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目录:sheng的学习笔记-AI目录-CSDN博客
需要学习前置知识:聚类,可参考 sheng的学习笔记-聚类(Clustering)-CSDN博客
目录
什么是k均值算法
流程
伪代码
数据集
伪代码
代码解释
划分示意图
优化目标
随机初始化
选择聚类数
什么是k均值算法
K-均值(K-Means Algorithm)是最普及的聚类算法,算法接受一个未标记的数据集,然后将数据聚类成不同的组。
流程
K-均值是一个迭代算法,假设我们想要将数据聚类成n个组,其方法为:
- 首先选择个随机的点,称为聚类中心(cluster centroids);
- 对于数据集中的每一个数据,按照距离个中心点的距离,将其与距离最近的中心点关联起来,与同一个中心点关联的所有点聚成一类。
- 计算每一个组的平均值,将该组所关联的中心点移动到平均值的位置。
- 重复步骤。
示例图如下
迭代 1 次
迭代 3 次
迭代 10 次
伪代码
样本9~21的类别是“好瓜=否”,其他样本的类别是“好瓜=是”。由于本节使用无标记样本,因此类别标记信息未在表中给出。为避免运行时间过长,通常设置一个最大运行轮数或最小调整幅度阈值,若达到最大轮数或调整幅度小于阈值,则停止运行。下面以表9.1的西瓜数据集4.0为例来演示k均值算法的学习过程。为方便叙述,我们将编号为i的样本为xi,这是一个包含“密度”与“含糖率”两个属性值的二维向量
数据集
伪代码
代码解释
算法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for循环是赋值步骤,即:对于每一个样例,计算其应该属于的类。第二个for循环是聚类中心的移动,即:对于每一个类,重新计算该类的质心
1)假定聚类簇数k=3,算法开始时随机选取三个样本x6,x12,x24作为初始均值向量,即:
μ1=(0.403;0.237),μ2=(0.343;0.099),μ3=(0.478;0.437)。
2)考察样本x1=(0.697;0.460),它与当前均值向量μ1,μ2,μ3的距离分别为0.369,0.506,0.220,因此x1将被划入簇C3中。类似的,对数据集中的所有样本考察一遍后,可得当前簇划分为
C1={x3,x5,x6,x7,x8,x9,x10,x13,x14,x17,x18,x19,x20,x23};
C2={x11,x12,x16);
C3={x1,x2,x4,x15,x21,x22,x24,x25,x26,x27,x28,x29,x30};
3)于是,可从C1,C2,C3分别求出新的均值向量
4) 更新当前均值向量后,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如图9.3所示,第五轮迭代产生的结果与第四轮迭代相同,于是算法停止,得到最终的簇划分
划分示意图
优化目标
随机初始化
选择聚类数
没有所谓最好的选择聚类数的方法,通常是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人工进行选择的。选择的时候思考我们运用K-均值算法聚类的动机是什么,然后选择能最好服务于该目的标聚类数。
当人们在讨论,选择聚类数目的方法时,有一个可能会谈及的方法叫作“肘部法则”。关于“肘部法则”,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改变K值,也就是聚类类别数目的总数。我们用一个聚类来运行K均值聚类方法。这就意味着,所有的数据都会分到一个聚类里,然后计算成本函数或者计算畸变函数J。K代表聚类数字
我们可能会得到一条类似于这样的曲线。像一个人的肘部。这就是“肘部法则”所做的,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图,看起来就好像有一个很清楚的肘在那儿。好像人的手臂,如果你伸出你的胳膊,那么这就是你的肩关节、肘关节、手。这就是“肘部法则”。你会发现这种模式,它的畸变值会迅速下降,从1到2,从2到3之后,你会在3的时候达到一个肘点。在此之后,畸变值就下降的非常慢,看起来就像使用3个聚类来进行聚类是正确的,这是因为那个点是曲线的肘点,畸变值下降得很快,K=3之后就下降得很慢,那么我们就选K=3。当你应用“肘部法则”的时候,如果你得到了一个像上面这样的图,那么这将是一种用来选择聚类个数的合理方法。
例如,我们的 T-恤制造例子中,我们要将用户按照身材聚类,我们可以分成3个尺寸:S,M,L,也可以分成5个尺寸XS,S,M,L,XL,这样的选择是建立在回答“聚类后我们制造的T-恤是否能较好地适合我们的客户”这个问题的基础上作出的。
参考文章:
吴恩达机器学习
书:机器学习 周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