼠标交互绘制图形 鼠标交互制作几何画板 滚动条控制 鼠标事件练习 制作宣传语&#xff08;中文&#xff09;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

实现Element Select选择器滚动加载

<template><el-selectpopper-class"more-tag-data"v-model"tagId"filterableplaceholder"请选择"focus"focusTag"><el-optionv-for"(item, index) in taskTagLists":key"index":label"item.n…

互联网Java工程师面试题·Java 并发编程篇·第七弹

目录 16、CAS 的问题 17、什么是 Future&#xff1f; 18、什么是 AQS 19、AQS 支持两种同步方式&#xff1a; 20、ReadWriteLock 是什么 21、FutureTask 是什么 22、synchronized 和 ReentrantLock 的区别 23、什么是乐观锁和悲观锁 24、线程 B 怎么知道线程 A 修改了…

蓝桥杯 枚举算法 (c++)

枚举就是根据提出的问题&#xff0c;——列出该问题的所有可能的解&#xff0c;并在逐一列出的过程中&#xff0c;检验每个可能解是否是问题的真正解&#xff0c; 如果是就采纳这个解&#xff0c;如果不是就继续判断下一个。 枚举法一般比较直观&#xff0c;容易理解&#xff0…

完美解决lftp遇到put: Access failed: 553 Could not create file.

目录 一、问题 二、原因 三、解决方法 一、问题 put: Access failed: 553 Could not create file. 二、原因 &#xff08;1&#xff09;没有关闭SeLinux &#xff08;2&#xff09;linux默认安装vsftp服务之后只允许匿名用户的访问和下载&#xff0c;不支持上传。 三、解决方…

matlab 图像均值滤波

目录 一、算法原理二、代码实现三、结果展示本文由CSDN点云侠翻译,放入付费专栏只为防不要脸的爬虫。专栏值钱的不是本文,切勿因本文而订阅。 一、算法原理 均值滤波是一种常用的线性滤波方法,用于平滑图像并减少噪声。它的实现过程如下: 确定滤波器的大小:选择一个固定的…

P1443 马的遍历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 400 int arr[M 5][M 5];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x, y; } Node; //将马能走的8个方向封装成一个二维数组 int dir[8][2] {{2, 1}, {2, -1}, {-2, 1}, {-2, -1},{1, 2}, {-1, 2}, {1, -2…

nginx的location的优先级和匹配方式

nginx的location的优先级和匹配方式 在http模块中有server&#xff0c;server模块中有location&#xff0c;location匹配的是uri 在一个server中&#xff0c;会有多个location&#xff0c;如何来确定匹配哪个location niginx的正则表达式 ^ 字符串的起始位置 $ 字符串的…

IDEA中查看整个项目代码行数

近期正在手撸Spring源码&#xff0c;想要看下自己写了多少行代码。记录下如何查看项目的代码行数&#xff0c;方便日后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