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转眼间,我已毕业十多年,在IT领域深耕不辍,曾涉足全栈研发、大数据研发、架构设计与项目管理等多个岗位,更主导过公司从市场到交付再到运营的全链条流程建设。在这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心头: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我的答案是——高效的流程体系。
在当今的软件行业,各种管理体系层出不穷,如PMI的PMP传统项目管理、敏捷开发中的Scrum、精益创业的看板管理,以及DevOps和IPD等。尽管许多企业热衷于标榜自己采用了某种“先进”的管理体系,甚至存在所谓的“鄙视链”,但我认为,这种攀比和鄙视大可不必。
每种流程体系和管理模型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适用场景,但真正关键的是如何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汲取各种管理理念的精华,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努力,打造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言,人才、资金和技术都可以通过引进来解决,但管理与服务必须依靠企业自身的实践和探索,才能形成真正适合自己的体系。
当然,我们不必完全摒弃现有的流程模型去自创一套新的体系。相反,我们可以参考经典的管理体系,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这些体系都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大师们的精心打造,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在构建公司的全流程时,我们借鉴了华为的IPD管理体系,从线索到回款、从需求发布到问题解决等各个环节出发,实现LTC、IPD、LTR的无缝衔接和跨部门的紧密协作。这将有助于我们保障产品从端到端的顺畅解决流程,形成各部门之间的强大合力,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收益。
但在交付阶段,我更加倾向于采用DevOps的思路。IPD与DevOps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以价值流为导向,致力于提升整体效率和交付质量。DevOps在交付环节的落地执行中更具优势,尤其是其自动化的思路和实施措施,能够显著提升研发效率。本体系主要围绕交付环节,因此,我将重点以DevOps为载体展开详细描述。
二、DevOps探析
1、起源
DevOps的出现源于两个因素:敏捷软件方法的广泛采用以及IT基础设施即程序代码的管理方式。敏捷软件方法在敏捷宣言之后解决了研发过程的问题,但是代码开发仅仅是一个很长的价值链中间的一环,对于在开发之前还有不少的环节,比如致力于识别业务需求并对这些需求进行阐释、分析和排序等,此外,在开发之后应用需要快速部署到生产环境,以便客户能收到向自己承诺的所有收益,并提供反馈给开发人员,这些问题急需解决。同时虚拟化和云计算的出现为管理基础设施即代码得以实现。这两方面的因素促促使新的管理方法的诞DevOps。
2、内容
DevOps是对敏捷软件开发与精益生产思想的演进,应用于IT端到端的价值链中,使得业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并通过文化、组织与技术变革来获得更大的成功。
DevOps包含以下四个部分:
1敏捷软件开发与精益生产思想的一种演进
DevOps并没有取代敏捷及精益实践,而更像是吸收了两者;
2应用到IT端到端的价值链中
DevOps的本质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IT部门与业务部门所考虑的不仅是软件开发,而是整个价值链。价值链始于业务干系人产生的新想法,经过开发、测试和部署,最后到运维。这个方法有助于在端到端价值链中分析、识别及消除瓶颈。它建立的反馈回路,不仅是从价值链的末端回到始端,也包括每个步骤之间乃至每个步骤之中产生的反馈;
3使得业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
DevOps提供了更大的价值,体现为加速新产品及产品补丁上市、更快响应客户需求、改善IT系统可用性与可持续性、更高效使用有限资源等
4通过文化、组织与技术变革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3、目标
DevOps的目标是建立流水线式的及时制(JIT)的业务流程,建立一个自动化的快速部署系统,通过调整及时制(JIT)业务流程来最大化业务成果,例如增加销售和利润、提高业务速度或最小化运营成本。、
-
缩短市场响应时间
-
减少技术债务
-
缩短市场响应时间
三、devops框架体系
在实施DevOps时,我们结合了丰富的知识源、方法论、实践案例和工具。DevOps的框架体系由三大支柱和一个基础构成:
规范敏捷:奠定DevOps实施的基础,通过细化任务、明确完成定义和高质量输出,实现敏捷团队的快速响应和高质量交付。
持续交付:强调应用程序构建、部署、测试和发布的自动化流程,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通过部署流水线实现价值流的顺畅流转。
IT服务管理:关注IT服务的连续性和高可用性,引入风险降低措施和恢复方案,增强服务的韧性,同时基于DevOps理念对传统IT服务管理进行轻量级改造。
流水线式IT服务供应链:借鉴精益管理理念,实现单件流和高自动化水平,构建高效、灵活的供应链,确保开发与运维的紧密协作和信息同步。
四、我们的定制化体系架构
我们以业务价值流为导向,以流水线为加速,以团队协同增效,以知识资产驱动,从而保障从需求到交付的端到端服务。
1、业务价值流
-
可视的是用户价值
-
可视的是用户价值端到端的流动过程
-
问题和瓶颈也要可视出来
-
识别和消除瓶颈,并避免局部优化的陷阱;
-
消除浪费。
2、流水线
流水线聚焦于“三线一体”策略,即通过映射生产关系、提升生产力、优化生产资料,来全面提升工程技术流程的效率与质量。具体而言,该板块强调工具化、自动化与门禁化的深度融合,以实现更高效的协同合作、减少人工介入、提升产品质量。
-
工具化:强化工作线上的工具应用,促进团队间的无缝协同,提升工作效率。
-
自动化:在适宜环节引入自动化技术,减少人工操作,降低错误率,提升整体效能。
-
门禁化:在关键阶段增设质量门禁,确保每一环节都达到既定标准,从而提升最终产品的质量。
3、团队协同
团队协同:优化组织机构以支持业务发展,提升团队成熟度与协作能力,根据业务战略调整人员发展计划,并基于业务需求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构建紧密连接业务的培训体系,为团队持续赋能。团队划分如下:
3.1 价值管理团队
-
愿景目标制定
-
专题举措决策
-
优先级决策
-
价值评审
3.2 赋能团队
-
识别障碍和应对跨团队的挑战,并且促进新技术、新方法的落地实施
-
在他们的专业领域保持浪潮之巅,持续跟进新方法、工具
-
主动了解价值流团队的需求,建立定期检查点和联合沟通机制
3.3 平台团队:
-
致力于构建底层平台的团队,通过底层平台来支持价值流团队的交付。平台让复杂技术变得简单,价值流团队只关注业务,提升价值流团队质量与效率。
3.4 价值流团队:
源源不断的业务变化形成的业务流对齐的团队,将业务需求转化为落地项目,交付于客户。
4、知识资产
通过流程精益标准化、规则明晰规范化、支撑体系一体化以及资产沉淀持续化,确保知识资产的有效管理和最大化利用。
-
流程精益标准化:对核心业务流程进行精细化梳理和优化,确保流程的高效执行和标准化管理。
-
规则明晰规范化:明确组织内的各项规则,确保规则的全面覆盖、清晰易懂,并得到员工的有效遵守。
-
支撑体系一体化:构建一体化的支撑体系,包括工具、模板和方法等,以确保各系统间的协同和数据一致性。
-
资产沉淀持续化: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将有价值的数据和经验沉淀到知识库中,为新项目提供经验和指导。
在软件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找到最适合自身的管理体系。我们以DevOps为核心,结合多种管理理念和工具,打造了一套高效的流程体系。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和完善这一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和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