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穿拖鞋的汉子,魔都中坚持长期主义的汽车电子工程师。
老规矩,分享一段喜欢的文字,避免自己成为高知识低文化的工程师:
屏蔽力是信息过载时代一个人的特殊竞争力,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非必要不费力证明自己,无利益不试图说服别人,是精神上的节能减排。
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你都要试着安静下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让内心的烦躁、焦虑、毁掉你本就不多的热情和定力。
时间不知不觉中,快要来到夏末秋初。一年又过去了一大半,成年人的时间是真的不经过。
本文主要分享电子电气架构— 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主要需求
一、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主要需求通俗需求
高性能计算与通信能力
高算力需求:
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的实现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例如,集中计算架构的AI算力需要达到100TOPS以上,以满足复杂的算法运行和数据处理需求。
智能座舱SOC对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CPU性能要求100-200K、GPU超过1000GFLOPS、NPU超过7.5TOPS等。
高速通信:
随着汽车内部和外部数据交换量的增加,对通信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车载以太网等高速通信技术的应用,为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提供了低延迟、高带宽的通信能力。
通讯架构由LIN/CAN总线向高带宽的以太网发展,以确保整车海量数据的高速传输。
集成化与模块化
集成化是减少控制器数量、降低系统复杂性和成本的重要手段。例如,多合一高性能芯片的应用,使得多个功能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效率。
新型电子电气架构促使芯片向集成化发展,带动控制器数量减少,部分芯片被整合到主芯片中。
模块化设计有助于实现功能的灵活配置和快速迭代。通过定义标准化的接口和协议,不同模块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组合和替换,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模块化设计思想使得从低端车型到高端车型,硬件可扩展,软件可重用,部件松耦合,部件之间可并行开发,从而优化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
随着智能驾驶等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普及,功能安全成为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EEA需要将功能安全需求合理地分配给相应的零部件,并通过冗余设计、故障检测与隔离等手段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智能驾驶SOC芯片的功能安全要求也更高,需要丰富的开发工具链和强大的AI算力等。
信心安全方面,在车联网时代,汽车与外部世界的互联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EEA需要采取加密、认证等安全措施来保护车辆免受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威胁。
软件定义汽车中软件驱动:
未来的智能汽车将更加注重软件的作用,通过软件的不断升级和优化来提升车辆的性能和功能。EEA需要支持软件的快速迭代和部署,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软件架构从高度耦合向分层解耦方向发展,引入SOA(面向服务架构),推动分层解耦、模块化、服务化。
软硬分离:传统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中,软件和硬件往往是紧密耦合的。而未来的EEA将实现软硬分离,使得软件可以独立于硬件进行开发和升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大数据传输与带宽需求随着智能化发展,产生大数据传输的需求。无论是车辆内部各种处理器和域控制器需要更多的数据交互,还是车辆与云端数据交互,再到OTA升级,都对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智能汽车电子架构的具体需求
1、对自动驾驶领先性的诉求
不同自动驾驶等级对电子架构要求有差异。 目前看致力于在自动驾驶能力方面领先的企业在电子架构方面也走得相对激进一些。
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性对电子架构的要求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自动驾驶等级对电子电气架构(EEA)的复杂度、算力、通信能力、模块化与集成化、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上。
自动驾驶等级与电子架构的复杂度
自动驾驶技术通常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从L0(无自动化)到L5(完全自动化)。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电子电气架构的复杂度也显著增加。在L0至L2级别,电子电气架构可能相对简单,主要依赖传统的分布式ECU(电子控制单元)架构。然而,在L3及以上级别,为了实现更高的自动驾驶能力,需要采用更为复杂的域集中式或中央计算式架构,以支持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算力需求
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性直接依赖于算力的提升。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高,对算力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例如,L2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可能需要几个TOPS的算力,而L5级别则可能需要数千甚至数万TOPS的算力。因此,领先的自动驾驶企业需要在电子电气架构中集成高性能的计算单元(如GPU、NPU等),以满足复杂的算法运行和数据处理需求。
通信能力
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实时获取和处理来自多个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的数据,并与云端进行高速数据交互。因此,电子电气架构需要支持高速、低延迟的通信能力。领先的自动驾驶企业通常会采用车载以太网、5G等先进技术来构建高效、可靠的通信网络。
模块化与集成化
为了提高开发效率和降低成本,领先的自动驾驶企业倾向于采用模块化和集成化的电子电气架构。通过将不同的功能模块(如感知、决策、控制等)封装成独立的单元,并通过标准化的接口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功能的灵活配置和快速迭代。同时,集成化设计有助于减少控制器数量、降低系统复杂性和成本。
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
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性还需要考虑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问题。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高,车辆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决策能力越来越强,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潜在风险。因此,电子电气架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例如,采用冗余设计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采用加密、认证等安全措施来保护车辆免受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威胁。
2、计算性能的要求
智能汽车数据处理量激增,算法日趋复杂,需要特殊硬件加速器,如图像识别,传感融合,深度学习,图形显示等。
智能汽车在数据处理量激增和算法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对计算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智能汽车需要配备特殊硬件加速器来优化图像处理、传感融合、深度学习和图形显示等关键任务。以下是对智能汽车计算性能要求的具体分析:
图像处理
高分辨率图像处理能力
随着车载摄像头的分辨率不断提高,智能汽车需要处理大量高清甚至超高清的图像数据。因此,需要配备高性能的图像处理器(ISP),以支持高速、高精度的图像处理,确保车辆能够准确识别道路标志、行人、车辆等目标。
实时性要求
图像处理在自动驾驶中需要极高的实时性。任何延迟都可能导致车辆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增加事故风险。因此,图像处理硬件加速器需要具备低延迟、高吞吐量的特点,以确保图像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传感融合
多传感器数据同步与融合
智能汽车通常配备多种传感器,包括雷达、激光雷达(LiDAR)、超声波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这些传感器产生的数据需要实时同步并进行融合处理,以获得更全面的环境感知能力。传感融合硬件加速器需要支持多传感器数据的实时同步和高效融合算法,以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复杂场景下的鲁棒性
在复杂多变的驾驶场景中,传感融合算法需要具备良好的鲁棒性,以应对各种挑战,如恶劣天气、遮挡物、动态障碍物等。因此,传感融合硬件加速器需要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算法支持,以确保在各种场景下都能提供稳定可靠的环境感知能力。
深度学习
高性能计算平台
深度学习算法在自动驾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支持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推理任务,智能汽车需要配备高性能的计算平台,如GPU、FPGA或ASIC等硬件加速器。这些加速器能够提供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以加速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
低功耗设计
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深度学习硬件加速器还需要考虑低功耗设计。由于智能汽车对电能的消耗非常敏感,因此需要在保证计算性能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功耗,以延长车辆的续航里程。
图形显示
高分辨率、高帧率显示
智能汽车的图形显示系统需要支持高分辨率、高帧率的图像渲染和输出。这不仅可以提高驾驶舱内的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还可以为驾驶员提供更清晰、更流畅的驾驶信息展示。因此,图形显示硬件加速器需要具备高性能的图形处理能力,以确保图形显示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交互性增强
随着智能座舱的不断发展,图形显示系统还需要支持更丰富的交互功能。例如,通过手势识别、语音识别等方式与车辆进行交互。因此,图形显示硬件加速器需要具备良好的交互性能和支持多种交互方式的能力。
智能汽车在数据处理量激增和算法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对计算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智能汽车需要配备特殊硬件加速器来优化图像处理、传感融合、深度学习和图形显示等关键任务。这些硬件加速器将在提升智能汽车智能化水平、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通讯带宽的要求
传感器数量及精度增加,尤其是视频、 激光雷达的导入,要求架构传输速率高、 低传输延时。由于辅助驾驶走融合感知路线对数据传输带宽要求高,其在OEM新车型搭载的电子电气架构用到了千兆以太网。
随着传感器数量及精度的增加,尤其是视频和激光雷达等高精度传感器的导入,智能汽车对于数据传输架构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些高精度传感器产生的数据量巨大,且需要实时传输和处理,以支持车辆的高速、精准决策。以下是对这一需求的详细分析:
传输速率要求高
数据量激增
高精度传感器如激光雷达和视频摄像头能够产生大量的数据。激光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激光束来构建周围环境的3D模型,而视频摄像头则捕捉高分辨率的图像。这些数据量远超传统传感器,因此需要更高的传输速率来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
实时性需求
在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系统中,实时性至关重要。车辆需要根据传感器数据实时做出决策,以应对复杂的交通环境。因此,数据传输架构必须能够支持高速数据传输,以确保传感器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处理单元。
低传输延时要求
决策时效性
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系统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并做出决策。传输延时过长会导致系统响应滞后,增加事故风险。因此,数据传输架构需要优化传输路径和协议,以尽可能降低传输延时。
同步性要求
在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中,不同传感器之间的数据需要同步处理。传输延时会影响数据同步的精度,进而影响系统的感知和决策能力。因此,低传输延时是实现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的关键。
另外千兆以太网具有以下优势:
千兆以太网能够提供高达1Gbps的传输速率,远超过传统汽车网络(如CAN总线)的带宽限制。这使得千兆以太网能够轻松应对高精度传感器产生的大量数据传输需求。
千兆以太网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协议优化,能够显著降低数据传输的延时。这对于实现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系统的实时性至关重要。
千兆以太网支持多种拓扑结构和设备接入方式,能够灵活应对不同车辆和系统的需求。这为小鹏汽车在未来进行技术升级和扩展提供了便利。
传感器数量及精度的增加对智能汽车数据传输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鹏汽车在G9车型中采用的千兆以太网电子电气架构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而设计的。通过提供高带宽、低延时的数据传输能力,千兆以太网为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4、功能安全
智能车需要更高功能安全性能,架构需要支持关键部件功能冗余备份
智能车需要更高功能安全性能,这是由其复杂的驾驶环境和不断增强的自动驾驶能力所决定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智能车的架构需要支持关键部件的功能冗余备份,以确保在单一部件故障时,系统仍能正常运行,从而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对智能车架构支持关键部件功能冗余备份的详细分析:
关键部件的冗余设计
-> 感知系统冗余
智能车通过多种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获取周围环境信息。为了提高感知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并设计冗余传感器系统。例如,当某个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其他传感器可以接替其工作,确保车辆能够持续、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
-> 控制器冗余
控制器是智能车的“大脑”,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并做出决策。为了防止控制器故障导致系统瘫痪,可以设计冗余控制器系统。通常采用双控制器或多控制器架构,这些控制器并行工作、互为备份。当主控制器出现故障时,备份控制器可以立即接管控制任务,确保车辆安全行驶。
-> 执行器冗余
执行器是智能车实现控制指令的关键部件,包括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为了确保执行器的可靠性,可以设计冗余执行器系统。例如,在制动系统中采用双回路设计,即使某个回路出现故障,另一个回路也能保证制动功能的正常实现。
-> 通信冗余
智能车内部及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重要基础。为了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可以设计冗余通信架构。例如,采用多条独立物理通信链路和多种通信协议,确保在单一通信链路或协议出现故障时,其他链路或协议能够接替工作,保证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可靠接收。
-> 电源冗余
电源是智能车各部件正常工作的基础。为了确保在电源故障时车辆仍能维持基本功能,可以设计冗余电源系统。例如,采用双电源供应、双回路设计等方案,确保在单一电源故障时,另一电源能够迅速接管供电任务,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
架构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除了关键部件的冗余设计外,智能车的架构还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智能车需要能够方便地升级和扩展其功能和性能。因此,在架构设计时应考虑模块化、标准化和接口化等原则,以便于不同部件之间的集成和替换。
智能车需要更高功能安全性能,其架构必须支持关键部件的功能冗余备份。通过冗余设计、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架构设计,可以显著提高智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网络安全
智能汽车对整车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有更高要求,要求数据传输路径冗余,信息报文加密传输
数据传输路径冗余
冗余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智能汽车功能的日益复杂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变得尤为重要。数据传输路径的冗余设计能够确保在单一路径出现故障时,数据仍然能够通过其他路径正常传输,从而保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冗余设计的实现方式
多条独立物理通信链路:智能汽车可以采用多条独立的物理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这些链路之间互不干扰,即使某一条链路出现故障,其他链路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多样化的通信协议:除了物理链路的冗余外,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通信协议来增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不同的通信协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在不同场景下提供更优的数据传输性能。
智能路由和故障切换机制:智能汽车还需要配备智能路由和故障切换机制,能够在检测到通信链路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其他可用的链路,确保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和实时性。
信息报文加密传输
加密传输的重要性
信息报文的加密传输是保护智能汽车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密传输,可以确保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截获、篡改或泄露,从而保护车辆和用户的隐私安全。
加密传输的实现方式
采用高级加密算法:智能汽车应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对信息报文进行加密处理。这些算法通常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复杂度,能够抵御各种形式的攻击和破解。
密钥管理和分发机制:加密传输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密钥管理和分发机制。密钥是加密算法的核心组成部分,必须确保密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采用安全的密钥生成、存储、分发和更新机制,防止密钥被非法获取或泄露。
端到端加密: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智能汽车还可以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端到端加密意味着信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全程加密传输,即使中间环节被攻破,也无法获取到明文信息。
智能汽车对整车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在数据传输路径上实现冗余设计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连续性;在信息报文上实现加密传输以保护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为智能汽车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
6、跨域功能协调
域控制器间需要更多协同,比如自动驾驶域与车辆运动相关域的协同,架构需要保证功能协同的实时性。
在智能汽车领域,跨域功能协调是提升车辆整体性能和智能化水平的关键。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域控制器间的协同工作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自动驾驶域与车辆运动相关域之间的协同:
跨域功能协调的必要性
提升系统性能:通过跨域协同,可以优化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工作流程,从而提升车辆的整体性能。
增强安全性: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各域控制器需要实时共享和处理大量数据,跨域协同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增强车辆的安全性。
提高用户体验:跨域协同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和个性化的驾驶体验,如根据驾驶习惯和路况自动调整车辆设置等。
自动驾驶域与车辆运动相关域的协同
感知与决策协同:自动驾驶域负责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决策,而车辆运动相关域则负责执行这些决策。两者之间的协同需要确保感知数据的准确性和决策的实时性,以便车辆能够迅速、准确地响应环境变化。
动力与制动协同:在自动驾驶过程中,车辆需要根据路况和驾驶需求调整动力和制动系统。自动驾驶域需要与车辆运动相关域协同工作,确保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的精确控制,以实现平稳、安全的驾驶。
底盘与悬挂协同:底盘和悬挂系统的性能对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至关重要。自动驾驶域需要与车辆运动相关域协同调整底盘和悬挂设置,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需求。
架构保证功能协同的实时性
高速通信网络:采用高速通信网络(如千兆以太网)来连接各个域控制器,确保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实时共享。
实时操作系统:在域控制器上运行实时操作系统,以确保任务调度的实时性和优先级管理。
同步机制:建立有效的同步机制来确保不同域控制器之间的数据同步和状态一致。
容错与冗余设计:采用容错和冗余设计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防止单一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跨域协同的未来发展
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跨域协同将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以下方面的进展:
更高级的算法和模型:通过引入更高级的算法和模型,提高跨域协同的精度和效率。
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利用更强大的计算平台(如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来支持跨域协同的复杂计算任务。
更紧密的软硬件集成:通过软硬件的紧密集成,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跨域协同。
7、软件持续更新升级
增强客户粘性,提升服务,架构需支持域控制器 OTA,支持车辆软件持续升级更新
在智能汽车领域,软件持续更新升级是提升客户粘性、增强服务体验的重要手段。为了支持这一需求,智能汽车的架构需要能够支持域控制器OTA(Over-the-Air,空中下载技术),以实现车辆软件的持续升级更新。以下是对这一需求的详细分析:
软件持续更新升级的重要性
提升用户体验:通过不断更新升级软件,可以修复已知问题、优化系统性能、增加新功能,从而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
增强客户粘性:持续的软件更新能够保持车辆的新鲜感和竞争力,增强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和粘性。
提高安全性:软件更新通常包括安全补丁的发布,及时安装这些补丁可以有效防止潜在的安全威胁,保障车辆和用户的安全。
架构支持域控制器OTA的必要性
实现远程更新:OTA技术允许车辆在不进入4S店或维修站的情况下,通过无线网络接收并安装软件更新。这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更新的便利性。
减少召回成本:在发现车辆存在软件缺陷时,制造商可以通过OTA推送修复补丁,而不是进行大规模的车辆召回。这有助于降低召回成本,并减少对用户生活的影响。
促进技术创新:OTA技术使得汽车制造商能够更快地推出新技术和新功能,加速产品迭代和创新步伐。
如何支持车辆软件持续升级更新
建立稳定的通信网络:确保车辆能够稳定地连接到网络,以便接收和下载软件更新。这通常需要车载通信模块的支持,以及稳定的移动网络或Wi-Fi网络覆盖。
设计可升级的架构:在车辆设计阶段就应考虑软件的可升级性,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的架构设计,以便在后续版本中轻松添加新功能或修复问题。
实现域控制器间的协同:在车辆中部署多个域控制器时,需要确保它们之间能够协同工作,共同支持软件的升级更新。这包括数据同步、状态监测和故障处理等方面的协同。
提供用户友好的更新界面:在车载系统中提供直观、易用的软件更新界面,方便用户查看更新信息、下载更新包并安装更新。同时,应提供清晰的更新日志和说明,以便用户了解更新内容和影响。
8、架构扩展性要求
扩展性好、灵活性高、 可维护性好,适应不同传感配置的车型系列,便于进行硬件配置增减
智能汽车架构的扩展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对于适应不同传感配置的车型系列以及便于进行硬件配置增减至关重要。以下是对这些要求的详细分析:
扩展性好
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整车功能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这种设计方式使得不同车型之间可以共享相同的模块,同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模块的增减和替换,从而实现功能的灵活扩展。
硬件接口标准化:制定统一的硬件接口标准,确保不同模块之间能够无缝连接和通信。这有助于降低硬件集成的难度和成本,同时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软件架构解耦:将软件功能进行解耦,使得不同软件模块之间能够独立开发和升级。这种设计方式使得软件系统的扩展更加灵活,能够快速适应新功能的增加和旧功能的优化。
灵活性高
配置灵活:支持多种传感配置和硬件配置的组合,以满足不同车型和用户需求。通过灵活的配置选项,可以实现对车辆功能的个性化定制。
功能可裁剪:允许在软件层面进行功能的裁剪和定制,以满足不同车型和市场的特定需求。这种灵活性有助于降低开发成本和时间,同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通过灵活的架构设计,可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
可维护性好
易于故障诊断:架构设计中应包含易于故障诊断的机制,以便在车辆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并进行修复。这有助于提高维修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软件升级便捷:支持OTA(Over-the-Air)空中升级技术,使得软件升级更加便捷和高效。通过OTA升级,可以远程推送修复补丁和新功能,降低用户去4S店刷软件的时间和成本。
硬件维护方便:在硬件设计上应考虑到易于维护和更换的需求,例如采用易于拆卸和更换的部件设计,以及提供详细的维护手册和工具等。
适应不同传感配置的车型系列
传感器接口标准化:制定统一的传感器接口标准,使得不同传感器能够轻松接入到车辆系统中。这有助于降低传感器集成的难度和成本,同时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传感器配置灵活:支持多种传感器配置的组合,以满足不同车型和场景的需求。通过灵活的传感器配置选项,可以实现对车辆感知能力的个性化定制。
便于进行硬件配置增减