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开发模型
- (1)瀑布模型(需求明确)
- (2)增量模型(快速构建)
- (3)演化模型(迭代模型)
- (3.1)原型模型(需求模糊 规模小)
- (3.2)螺旋模型(风险分析 规模大)
- (4)喷泉模型(面向对象)
- (5)统一过程(UP)模型
- (6)敏捷开发
- 二、开发过程
- (1)需求分析
- (2)概要设计
- (3)详细设计
- 三、测试
- (1)系统测试
- (2)单元测试
- (3)集成测试
- (4)测试方法
- (5)黑盒测试
- (6)白盒测试
- 四、能力模型
- (1)CMM(能力成熟度模型)
- (2)CMMI(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
- 五、维护
- (1)系统可维护性评估指标
- (2)软件维护
- 六、软件文档
- 七、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
- (1)可靠性
- (2)可用性
- (3)可维护性
- 八、沟通路径
- 九、COCOMO估算模型
- 十、图
- (1)Gantt图
- (2)PERT图
- (3)项目活动图
- 十一、软件配置管理
- 十二、风险
- (1)风险管理
- (2)风险识别
- (3)风险预测
- (4)风险评估
- (5)风险控制
- 十三、ISO IEC 9126软件质量模型
- 十四、Mc Call软件质量模型
- 十五、软件评审
- 十六、容错技术
- 十七、软件工具
一、开发模型
(1)瀑布模型(需求明确)
特点:
- 瀑布模式适合开发需求明确的,需求大致固定不会随意变更的系统。
- V模式的关键字在于质量保证活动和沟通,基本问题逐步细化。
(2)增量模型(快速构建)
特点:
- 增量模型拥有瀑布模型的所有优点,它主要的特点是可以快速构造可运行的产品
- 第一个可交付版本所需要的成本和时间很少。
- 开发由增量表示的一个小系统所承担的风险不大。
(3)演化模型(迭代模型)
(3.1)原型模型(需求模糊 规模小)
特点:
- 适合需求模糊不清晰且系统规模不大
(3.2)螺旋模型(风险分析 规模大)
特点:
- 螺旋模型的特点是加入了风险分析,适合大规模高风险的,需求变化的系统。
(4)喷泉模型(面向对象)
(5)统一过程(UP)模型
(6)敏捷开发
二、开发过程
(1)需求分析
(2)概要设计
(3)详细设计
三、测试
(1)系统测试
(2)单元测试
检测模块接口、局部数据结构
(3)集成测试
自顶向下集成不需要驱动模块,自底向上不需要桩模块
(4)测试方法
(5)黑盒测试
(6)白盒测试
四、能力模型
(1)CMM(能力成熟度模型)
(2)CMMI(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
五、维护
(1)系统可维护性评估指标
(2)软件维护
六、软件文档
- 编写高质量文档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
- 文档是软件产品的一部分,没有文档的软件就不能称之为软件。
- 软件文档的编制在软件开发工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和相当大的工作量。
- 软件文档只好不坏。
七、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
(1)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一个系统对于给定的时间间隔内、在给定的条件下无失效运作的概率。可以用MTTF/(1+MTTF)来度量,其中MTTF为平均无故障时间。
(2)可用性
可用性是在给定的时间点上,一个系统能够按照规格说明正确运作的概率,可以用MTBF/(1+MTBF)来度量,其中MTBF为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3)可维护性
可维护性是在给定的使用条件下,使用规定的过程和资源完成维护活动的概率。可以用1/(1+MTTR)来度量,其中MTTR为平均修复时间。
八、沟通路径
- 沟通路径无主程序的公式(n-1)*n /2,就是求和公式。
- 有主程序员n-1,其中n为程序员个数
九、COCOMO估算模型
十、图
(1)Gantt图
(2)PERT图
(3)项目活动图
十一、软件配置管理
十二、风险
(1)风险管理
(2)风险识别
(3)风险预测
(4)风险评估
(5)风险控制
十三、ISO IEC 9126软件质量模型
十四、Mc Call软件质量模型
十五、软件评审
十六、容错技术
十七、软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