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篇—心肺复苏、AED除颤仪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常见情况急救简介
文章目录
- 生命篇---心肺复苏、AED除颤仪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常见情况急救简介
- 一、前言
- 二、急救
- 1、心肺复苏(CPR)
- (1)适用情况
- (2)操作步骤
- 心肺复苏动图:
- 2、 AED 除颤仪使用
- (1)适用情况
- (2)操作步骤
- 除颤仪使用动图:
- 3、海姆立克急救法
- (1)适用情况
- (2)成人及一岁以上儿童操作步骤
- 普通成人的海姆立克法动图:
- (3) 一岁以下婴儿操作步骤
- 1岁一下婴儿的海姆立克法动图:
- (4)自救和不紧急的情况
- 自救的海姆立克法动图:
- 普通卡喉救助动图:
- 4、常见情况急救处理
- (1)低血糖
- (2)癫痫发作
- (3)中暑
- (4)创伤
- (5)骨折处理
- (6)烫伤
- 三、其他
- 1、急救小结
- 2、急救中的"好人法"
- (1)核心要点:
- (2)适用场景:常见急救中的 “好人法” 保护
- 3、错误的急救示例
一、前言
前两天学习了公司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举办的现场急救知识学习;
如果真的遇到紧急情况还是有点用的,给大家也简单介绍一下,万一用到了呢?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也可能错过几分钟就是一辈子;
哈,我啥都学,你可以也学学或者收藏看看。
二、急救
1、心肺复苏(CPR)
(1)适用情况
心脏骤停、呼吸停止时,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这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如心脏病发作、严重创伤、溺水、触电等。心脏骤停一旦发生,若得不到及时抢救,4 - 6 分钟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 。
(2)操作步骤
1. **判断环境安全**:确保急救现场对施救者和患者均安全,
避免在有危险因素(如交通要道、火灾现场、漏电区域等)的地方实施急救。2. **判断意识与呼吸**:轻拍并呼喊患者双肩,判断其有无意识;
同时,将耳朵贴近患者口鼻感受气流,眼睛看向患者胸部,观察有无起伏,判断时间约 5 - 10 秒。
若患者无意识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3. **胸外按压**:让患者仰卧在坚硬平面上,施救者跪在患者右侧,两乳头连线中点为按压部位。
双手交叠,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为 5 - 6 厘米,频率每分钟 100 - 120 次。
按压过程中要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4. **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一只手按压患者的前额,
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抬起患者下颌骨,使头部后仰,打开气道,清除口腔内可见异物。5. **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施救者张大嘴,完全包住患者嘴巴,
缓慢吹气 2 次,每次持续 1 秒以上,观察到患者胸廓有起伏为有效。
每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心肺复苏动图:
2、 AED 除颤仪使用
(1)适用情况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适用于心脏骤停且心律为可除颤心律(如室颤、无脉性室速)的患者。在公共场所以及部分家庭中,AED 作为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能够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2)操作步骤
1. **开启 AED**:打开 AED 电源开关,机器会发出语音提示,指导后续操作。2. **粘贴电极片**:根据 AED 电极片上的图示,将电极片正确粘贴在患者胸部。
通常一片贴在患者右锁骨下方,另一片贴在左乳头外侧。电极片要紧密贴合皮肤,确保导电良好。3. **连接导联线(部分 AED 电极片与导联线一体,无需此步骤)**:
将电极片导联线与 AED 主机连接,使 AED 能够分析患者心律。4. **分析心律**:AED 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在分析过程中,
施救者及周围人员要确保不接触患者,避免干扰分析结果。5. **实施除颤**:若 AED 提示需要除颤,确保所有人都与患者保持距离,不接触患者,按下除颤按钮。
除颤后,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按照 30 次胸外按压和 2 次人工呼吸的比例持续操作,
期间 AED 会定时重新分析心律,根据提示决定是否再次除颤。
除颤仪使用动图:
除颤仪是先心肺复苏之后决定是否使用的,但是有条件也应该先准备好设备,如果没有效果,就用除颤仪进行点击刺激;
3、海姆立克急救法
(1)适用情况
主要用于抢救异物阻塞气道导致的窒息,尤其是成人和一岁以上儿童。
常见的异物如食物(如肉块、汤圆、坚果等)、玩具零件等。
对于一岁以下婴儿,有专门的婴儿版海姆立克急救法。
(2)成人及一岁以上儿童操作步骤
1. **站立姿势**: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膝盖微弯。
让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保持患者身体前倾、头部略低、嘴巴张开。2. **手部位置**: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3. **发起冲击**:用手部力量急速拉动双臂,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患者上腹部,每两秒约三次。
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
普通成人的海姆立克法动图:
(3) 一岁以下婴儿操作步骤
1. **体位固定**: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施救者前臂上,用手支撑婴儿头部和颈部,
确保头部低于身体,避免异物因重力滑落更深。施救者另一只手托住婴儿背部。2. **背部拍击**:用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快速有力地拍击 5 次,观察异物是否排出。
拍击力度要适中,以能促使异物排出又不伤害婴儿为原则。3. **胸部按压**:若背部拍击后异物未排出,将婴儿翻正,使其仰卧在手臂上,保持头部低于身体。
用两手指(中指和无名指)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进行 5 次快速胸部按压,按压深度约为婴儿胸部厚度的 1/3,约 4厘米。
交替进行 5 次背部拍击和 5 次胸部按压,直至异物排出或婴儿恢复呼吸。
1岁一下婴儿的海姆立克法动图:
(4)自救和不紧急的情况
自救的海姆立克法动图:
普通卡喉救助动图:
4、常见情况急救处理
(1)低血糖
1. **症状识别**:
低血糖患者可能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饥饿感、头晕、乏力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意识模糊、昏迷。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后未按时进食,或长时间空腹运动等情况。2. **急救措施**:若患者意识清醒,立即让其口服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果汁、含糖饮料等。
一般 15 分钟内症状可缓解,若症状未改善,可再次给予含糖食物。
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切勿强行喂食物或液体,以免发生窒息,
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等待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和心跳情况。
(2)癫痫发作
1. **症状识别**:
癫痫发作时,患者可能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眼睛上翻,牙关紧闭等。
发作形式多样,部分患者可能仅有局部肢体抽搐或短暂意识障碍。2. **急救措施**:
将患者周围危险物品移开,如尖锐物品、热水瓶等,防止患者受伤。
让患者侧卧,有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避免误吸。不要强行按压患者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脱臼。
不要往患者口中塞入任何物品,避免损伤口腔和牙齿。
记录发作开始和结束时间,若发作持续超过 5 分钟,或短时间内频繁发作,应呼叫急救人员。
(3)中暑
1. **症状识别**: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为口渴、多汗、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
重症中暑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 40℃)、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
多发生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劳作、运动,且未及时补充水分和采取防暑措施的人群。2. **急救措施**: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衣物,以利于散热。
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帮助降温。
让患者适量饮用淡盐水、藿香正气水或运动饮料,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若患者症状严重,如出现高热、昏迷等,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在等待过程中持续进行降温措施。
(4)创伤
1. 出血处理-**直接压迫止血**:用干净纱布、毛巾或衣物等按压在出血部位,持续按压 5 - 10 分钟,一般可止住小伤口出血。按压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轻达不到止血效果,过重造成二次损伤。-**加压包扎止血**:若直接压迫止血效果不佳,在出血部位覆盖多层纱布等敷料,用绷带或三角巾适当加压包扎。包扎过程中注意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手指、脚趾的颜色和温度,避免包扎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止血带止血(仅在其他止血方法无效,且为四肢大动脉出血时使用)**:在伤口近心端(靠近心脏一侧)合适位置绑扎止血带,如橡皮止血带或布带。记录绑扎时间,每隔 1 小时放松 1 - 2 分钟,避免肢体因长时间缺血坏死。2. **伤口清洁与包扎**:
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伤口内的泥沙、异物等。
冲洗后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注意从伤口边缘向外消毒。
根据伤口大小和深度,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包扎,如创可贴、纱布等,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5)骨折处理
1. **判断骨折**:
患者受伤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或受伤处可听到骨擦音、感觉到骨擦感,可能发生了骨折。
怀疑骨折时,尽量避免随意搬动患者骨折部位,以免加重损伤。2. **固定骨折部位**:
就地取材,使用木板、树枝、硬纸板等作为固定材料,长度要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
在固定材料与肢体接触部位垫上毛巾、衣物等柔软物品,防止皮肤压伤。
用绷带、绳子等将固定材料与肢体固定在一起,固定要牢固,但不能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若没有合适的固定材料,对于下肢骨折,可将伤肢与健侧肢体捆绑在一起;上肢骨折可将上肢固定在胸部。3. **搬运**:
在搬运骨折患者时,要尽量保持骨折部位稳定。
对于脊柱骨折患者,需三人或四人用平板担架搬运,一人固定头部,保持头部与身体在一条直线上,
另外几人分别托住患者的肩部、腰部、臀部和下肢,平稳抬起并搬运,避免脊柱扭曲。
对于四肢骨折患者,搬运时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避免晃动。
(6)烫伤
1. **冲淋降温**:
烫伤后立即将受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或用流动的冷水冲洗 15 - 30 分钟,以降低烫伤部位温度,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
水温不宜过低,一般 15 - 20℃为宜,避免因水温过低造成冻伤。2. **脱去受伤部位衣物**:
在充分冲淋降温后,小心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若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撕扯,
可使用剪刀小心剪开衣物,保留粘连部分,避免损伤烫伤处皮肤。3. **覆盖伤口**:
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覆盖烫伤部位,避免伤口感染。
不要在伤口上涂抹牙膏、酱油、紫药水等物质,以免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和处理。4. **就医**:
对于轻度烫伤(皮肤发红、疼痛,无水泡或仅有小水泡),可自行处理后观察。
若烫伤较为严重(出现大面积水泡、皮肤破溃、发白或焦黑等),立即送往医院治疗,途中注意保护伤口,避免二次损伤。
三、其他
1、急救小结
(1)心肺复苏和AED除颤仪、人工呼吸这些急救措施只有在人昏迷,无反应,无心跳和无脉搏下才需要进行的;
(2)海姆立克法是气管卡异物才采用的;
(3)上面两个急救都是事关生命的,有经验才去做,不会就给专业的人做就行;
(4)其他常见的急救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避免二次损伤就行;
(5)溺水不一定要做急救,有呼吸或者意识的情况,就不用人工呼吸了,最好是自然呕吐出水;
(6)黄金急救时间:心脏骤停 4-6 分钟,创伤出血 1-2 小时,脑卒中 4.5 小时内溶栓等。
2、急救中的"好人法"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 184 条 :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1)核心要点:
1. **自愿救助**:救助行为必须是主动、自愿的,而非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如医护人员的职业行为不适用此条款)。
2. **免责范围**:救助过程中因 **合理操作** 造成的损害(如心肺复苏按压导致肋骨骨折),救助人无需承担民事责任。
3. **排除恶意或重大过失**:若救助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如明知自己无急救能力却盲目操作导致严重后果),则不享受免责。
(2)适用场景:常见急救中的 “好人法” 保护
1. 心肺复苏(CPR):- 按压可能导致肋骨骨折、脏器损伤,但属于急救必要操作,救助人免责。
2. 海姆立克法:- 冲击腹部可能引发胃部不适或轻微损伤,只要操作规范,不担责。
3. 其他紧急情况:- 如搬运伤员时因场地限制造成的轻微擦伤,或紧急止血时使用衣物作为绷带导致的皮肤压痕等。
“好人法”会赦免急救造成的非故意伤害。
所以学习过并且有简单实践经验的急救知识的人,可以大胆的救人,毕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但是如果没有经验的人,就不要去进行急救了;
现场学过,和只是在书上看过,视频看过是两回事;
急救的姿势,按压的次数,频率,力度都是有讲究的;
所以最重要的是会急救才去做,否则造成意外,"好人法"也不一定能赦免。
如果没有现场学习过,但是对具体理论知识学习过,非常熟悉,
并且自己也简单模拟验证过,也是可以尝试进行急救的。
3、错误的急救示例
以下是一些常见错误的普通急救示例,避免因不当操作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
(1)触电时直接用手去拉触电者;
(2)溺水者上岸后立即控水:
(3)骨折后随意搬动伤者或复位;
(4)被蛇咬伤后自行切开伤口吸毒;
(5)异物卡喉时大力拍背;
(6)严重烫伤立马脱衣服;
这些错误的急救行为都可能给伤者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如果给别人急救严重烫伤先脱衣物可能导致皮肤溃烂;造成过失,“好人法”也不一定能豁免;可能需要承担部分民事责任;
严重烫伤后,条件允许下,一般是冲水降温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