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传输,是TCP最核心的特性
可靠传输不是说数据100%传输给接收方了
1)发送方发出数据后,能过知道接收方是否收到数据
2)一旦发现对方没收到,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补救”
1. 确认应答
发送方,把数据已发给接收方后,接收方收到数据就会给发送方返回一个 应答报文(acknowlrdge,ack)
发送方,如果接收到这个应答报文,就知道自己的数据是否发送成功了
发送数据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后发先至”的情况——>
一个数据包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走的路径非常复杂,不同的数据包,可能走不通的路线
TCP 此事要完成两个工作:
1. 确保应答报文和发出去的数据,不要出现歧义
2. 确保在出现先发后至的情况下,能够让应用程序这边仍然按照正确的顺序来理解数据
序号就是一个整数,大小关系描述了数据的先后顺序
序号是按照字节编号的——>TCP是面向字节流的
TCP报头记录的序号,是这一次传输的载荷数据中第一个字节的序号,剩下的序号,都需要一次推出
如图可知,第一次序号为1,第二次为1001,
相当于是1001之前的数据都被接收到了,接下来对端开始索要1001开始的数据
此处通过特殊的ack数据包,里面携带的“确认序号”告诉对方,那些数据已经被确认了
此时发送方,就知道了自己发送的数据到没到
可靠传输——>达成的最核心机制是 确认应答
区分一个数据包是普通的数据,还是ack应答数据报
第二位 ACK
为1,当前数据包是一个应答报文,里面的“确认序号字段”生效
为0,当前数据宝是一个普通报文,里面的“确认序号字段”不生效
2. 超时重传
如果数据包太多了,就会阻塞在一些交换机/路由器上,其中大部分的数据包就被直接丢弃了
确认应答是一个理想的情况,如果网络传输过程中,出现丢包,发送方就无法收到ack
——>使用超时重传,针对确认应答,进行补充
由于丢包是一个随机事件,于是就有两种情况:
1. 传输的数据丢了 2. 返回的ack丢了
站在传输方的角度,无法区分这两种情况
无论出现上述那种情况,发送方都会进行“重新传输”
此时,发送方何时重传——>
发送方,在发出数据之后,会先等一段时间,如果这个时间之内,ack来了,就是为数据到达,反之,就会触发重传
1. 初始的等待时间,是可配置的,不同系统上的不一定一样,可以通过修改内核参数来改变
2. 等待是时间,也会动态变化,每多经历一次超时,等待时间就会变长
等待也不是无限拉长的,重传若干次,就会放弃TCP连接(触发TCP重置连接)
等待时间变长,意味着对能正确传输数据是悲观的
如果数据丢了,不会触发ack;如果ack丢了,返回的是ack发送数据的第一个字节(滑动窗口)
返回的ack丢失时,B会收到两条一样的数据——>
TCP会有一个“接收缓冲区”(内存空间),保存当前已经接收到的数据,以及数据的序号
如果接收方发现,当前发送方发来的数据,已经在接收缓冲区中存在(收到重复的数据),接收方就会直接把这个后来的数据丢弃掉,确保应用程序进行read的时候,读到的是只有一条数据
3. 连接管理
建立连接(三次握手)+断开连接(四次挥手) handshake
handshake相当于是打个招呼,没有实际意义,比较简短,是为了引起对方注意
TCP的“握手”,也就是给对方传输一个简短的,没有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通过这个数据包,唤起对方注意,从而触发后续的操作
同步报文段——特殊的TCP数据包,没有载荷(不携带业务数据)——>应用层数据包
第五位
为1,表示这个报文是一个同步报文段
为0,则不是
TCP 的三次握手
TCP 在建立连接的过程,需要通信双方一共“打三次招呼”才能建立连接
syn 同步报文段 ack 应答数据报
此时,A和B记录了对方的信息(构成“逻辑”上的连接)
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都要给对方发起syn,也要反馈ack
一共进行四次握手,中间两次可以合并成一次
TCP是为了实现可靠传输
进行确认应答和超时重传有个前提,当前网络环境时基本可用的,通畅的
三次握手的作用:
1)确认当前网络是否畅通
2)要让发送方和接收方都能确认自己的发送能力和接受能力均正常
3)让通信双方在握手过程中,针对一些重要参数进行协商
TCP通信过程中的序号从几开始,就是双方协商出来的(一般不是从1开始)
每次建立连接的时候,都会协商出一个比较大的,和上次不一样得值
有时候网络不太好,客户端和服务器可能
在新的连接建立好后,旧的数据又传输过来断开重连,此时应该直接丢弃——>
如果发现收到的数据序号和当前数据序号差异较大,就可以直接丢弃
此处仅对连接管理机制进行初步介绍,下节将详细介绍连接管理和其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