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
我是浪前
今天讲解的是网络篇的第三章:网络编程概念和TCP&UDP的区别
网络编程概念+TCP和UDP的区别
- 跨主机通信:
- 网络编程
- 插座:
- 网络编程的本质:
- 网络编程的重要概念:
- 客户端和服务器:
- 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交互模式
- TCP 和UDP的区别
大家好呀,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网络篇
网络篇的前两篇博客主要是进行了网络初识,主要介绍了网络的基本概念和背景流程
接下来的章节会重点介绍网络编程:
也就是去实际地编写代码,通过代码来完成基于网络的跨主机通信
跨主机通信:
实现跨主机通信有很多的方式,如下所示:
- TCP/IP网络
- 蓝牙通信
- 近场通信(NFC)
- 毫米波通信
- 等等
而TCP/IP网络是我们日常编程中最容易涉及到的最通用的跨主机通信的方式
蓝牙通信的方式特点:功耗低,待机时间长,效率也低
近场通信(NFC): 需要在现实中贴的很近才可以
毫米波通信: 功率较高,带宽也高,抗干扰能力差
所以我们下面就直接来学习TCP/IP的跨主机通信方式吧~
网络编程
网络编程的定义就是:通过网络,让两个主机之间能够进行通信,基于这样的通信来完成一定的功能
插座:
注意:需要一组插座才可以完成网络编程:
插座的定义:
进行网络编程的时候,需要操作系统提供一组API,通过这些API才能完成网络编程
API就是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交互的路径
这一组API就称作“Socket API”,也就是叫做插座。
通过这一套Socket API 就可以解决不同主机之间,不同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了
在传输层这一层里面提供的网络协议,主要是TCP和UDP协议,
而TCP和UDP这两个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差别很大,导致使用了这两个协议进行的网络编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系统就提供了两套Socket API
TCP有一套Socket API ,UDP也有一套Socket API
网络编程的本质:
网络编程的本质就是学习传输层给应用层提供的API就可以写网络编程的代码,通过代码把数据交给传输层,进一步通过层层封装,就可以把数据通过网卡发送出去了
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API,也要学习网络程序的基本工作流程
后端开发:就是服务器上的程序开发
而服务器就会涉及到大量的网络通信
虽然实际开发中使用的是一些框架,比如Spring
不会直接用到系统原生的API,但是框架的背后,也是封装了系统API来实现网络通信的
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API,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框架的工作流程,也可以拥有自己去实现框架/魔改框架的能力,然后搭配上数据结构和算法能力才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学会了什么特别高大上的流行框架:
如下图所示,一图胜千言~
![[表情包.gif]]
网络编程的重要概念:
客户端和服务器:
客户端 vs 服务器
客户端的定义:
客户端就是在网络中,主动发起通信的一方,就是客户端
服务器的定义:
服务器就是被动接受的一方
客户端和服务器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
同一个程序在不同的场景中,可能是客户端,也可能是服务器
举一个大家都喜欢听的例子:
在少男少女谈恋爱的过程中:一般是男生追求女生,
但是如果一直是男生单方面努力,全靠男生主动,这个恋爱大概率不可能谈成,男生要么追不上,要么即使最后费尽千辛万苦才谈上,但是这个感情也难以长久
那么恋爱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呢?
正常情况一般是男生主动了一段时间之后,女生也能够主动,也就是女生也有积极的回应男生的追求,这样后面感情才会长长久久
给大家支一个小妙招~
当你的女朋友给你发消息,说肚子疼,最近不舒服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回复“多喝热水/岩浆”这样的废话,记住这句话
Talk is cheaper, show me the action
你先不要急着回复消息,如果你们是同校,那么你立即去买好热好红糖水和布洛芬,然后走到她的宿舍楼下,叫她下来拿…
如果你们是异地,你可以立马在美团买药的购物车里面加满布洛芬+红糖水的商品,然后配送到她的地点,到了之后直接call她电话,告诉她去拿药…
切实的行动胜过千言万语~
好啦,今天的恋爱小课堂就结束啦,我们拉回正题
所以程序在网络中的角色是可以发生改变的,主动的时候就是客户端,被动的时候就是服务器
请求(request):
请求的定义: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的数据称为 “请求”
响应(response):
响应的定义:服务器给客户端返回的数据称为“响应”
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交互模式
客户端和服务器一共有四种交互模式:
- 一问一答
- 一问多答
- 多问一答
- 多问多答
我们分别来介绍:
1: 一问一答:
一个请求对应一个响应,一对一
在后续的网站开发(web开发)中都是这种一问一答的交互形式
如下图所示;
2: 一问多答:
客户端的一个请求对应了服务器的多个响应
使用场景: 适用于下载的场景,当你要下载一个大的文件时,此时客户端发送这个下载任务请求的时候,服务器就分成了多个响应
3: 多问一答:
客户端的多个请求只对应了一个服务器的响应
使用场景:上传
4: 多问多答:
一个请求可能对应多个响应
一个响应也可能对应多个请求
这个场景主要涉及到“远程控制/远程桌面”
我们进行的鼠标键盘操作,都会作为一个个请求发送出去
我们看到的一个个画面都对应了一个个响应
想要进行网络编程,需要使用系统的API,这个API本质上是传输层提供的
传输层涉及到的协议主要有两种: 一个是TCP 一个是UDP
由于这两个协议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所以TCP和UDP的API各不相同
TCP 和UDP的区别
TCP和UDP这两种协议的特性(工作原理) 差异很大,导致使用这两种协议进行网络编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别,系统就分别提供了两套API
TCP和UDP的区别:
- TCP是有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 TCP是可靠传输的,UDP是不可靠传输的
- TCP是面向字节流的,UDP是面向数据报的
- TCP和UDP都是全双工的
TCP是有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这里的连接是抽象的概念:不是物理上的连接,而是彼此保留了对方的关键信息
计算机中这种抽象的连接是很常见的
此处的连接本质上就是建立连接的双方,各自保存对方的信息,连接的特点是双方都认同
只要通信的双方都记录了对方的关键信息,此时连接就建立好了
TCP要想通信必须先建立连接,即要先保留对方的关键信息,连接建立好了之后,才能进行后续的通信
但是:如果A想和B建立连接,但是B不愿意,那么连接就会失败
连接的本质就是各自保存对方的相关信息
举一个例子~
小坤同学给小纪同学打电话,小纪同学接通了,这个连接才成功,如果小纪同学没有接,那么连接失败
这个连接是如何实现的?
在客户端中,有一些数据结构记录了谁是小坤同学的服务器
在服务器中,有一些数据结构记录了谁是小坤同学的客户端
在这个数据结构中,可以保存很多的信息,所以一个客户端可以保存很多的服务器,一个服务器也可以保存很多的客户端
TCP是有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UDP不需要进行连接,UDP想要进行通信,就直接发送数据即可,不需要征得对方的同意,UDP自身也不会保存对方的信息
虽然UDP不知道对方的信息,但是写程序的人得知道,UDP自己不会保存,但是程序员调用UDP的socket api的时候要把对方的位置作为参数给传过去
TCP会先去保存对方的关键信息,然后再进行连接
UDP是不会去保存对方的信息,直接进行的通信
TCP是可靠传输,UDP是不可靠传输
在网络上存在的“异常情况“非常多,无论使用什么样的软硬件技术手段,都没有办法100%保证网络数据能够从A一定传输到B
网络上进行通信,A -> B 发送一个消息,这个消息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送达的
再牛逼的技术也比不过挖掘机的一铲子
无线通信技术的手段,当然很厉害,但是传输的效率也比不过有线的
无线受到环境干扰的因素更加多了
TCP的可靠传输是退而求其次,可靠传输不是100%送达,
而是如果A给B发送消息,消息是否会真的送达到B ,
A是知道的,即A会知道消息是发送失败还是发送成功,
如果发送失败,那么A就可以在发送失败的时候采取一定的措施(尝试重传之类的)
所以可靠传输指的是: A在发送消息之后,A能够知道是发送成功还是发送失败
在TCP中就内置了可靠传输机制
在UDP中就没有内置可靠传输机制
为什么UDP不内置这个可靠传输机制呢?
因为这个可靠传输虽然很好,但是也还是要付出代价的
可靠传输是要去付出代价来交换的
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内置了可靠传输机制,那么会导致:
- 机制更加复杂
- 传输效率会降低
TCP内置了可靠传输机制之后,在发送数据之后可以知道是否发送成功
UDP没有内置可靠传输机制,在发送数据之后不知道是否发送成功
TCP是面向字节流的,UDP是面向数据报的
此处的字节流和文件操作中的字节流是一个意思
TCP也是文件操作一样,以字节为单位来进行传输的
UDP则是按照数据报为单位来进行传输的,每次传输的基本单位是一个数据报
这个数据报是由一系列的字节构成的特定的结构
UDP数据报是有一个严格的格式的,一次只能传输一个完整的数据报,不可以只传输半个数据报
网络通信数据的基本单位,涉及到多种说法:
- 数据报(Datagram)
- 数据包(Packet)
- 数据帧(Frame)
- 数据段(Segment)
TCP和UDP都是全双工的
什么是全双工?
一个信道,允许双向通信,就是全双工
一个信道,只能单向通信,就是半双工
代码中使用一个Socket对象,就可以发送数据也能够接收数据,这个就是全双工
操作系统提供的网络编程的API 叫做“socket api”,意为插头,插座
相当于代码中使用一个Socket对象,就可以发送数据也能够接受数据:
一个网线里面是有8根线,这个8根线分为两组,4个一组,每一组都可以完成一个完成的通信过程)
分为两组就是为了防止万一其中的一根线坏了,那么另一组也可以正常地工作
这个一组中的4根线,有的负责上传,有的负责下载,这里的全双工就是靠着多根线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