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路线规划—一文写明白
现在有很多的编程机构,五花八门的。我有幸也见识到了大家的营销策略。这些策略有黑有白吧,从业几年,沉淀下来一些客户角度的干货,分享给大家。
如果是想以很远很远的就业为目的,毕业就入大厂,年包几十w,我觉得可以洗洗睡了。ai发展的很快,未来大厂只会持续的缩编,剩下的工程师就是会ai,agent的的计算机科班的产品精力,带领着一堆ai(例如cozy和cusor这些小兵们)一人顶一个团队。我发现现在培养少儿用ai的还很少,其实这才是未来就业的赛道。如果有人想看,我未来还会出一篇这方面的文章。
所以我们只看实际目的,竞赛名次助力升学和兴趣培养提升能力。
1. 竞赛
竞赛就是五花八门了,考级,白名单,信奥赛,蓝桥杯。所有的竞赛都是有意义的,我亲眼看见孩子们认真准备作品,最后运行成功的成就感。如果我们不追求名次和近期升学的话,各种大大小小的竞赛是可以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和锻炼竞争心态的。那么说到追求名次,又可以好好的说道说道了。白名单是竞赛中最简单的,但是也是被各类机构包揽名额最多的。所以如果你作为家长,只是想走升学路线,那么就要在目标学校的官网上查询到科技特长生的升学条件的话,只准备升学条件上要求的比赛,其余的看都不看就行了。
1.1 考级
考级是阶段性检验,市面上都是200、300一次的。每个机构都有自己推荐的考级体系。如果报了机构,可以跟着试一下,一般拿下当前阶段语言的一级二级证书,都是有资格参加白名单赛事的。抱着考着玩的心态去参加就好,一般上课认真听,课下认真做模拟题的没有不过的孩子。只不过不是所有的考级考的过的孩子都能拿下白名单赛事的名次。
1.2白名单赛事
白名单赛事一般和科技特长生是有强关联的。白名单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一些赛事,其名次奖项可以作为中考招生的科技特长生参考的入选条件的。大多数都是在小学,初中的时候的参加。
我们想要参加白名单赛事,都会经历两次或者三次的考核。初赛-复赛-决赛,或者选拔赛-决赛。各地的招生政策不一样,有的要求省赛有名次,有的要求国赛有名次。一般来说,孩子认认真真的学,每节课都跟的上,在机构中上到40多节课,也就是学个一年到一年半就可以拿到复赛的名次。
白名单赛事有的适合兴趣培养的娃,有的适合刷题为主的娃,主要在报名的时候,问一下机构的老师决赛的考核是以作品为主还是以答题为主。作品为主的适合兴趣党,答题为主的适合竞赛党。
在这些赛事中,难度最高的就是蓝桥杯了,参加这个就像是硬通货。它相比较其它白名单赛事肯定在大多数招生政策的名单中,而且还能贯穿到大学的赛事体系里面。但是想要为了升学拿名次,还是先看看本地的招生政策,评估好难度再做选择。
1.3 信奥赛
这个是可以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在肝题的路上的。如果你从小就走这条路,那么在大学的时候参加好了拿到顶尖的名次,说不定是可以在大厂校招终面的时候留下好印象,打败其它候选人的。不过这条路注定是投入时间和金钱最多的,也意味着放弃了其它的选择。所以选择这条路之前,一定要看孩子适不适合。成功或者战败,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很具体的筛选规则,可以移步后面的文章,总之这个适不适合要先在孩子的入门阶段自己好好的观察一下。
大概的路线如下:
入门阶段 :孩子需用约 20 小时了解好竞赛体系和难度,再花 20 小时读懂 C++ 入门语法书,之后上手编写程序,每个主要知识点做 2 题,每题 1 - 3 小时,约 40 - 100 小时,此阶段重点就是是有好的启蒙兴趣。
第二阶段(预选赛赛事入门) :要花 40 - 100 小时模拟练习历年复赛真题,并且完成一次系统性算法学习,约 200 小时,还要多次的进行模拟并改错,需 20 - 40 小时,此阶段需较强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阶段(预选赛事入门) :目标是能自主完成拔高题的题目,题目难度大,需连续较长时间(一天内,少打断)解决,对智力及专注力有一定要求。
第四阶段(省级赛事入门) :投入时间长,涉及多建模方法,对智力、编程能力、建模能力、科学训练量及思维拓展要求高。
总体而言,第一、二阶段,孩子普通同学中前 30% 左右,有好老师和学习能力就能达到,学习能力差花时间也能行;第三阶段起对孩子智力有要求,需普通同学中前 20%,努力可做到,但要衡量时间投入值不值得;第四阶段部分孩子努力难达成,一般要学生聪明,否则需巨大时间精力;其实到了第四阶段,我们的升学目标就已经达成了。后期更高目标如 NOIP 一等奖、省选、省队、NOI 银牌以上,要求极高,多数孩子努力也难达到。
2.兴趣培养
说起来这个,就属于是对学科知识的科普了。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工程师思维和产品思维,能够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一般来说,会着重培养孩子日常的思维灵感到实践完成。比如设计一个小游戏,设计一款app。
大概的路线是下面这样的:
第一阶段:启蒙与初步体验
时间投入:约20-40小时。
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化编程工具(如Scratch、Blockly等)让孩子了解编程基本概念,认识编程界面和基本操作。通过一些简单的项目,如制作动画、小故事、简单的互动游戏等,让孩子快速体验到编程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兴趣。
学习目标: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图形化编程作品,对编程有基本的了解和兴趣,能够理解编程中的一些基础逻辑,如顺序、循环、条件判断等。
第二阶段:编程基础知识巩固与拓展
时间投入:约60-100小时。
学习内容:开始学习文本编程语言的基础语法和概念,如Python、JavaScript等。通过编写一些小的程序,如计算器、简单的文本游戏等,巩固对编程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引导孩子了解编程中的数据结构、算法等基础知识,如数组、列表、函数等。
学习目标:孩子能够熟练掌握一种文本编程语言的基础语法,能够独立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解决一些基础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孩子尝试设计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作品,如一个简单的手机应用原型(使用一些简单的前端框架)或一个稍微复杂的游戏。
第三阶段:项目实战与思维拓展
时间投入:约100-200小时。
学习内容:以项目为导向,让孩子参与一些小型的项目开发,如开发一个简单的网站、一款小型的手机应用或一个稍微复杂的游戏等。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习更多的编程知识和技术,如数据库、网络编程、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等。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工程师思维和产品思维,让他们学会如何分解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进行团队协作等。
学习目标: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的项目,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和项目开发经验。能够理解并应用一些基本的工程原理和产品设计原则,如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用户体验等。
第四阶段:进阶学习与独立创作
时间投入:约200-400小时。
学习内容:进一步深入学习编程知识和技术,如学习更高级的编程语言和框架、了解一些前沿的技术和工具等。同时,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设计和开发属于自己的作品,如一款具有创新性的游戏、一个实用的工具软件或一个功能较完善的移动应用等。
学习目标:孩子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复杂度的作品。在这个阶段,重点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家长或教师的陪伴和引导非常重要。在第一、二阶段,主要注重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培养基础能力,只要有合适的引导和一定的学习投入,大多数孩子都可以达到这个阶段的目标。
到了第三、四阶段,需要孩子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一些对编程有浓厚兴趣且思维活跃的孩子,通过努力和适当的指导,可以在这个阶段取得较大的进步,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和价值的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和能力不同,以上时间投入仅为大致的参考范围。重要的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编程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和进步。
3. 科技特长生和强基计划
科技特长生是中考的政策。是初升高拿来用的。只要是在初三之前达到对应学校的筛选条件就可以,有的学校可能达到了筛选条件但是还需要学校再次考核并且排名。
强基计划相当于是国内的几十所985高校自己的自主招生,报名门槛就是信奥赛的名次,像是清北都是要求国赛二等奖。其余高校以当年官网政策为准。有了这个敲门砖,再去进行一些科学素养的考试筛选,体育测试,和高考成绩进行综合排名,择优录取。
————————
我是一个编程老师,喜欢持续的产出一些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