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经济学启蒙书,作者探讨了许多问题,并通过数据找到答案。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眼中的“魔鬼经济学”是什么,再选一个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进行阐述。
01
魔鬼经济学
中心思想:假如道德代表人类对世界运转方式的期望,那么经济学就代表其实际的运行方式。
经济学:首先是一门有关测评的学科,它包含一系列行之有效、用途广泛的工具,可以对大量信息如就业、房地产、金融、投资进行确切的评估,以确定任意因素的影响,乃至所有影响。
对于中心思想,放到个人来说就是:朋友圈代表着个人对理想生活的期望,而大数据代表其实际生活方式。
朋友圈里展示的内容是个人所期望的生活,或者说是希望别人看到的生活。而各类平台上,如短视频、网购、社交、出行、银行卡的数据记录,才是真实的生活。
再回到集体,人类对世界运转的方式也有所期望,并默认用这个期望去解释所见所闻,但往往其并不是真实情况。
经济学是一门测评学科,无论多离谱的现象和问题都没有超过范畴。
书中就依次探讨了教师与相扑力士的共同点、3k党与房地产中介的共同点、毒贩为何还与母亲同住、犯罪率为何下降、怎样才算完美父母。
很明显,现实世界中有无数个随机变量,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要想准确地测评,获取数据以及测评方式就非常关键了。
02
数据与测评
获取真实的数据自然是第一步,并且数据本身都是有价值的。
就像在读书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我们发现一个看似简单的需求管理表,就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关于测评,本质就是找到因果关系。
假设犯罪率为 x,警力为 y,通过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x 和 y 会同时上升,也就是说,x 与 y 存在相关关系。注意,相关关系包含多种因果关系,例如 x => y、y => x、z => x & z => y 等。
从常识来说,当然是 x => y,不过如果要从数据上去证明,就需要找到警力提升,但犯罪率下降的案例。自然是找得到的,在书中的例子中,当近期有选举时,市长会扩充警力并导致犯罪率下降。
相关关系很容易找到,理论上只要有数据,看一眼就行,而因果关系就需要费些心思了,往往需要通过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来找对比数据。
03
案例:怎样才算完美父母
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教育部开展了名为“童年早期的纵向研究”,测算了2万多名儿童从幼儿园到五年级期间的学业进展,研究对象从全国抽取,数据包括种族、性别、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水平及其他私人信息。
以下因素中,有8个与儿童考试分数呈相关关系,大家可以逐个思考下:
-
父母学历高
-
家庭完整
-
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
父母最近搬入了条件较好的小区
-
母亲在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为30岁及以上
-
母亲在孩子出生后至上幼儿园之前不工作
-
出生体重低
-
参加过启智计划(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实行的项目,为贫困家庭儿童提供早教、卫生、营养和家长参与服务)
-
父母在家讲英语
-
定期随父母去博物馆
-
是被收养儿童
-
经常被打
-
父母参加家长教师联谊会
-
经常看电视
-
家中藏书多
-
几乎每天都听父母读书
因为作者有数据,自然能直接找到所有的相关关系,不过他倒没有做详细的因果关系分析。比较反常的有这几个:
收养有关,被打无关。可能原因是被弃养的孩子家庭条件差,以及有部分真实打孩子的父母没有说实话,而说实话的父母至少将诚实教给了孩子。
藏书多有关,听读书无关。可能原因是重视教育的父母导致了藏书多,同时也导致了孩子成绩好(即 z => x & z => y)。
最后我们会发现,相关的奇数行是父母特点的描述,不相关的偶数行是父母行为的描述,也就是说,高学历、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的父母所生育的孩子往往成绩好,但是否去博物馆、是否被打、是否参加启智计划、是否听父母读书、是否经常看电视却没什么影响。
这是否符合你的认知呢?也就是说,卷娃不如卷自己……
不过,现实世界中有无数个随机变量,几乎不可能找到所有变量,更别提掌控所有变量了。这也意味着父母博学多识、家境殷实的孩子或是条件与之相反的孩子,都有可能因为其他因素而拥有一个完全不符合我们常识的人生。
原文链接:读书笔记-《魔鬼经济学》
原创不易,点个关注不迷路哟,谢谢!
文章推荐:
-
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
读书笔记-《当下的力量》
-
读书笔记-《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
赛博朋克2077玩后感
-
程序员工作中常见问题,你遇到过几个?
-
如何设计离线跑批系统
-
读书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读书笔记-《Spring技术内幕》(三)MVC与Web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